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新朋友
学生会的效率真不低,刚过一夜,大家就接到了短信通知。
安晓夕毫无意外的被活动中心光荣录取。邓琳和宣暄也都顺利的加入了各自想去的部门。
汪雨菲面试了两个,可是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别灰心,下周的校刊记者招聘才是我们的重头戏!”安晓夕鼓励她,不过这也是实话。
学校报刊名为宣传部老师负责,实则是下属的学生机构“记者汇”从事具体决策和工作。记者汇组织机构完善,人员配置精准,纳新标准苛刻,不仅负责校内的刊物编制,还与各大高校和许多社会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加入记者汇不仅有机会获得校级荣誉,还能外出学习实践,所以很多院系的学生都心向往之。对于她们新闻学院的学子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我这学生会都进不去,还奢望能被记者汇看上?”汪雨菲有些丧气。
“记者汇需要的是专业能力,又不是才艺。”陶文娜也来为汪雨菲鼓劲儿。
邓琳不在宿舍,上次和杨琦见面后,两个人确立了恋爱关系,这会儿正在奔往电影院的路上。
她们宿舍除了邓琳都像闷瓜一样,也不知道跟学长学姐套近乎,下周三记者汇就开始招新了,三个人一筹莫展。
“邓琳认识人多,可以让她帮忙打听打听呀。”汪雨菲提议。
“人家现在正徜徉在爱河里,合适吗?”
也不是陶文娜故意扫兴,之前四个人就讨论过这个事儿,邓琳没什么兴趣,专心的计划着和杨琦出去旅行。
“要不然我去问问赵怡?”安晓夕看着她俩轻声说。
“那个挂了好几个科的学姐?”陶文娜这张嘴真是杀人于无形之中。
“别这样说,人家是训练耽误了学习。”汪雨菲坐直了身子,“你俩比较投缘,去问问呗。”
“行!”目前除了赵怡她们也没有别的渠道,安晓夕赶忙约了赵怡的晚饭,她欣然同意。
安晓夕本想去连味轩吃,可是赵怡非要去北门外的美食街吃韩式火锅。两人约好八点半在饭店碰面,安晓夕就早早的过去排位置了。
南岭大学处于郊区,周围偏僻,可以吃饭的地方不多,所以周末的饭店基本都要等位,好在前面就一桌。
“啪!”
她的手机被人打翻在地。
“哪来的冒失鬼!”
安晓夕一脸不满的捡起手机,抬头一看,竟然是苏秦。
“晓夕,是你呀,真是不好意思,走的太急了。”苏秦装扮精致的小脸上挂着歉意。
“嗨,没事儿~”看到是自己同学,安晓夕也没了脾气。
就在这时,赵怡来了。
“怎么回事儿?”赵怡看着说话的两人问道。
“遇到我同学了,没什么事儿。”安晓夕起身解释。
“这位是你的男朋友嘛?”苏秦凑近安晓夕,轻声说,“他实在是太帅了!第一次在教室看到他,我们还议论过呢。”
“她呀,是我们学”
“没什么事儿你就走吧。”安晓夕话还没说完,赵怡就打断了。
刚巧服务来叫号,收拾出一张桌子。
“你干嘛打断我。”安晓夕看着菜单问赵怡。
“有什么好说的,你们很熟么?”赵怡说话直来直去。
“也没有,但毕竟是同学呀,慢慢不就熟了。”安晓夕对赵怡的话并不认同。
“人家不一定想和你熟。”赵怡真是莫名其妙。
“这位学姐,我们点餐好吗?”安晓夕不想再跟赵怡争执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出门在外不要叫我学姐,叫学长!”赵怡有点没好气。
“好好好,学长~咱们点餐吧。”安晓夕也是被磨的没了脾气。
点完餐安晓夕扫视了一圈,这个饭店的装潢还是很花心思的,跟去年和安大海专门跑去韩国吃的那家店很像。
店里有十几张桌子,苏秦坐在最里面的角落,对面是一个男孩的背影。
“看什么呢?”赵怡把安晓夕的目光拉了回来。
“训练九点半才结束,我可是请假出来的。
安晓夕一脸谄媚的冲赵怡笑着。
“有话说话。”赵怡把椅子向后挪了挪。
“那我有话直说了啊,你知道记者汇吧。”
赵怡点了点头。
“你身边有没有人参加过招新或者进入记者汇了呀。”安晓夕凑近了一些。
赵怡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我平时训练多,也就和室友关系好,其他人不怎么接触,不过,可以帮你问问。”
“哎~”安晓夕叹了口气。
“这么想加入记者汇啊。”赵怡喝了口汽水。
“是呀,我们宿舍都挺想加入的。”
安晓夕看火锅开始咕嘟咕嘟的沸腾向赵怡示意可以吃了。
“行!我帮你打听打听。去年我室友报过名,据说要考试,跟新闻实务有关的东西。”赵怡边吃边说。
“看来还是得有些准备。”安晓夕若有所思。
“记者汇好像对新闻学院有偏爱,毕竟专业对口,不要太过焦虑,再说了,学生面试纯靠眼缘。”赵怡让她放宽心。
“同学,你想进记者汇?”
