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初识高腾
今晚是肖琳的夜班。
刚写完一个大病历,就听见有人敲门。
“请进。”
话音刚落,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士走了进来。
他身材修长,五官深邃,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细边眼镜,显得温文尔雅。
“你好,是肖大夫吧?”
“你好,我是肖琳。”
“我是高超的儿子高腾。”
“请坐吧。”
肖琳将高超的病情详细地给他介绍了一遍。
与弟弟高飞的浮躁完全不同,高腾耐心地倾听完肖琳的介绍之后,提出了几点疑问。
肖琳一一给予了解答。
显然,高腾对肖琳的回答还是很满意的。
他问道:“那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呢?”
肖琳告诉他,经过和正副主任反复讨论,制定了三个方案。
高腾单刀直入,“请告诉我对患者最有利的那一个。”
“靶向治疗配合中药,这个方案也得到了你父亲的认可。”
高腾点点头。
“但是,这种药靶向物目前需要自费。“
“费用不是问题,但我听说分子靶向治疗需要检测基因突变,好像没有介绍我父亲这方面的结果。”
肖琳不禁一怔,很少有患者家属对分子靶向治疗如此了解,难道他也从事与医学有关的专业?
“请问高先生,你是从事医学专业的吗?如果那样的话,我们交流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高腾笑着摇摇头,“不,我是搞化工行业的。”
“化学和医学也是有些渊源的。”
“没错,我来你这里之前,已经翻阅了大量的医学资料,对胃癌的治疗有了点滴的了解。”
理工男的特点,对于任何陌生的东西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都想搞个一清二楚。但医学毕竟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临时抱佛脚得来的知识,只能是一知半解。
肖琳没有时间给他上一堂深刻的医学课。
她只能用最浅显的道理告诉他,他们选择的分子靶向药物是抗血管内皮的,针对食管和胃结合部位的肿瘤效果显著,高超的原发灶在胃底部,可能会对这种药物敏感,就他目前的状况,暂时没有检测基因的必要,毕竟基因检测价格不菲,而且不能报销。
“可能敏感?这就是说你们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是的,坦白说,晚期胃癌的治疗真的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药物,靶向治疗算是为此类患者打开了一扇窗户。”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那么,请告诉我,你所掌握的有效率是多少?”
“大约30左右。”
“化疗的有效率呢?”
“不超过30。”
“二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呢?”
“当然化疗毒副反应大,关键是你父亲坚决不同意二线化疗。”
“好,那我们就试试靶向药物。”
肖琳点点头。
“另外,我听说国外有一种缓和医疗,跟你刚才所提到的姑息治疗是一样吗?”
“大同小异,我们会配合上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符合缓和医疗的宗旨。”
“好,就按照你们的方案治疗吧。”
肖琳像一位通过了严师考核的学生,总算松了一口气。
“高先生,请你在知情同意书和自费协议书上签字。”
高腾拿过去仔细地看了一遍,才在代理人一栏,工工整整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还有别的事情吗?”
“还有,你父亲的目前的精神状态很不稳定,入院前过量服用了安眠药,据我们分析,不排除他是有意为之。”
肖琳实在是找不出更合适的语句,来描述高超想结束生命的决心,说他想自杀吧,担心引起高腾心理上的不适,说他误服吧,又担心不能引起高腾的重视。
“这个我已经猜测到了,从今天开始,我和弟弟有所分工,他负责白天的看护,我负责晚上。”
肖琳不由地长舒了一口气,“好,这样我就放心多了。”
“谢谢你,肖大夫,我父亲经常在电话里提起你,夸你是一位难得的好大夫,对他照顾的很好。”
“高师傅过奖了,肿瘤患者是最可怜的,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不容易啊,天天要面对这样的患者,需要巨大的耐心和坚强的意志。”
“我们已经习惯了。”
“治疗从何时开始?”
“治疗方案从明天开始实施。”
“谢谢,多费心了,能加个微信吗?这样便于沟通。”
“没问题。”
高腾出示了自己的二维码,肖琳扫码加他为好友。
“你的微信号用的真名,很少有人用真名做微信号的。”
“你不也是嘛。”
俩人相视一笑,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肯用真名做微信号的人,都是些心胸坦荡的人。
高腾站了起来,向肖琳伸出了右手,肖琳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的右手。
两只手相握的瞬间,护士徐娜进来了。
顿时,她的一双大眼睛像两只活泼的小鸟,不停地跳跃起来。
高腾出去以后,她迫不及待地感叹,“哇塞,这人谁啊?简直帅呆了!”
“小花痴一个,他是高超的儿子高腾。”
“高超的儿子不是高飞吗?糙汉子一个。”
“这是他的大儿子。”
“嗯,这个倒像是高超的儿子。”
“别在背后议论人家了,说,你过来找我干嘛?”
“签字呗。”
肖琳麻利地在毒麻药物记录本上签了字。
“还有一件事,20床患者要打吗啡。”
肖琳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两个多小时前不是刚打了吗?”
“又要打,嚷嚷着腰痛得厉害。”
“晚8点的口服镇痛药吃了吗?”
“吃了,我亲眼看着他吃的。”
“看来口服药量还得加呀。”
“每隔12小时已经十多片了。”
“这药不封顶的,我去看看他再说。”
20床患者汪明是一位肾癌骨转移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痛。
肖琳来到汪明床前。
汪明一看见她便嚷:“肖大夫,赶快让护士给我打吗啡,我疼得受不了了。”
肖琳给他检查了一下,确定是骨性疼痛。
“稍等一下,护士马上过来给你打针。”
“肖大夫,打几支?“
“一支。“
“不,打两支。”
“不行,你已经口服了很大剂量的镇痛药,打两支过量了。”
“那就一支半。”
“听大夫的吧,不要讨价还价。”
肖琳来到护士站,在电脑上下了医嘱。
“给20床打10mg吗啡。”
徐娜在肖琳眼皮底下抽了一支吗啡,过去给汪明注射上。
回到护士站,她又开始八卦起来,“你说20床多可怜,腰椎转移成那样,都起不了床了,他老婆晚上都不来陪护。”
“可能孩子小,或者家里有老人,离不开她吧。”
“我看未必呀,一开始她态度挺积极的,自从发现汪明全身骨转移以后,就不大来了。”
“是啊,希望破灭以后,谁都有个懈怠期。”
“所以啊,人要好好活着,千万不能生病,特别是这种病,患上了就是众叛亲离。”
徐娜小小的年纪,仿佛已经勘透了人生,颇多感慨。
“也不能这样悲观,也有不离不弃的家属。”
肿瘤病房,可能是人世间最能见证世态炎凉的地方。
很多患者刚来的时候前呼后拥,几个月下去,床前冷落人员稀,几年下去,家属的耐心和体力消耗殆尽,常常是护工伴身。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人之常情,都是凡人,没有几个圣人。
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长期请假照顾患者,相当于自动辞职。
都有自己的家庭要养,长期陪伴患者,必定怠慢了妻子,疏远了儿女。
为了争夺遗产,在患者床前大打出手的有之。
为了医疗费,逼迫患者放弃治疗的也有。
作为肿瘤科的医护人员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