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卧薪 > 第五章 行宫(一)

第五章 行宫(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啟怀院里的宫女太监们看着李啟怀低沉的出去,更加低沉的回来。

    李啟怀回到院子里想了想,自己一个人写文章着实无趣,溜达着到李秉渊处,想让李秉渊帮着自己一同写。

    李秉渊听说李啟怀被叫去背书,又多加了篇策论,幸灾乐祸笑的前仰后合。

    “啟怀你这感情好,先生看重你,想让你去科举考个状元回来呢。”

    “别笑了,再笑这文章你帮我写了罢。”李啟怀装作恶狠狠的样子说。

    “好好,你自个慢慢写,我在一旁陪你。”李秉渊这才强忍住笑意,只是笑的太过,眼尾还是有些发红。

    两人一人写字一人看书,烛火映照着二人的身影在窗上,灯光昏黄,说不出的和谐。

    “终于写完了,秉渊帮我看看如何。”

    文章对目前朝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个批判,希望能够改善,矛头直指重文轻武与官员选拔。

    李秉渊拿过策论细细观看,文笔尚可,但随即他又皱了皱眉“这般观点可以提,但言辞这般激烈不妥。父皇提倡无为而治,就是提倡治,也不能这般激进啊。”

    李秉渊思索一二,说的有理,但此时天色已晚再写一份也来不及,便也未改,只说下次注意。

    第二日先生看了这篇文章,却没有给批注,也没有说好坏,只是放在了那里,再没提起一个字。

    因为天气寒冷,风沙阻碍,马匹不易先走,敦肃亲王进献的的贡品又晚了些日子才到京中。随着贡品一同来的还有敦肃亲王给李啟怀的信件与一些新奇物件。

    皇上派太监来给李啟怀送东西顺道还带了些别的赏赐,刚吃过晚饭,李啟怀得了信早就在门外候着了。

    刚过了年节,京中还很冷,张口喘气还能看见白雾。李啟怀在门外冻的脸色有些发红,小晋子在一旁连说“世子不用着急,这进门才几步路啊,慢不了多久的,咱回宫等着吧,这冻坏了身子,奴才心里也难受啊。”

    李啟怀还是不肯回去,在门口又直愣愣的站着看着狭长的宫墙,眼看着拐角处大太监过来眉目间便都是喜色。这太监刚宣完旨意,李啟怀谢完恩便拿着信小跑进了屋内。在火炉上随便烘了会儿冻红的手便打开了父王写的信,他很想知道父王什么时候才回来。

    李啟怀粗略看完一遍后脸上有些黯然一闪而过,放下信烤了会儿火后,他又拿起信细细看了一遍。信中讲了些塞北的趣事,又表达了对李啟怀的关切,还着重强调了好几遍不可放松学业,但什么时候可以回京却是只字未提。

    然后到了第二日。

    今天休沐不用上学,李啟怀让下人整理了一下敦肃亲王送来的新奇物件。又打包了一些给几个皇子送去,李啟怀在清点东西时看到敦肃亲王还寄来了一些牛肉干,他带着牛肉干往皇子所去。到皇子所时,几位皇子正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今天日头正好,冬日里京城很少有这样好的太阳。

    这西北的美食京中少有,一时见了都有些新奇。带来的不多,几位皇子都吃了一些还未尽兴便没了,大家又在院子里一同聊天。

    “过几日便是春耕了,这次也在行宫住几天就好了”李夏安带有些期待的说。

    “在行宫里也出不去,还不如在宫里看看书。”李双挺的母妃逼的紧,每日让他看书看到很晚,还不时叫他去宫里背书,他压力比其它几个皇子大的多,性格也更沉稳些。

    “去行宫也挺好的,行宫后山又有了好多小动物,咱们可以去猎只兔子玩儿。”李啟怀介绍自己从太监处听来的见闻。

    大家听了都来了兴致,讨论到时候打猎带些什么东西。

    “在行宫住几日还不一定呢,我们现在讨论是不是有些太早了。”李双挺忽然说。

    大家都觉得有些扫兴,有些兴致缺缺,原本想一同玩蹴鞠,也因为李夏安要去母妃宫里请安只得作罢。

    李啟怀和李秉渊说过会儿再来便急匆匆的走了,再回来时拿了一小袋奶酪块。

    “你父王给你送了多少好东西呀。”李秉渊拿起一块一边吃一边说。

    “东西再多也没什么用,若是父王回来,就是什么也不带我也高兴。”李啟怀情绪明显有些低落。“我也想同他在西北一同骑马,一同镇守边关。”

    “在西北骑马应当与我们感受是不一样的吧。”

    “那是自然,我父王说他曾在夜晚骑马绕着沙漠走,夜晚的沙漠风很大,月亮很圆,沙漠深处还会有几声狼嚎传来。绕着沙漠往前走一段,便是胡人的地界,胡人的歌声叮叮当当作响,顺着夜色传得很远。”

    李秉渊的眼神里都是向往和对父王的骄傲,他自小便生活在这宫里,连宫外都没出去过几次。

    “塞北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塞北民风豪放,那里的人们无论男女都能上马征战。有日能千里的良马,还有烈酒,西北的酒几坛便能使人醉倒,那里的人们的性格和酒一样烈。”

    “日后出宫了,这万里河山我们一同去看看才好。”

    两个深宫里的少年谈论着远方,谈论着滇南,川藏,精神也随着风一同在塞北、江南飘荡。

    日子照旧,每日晚膳后,李啟怀仍旧去国子监同刘先生背书,他对刘先生的不喜也少了很多,刘先生严厉但从不苛责学生。他虽然古板但却是个很好的老师,知道李秉渊对各地风土人情感兴趣便给他送了本批注好的《水经注》,对学生不一样的看法很包容,对问题的分析也很精辟。

    李啟怀背书时每日都能见到刘先生在给一本书做批注。他有些好奇,忍了几日,终于忍不住在背完书离开时问先生到,“学生见先生每日批注,不知这是何书,学生也去借鉴一二。”

    刘先生把书递给他,“世子见笑了,这只是一本往年科举卷纸罢了,世子生来贵重,自然是不用同寒门子弟一般科举入仕的。”

    李啟怀有些疑惑,不知道先生批注这个有何用。

    刘先生看出了李啟怀的疑惑,解答说“小弟不才,15岁考中了解元,17岁考中了贡士,今年参加春闺,我离小弟甚远,不得亲自身教,只得做些批注,帮助一二。”

    刘先生带着写谦虚的介绍自己的弟弟,但语气中还是透露出对这个弟弟的骄傲,十几岁便中了贡士,这是多少学子求都求不来的福分。

    “先生同令弟都是都是才华横溢的贤才,学生佩服。”

    刘先生却谈了口气,“我哪里算什么贤才,科举考了四次才入了仕。”

    李啟怀有些疑惑,能考中榜眼的除了天才便是长年累月积累的,怎么会前几次都不中呢。

    再见到那本批注的书时是在春耕前一日,午膳休息时,刘先生带着笑进到屋内,平日里刘先生总是穿一件旧褐色长袍,今日难得穿了件黑色新衣,手上还拿着那本批注的书。刘先生同他说:“今晚不用来背书了,我下午有事便出宫了,你们在行宫也休息几日,苏轼也说“"人生无事须行乐,富贵何时且健身”嘛”

    “先生今日看着心情很好”大家都难得见到这样高兴的先生,平日里刘先生总是板着脸,和缓些也不见得这么高兴。

    “你们不用上学,我也难得出宫一趟。”

    李啟怀看着先生手里拿着的书便知道先生这是要回家,难怪这么高兴,能见到家中亲人自然是高兴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