旁边座位上一个男孩突然凑过来跟她们搭讪。
安晓夕抬起头看了看男孩有些迟疑地点了点头。
这个男孩子中等身材,一张圆圆的脸上戴了副黑框眼镜,皮肤白皙。对面没有放碗筷,应该是一个人来的。
“怎么了?”赵怡有些防备。
“你们好,我叫钱江,是电气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刚巧在记者汇待过。”男孩语气很友善。
“学长你好,我是新闻学院大一的新生安晓夕,这位是我学姐赵怡。”安晓夕指了指赵怡。
赵怡不耐烦的拍掉了安晓夕指着她的手。
“我是无意听到了你们的聊天,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介绍一下。”
男孩换到了离她们更近的椅子上讲述了记者汇的招新流程和笔试面试内容。
虽然赵怡对记者汇并不了解,但是这顿饭也没白吃。钱江留了安晓夕的微信,表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他。
在钱江的帮助下,她们顺利的通过了笔试。
面试分为两轮,分别设在周五晚上七点和周日下午三点,地址是记者汇办公楼。
说这记者汇很厉害一点也不吹嘘,学校特批一栋小楼给他们用来办公。
第一轮面试安晓夕排在晚上最后一场。
“我算了一下,通过笔试的大概有三百名同学。”安晓夕和同在一组的陶文娜说。
这会儿最后一场的同学都在一层大厅等候。
听钱江说现在记者汇的主力军多是大二的学生。记者汇主编是学校的宣传部老师,只在每年迎新见面会上与大家见面,剩余时间都是跟学生主编对接,再由学生主编将工作安排给各部门负责人。
除了学生主编是大三学生外,其余部门负责人都是大二的学生。学生主编很少来参加例会,他会灵活召开内部会议,安排每周选题。例会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做一周工作安排。
记者汇采用导师带徒的方式,每名大二及以上成员可以选择带1-3名不等的大一新生。所以赵怡说的也没错,这个面试看眼缘,看有没有人欣赏你,愿意带你。
9点50安晓夕她们才被陆续安排进去面试。
这一组只有安晓夕和陶文娜是新闻学院的学生,但是其余三人也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五个人进展很快,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
“这紧张程度真不亚于我当年参加高考。”陶文娜长出一口气。
“是啊,对面学长学姐表情都很严肃,搞得我说话心里都没底。”两人边说边向一楼走去。
“学长!”刚走到一楼安晓夕就看到了在大厅坐着的钱江。
“你来看我们面试吗?”
钱江点了点头。
“不是因为你,我都不来,我们大三的学生很少来记者汇。”
“这次多谢学长了。”陶文娜主动向钱江道谢。
“这是我室友,陶文娜,我俩一组面试。”安晓夕看钱江有点摸不着头脑,赶忙介绍。
“我本想去看你面试的,但担心有我在会影响你发挥,所以就没去,请你们喝饮料,刚去商业街买的。”钱江手上拎着两杯果茶递给了她们。
钱江没想到安晓夕身边还有个室友,所以只买了两杯,好在自己这杯没打开。
“谢谢学长,等记者汇的事情弄完了,请你吃饭。”安晓夕也没客气,接过果茶递给了陶文娜一杯,她确实有些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