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二十九章
陈修洁到来的悄无声息, 随着女帝听了一会儿暗卫的学舌,心底涌起一股失望。
这两位王爷离他心目中的明君都相距甚远。
贵妃榻上的女帝笑容不改,气氛却渐渐冷了下去, 过了片刻, 她稍稍抬指:“都下去吧。”
暗卫和内侍松了口气,领命退下。
女帝看向陈修洁所在的角落,他一身青衣朴素,容貌俊美, 三十多年光阴如同虚度, 似乎未曾在他身上留下半点痕迹。
女帝眸中复杂之色一闪而过,她不曾起身,依旧歪在榻上, 非是倨傲, 实是她身体的确不好, 三十多年勤政,累垮了她的身体。
“让道长看笑话了, ”女帝长长叹了口气, “我那两个孩子本事不是没有, 只是心都小了些。”
想当明君, 要有一颗宽容博爱的心, 能纳谏, 能容人。
皇帝绝不是一件好差事, 坐上这个位置的确有无上权力,可万里河山需她治理,女帝这三十多年从未有一日敢松懈过。
实在是太累了。
思及这几十年辛劳,此时只有陈修洁在侧,女帝放任自己露出疲色, 笑着道:“这次请道长来,是我想求道长再让我多活几年。”
陈修洁心一紧,几乎是立刻就想起了上上辈子历史中那些渴求长生的帝王。
女帝抚了抚鬓发,她早有白发,本不愿遮掩,只是身边人劝她若显露老态恐会使朝臣惊慌,到底她是一国之主,不单为自己而活,便也应了。
掌下的发丝早不如年轻时顺滑,她心下怅然,朱颜换白发,人间最哀事。
“道长莫要误会,”陈修洁很少遮掩心中真实想法,也没有多少人值得他刻意掩饰,女帝一看便知他所想,幽幽叹道:“若能长生,我自是欢喜,只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路上所有的艰难坎坷都该由我来承受,包括这条路的未来。”
“一个永生的帝王对国家来说好坏莫测,”身为赵国子孙,女帝不能去赌。
“道长,”她言辞诚恳:“我有此请求,为的是王朝黎民,我有一长孙女,年十六,她是我看好的继承人,只她年幼,尚不能承继大统,仍需几年历练,望道长助我。”
她自榻上起身,华贵的龙袍加身,难掩消瘦的身体,深深朝陈修洁拜下。
陈修洁受了这一拜,女帝身上暮气沉沉,她对自己估算很准,若无人插手,长则半载,短则一二月,女帝便将寿终了。
他沉吟几瞬,上前探了女帝的脉搏,小心送进去一缕灵气,衰老的五脏六腑如枯木逢春,女帝的脸色添了些许红润。
陈修洁将那缕灵气留在她体内,松开手:“我只能帮你多延一年的寿,一年后,生死由天。”
他的那缕灵气最多能在女帝体内维持一年不散。
女帝欣然一笑:“已够了。”
对女帝这样的人来了,多出一年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陈修洁颔首,二人并无多少别情可叙,他告辞离去。
路过宁清殿,“女帝”正在龙床上躺着,楚王和齐王床前侍疾,陈修洁多看了二人几眼。
三十多岁的龙子凤女,二人生得光彩夺目,久居上位,一个比一个倨傲,看向彼此时,丝毫不曾掩饰嫌恶。
陈修洁面露遗憾,女帝不会养儿女啊,但愿她能把孙女养好。
他前脚刚出皇宫,后脚女帝就将内侍总管唤了进来,“青儿到哪里了?”
内侍总管道:“清河郡王已经到了京郊,至多一个时辰便可回宫。”
楚王长女赵青,为楚王侍妾所出,被封为清河郡王,奉女帝旨意巡访南方官场。
忆及这个长孙女在南方几府的所作所为,女帝满意颔首,面露欣慰,这个长孙女宽容不失果决,最重要的是不困于父女之情,日后不必担心她被人以情谊捆绑,深得她心。
她又歪回榻上,得了陈修洁那一缕灵气,她的精神稍振,“等青儿回来了,直接让她来见朕。”
内侍总管恭敬道:“是。”
他退出去传令,心中激荡无人可知,连楚王齐王都被蒙在鼓里,唯独召见清河郡王,其中含义稍有政治素养的都该知道。
一个时辰后,风尘仆仆的清河郡王就被秘密带进了宫。
女帝在殿中召见她,望着那个推门而入的蜜色皮肤的女子,恍惚见到了三十多年前的自己。
清河郡王对祖母粲然一笑,朝气蓬勃,动作利落地单膝跪地:“清河拜见皇祖母!”
她曾在军中待过不短的时日,一举一动仍旧残留着军中的影子。
女帝仔仔细细地注视着她,将她里里外外看得通透,直瞧得赵青不好意思起来:“皇祖母。”
若说赵青还有哪里不让女帝满意的,那便是她作为政治家的智谋了,不能说她傻,只是与老狐狸相比,她到底天真单纯了些。
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赵国接下来需要的是一个能延续她政策的仁善之君,不必她多聪明,也不必她开疆扩土,最重要的是老实本分。
“青儿起来,”她温声唤了起,又问她差事办的怎么样,即便她早已从暗卫那里知道她的所作所为,却仍要听她再说一遍。
赵青毫不遮掩,有什么说什么,说到自己办得好的地方面露骄傲,说到自己哪些事办砸了,赵青又沮丧低头,眉毛都耸拉下来。
女帝边听边点评,时而给她启发,诱导赵青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内侍总管悄悄送上茶水点心,让刚回来的清河郡王能填填肚子,以使这场教导能延续更长时间。
日暮西垂,弯月现于夜空,女帝方才停止这场漫长的教导,清河郡王背在身后的手悄悄捶了几下腰。
皇祖母当面,她丝毫不敢松懈,可是累得够呛。
女帝舒舒服服靠在榻上,见孙女一脸菜色,却是露出笑意:“青儿去休息吧,明日早些起来。”
赵青如释重负,悄悄吐了口气,恭敬行礼告退。
目送纤细的背影离开,女帝淡声吩咐:“摆膳。”
有人领了命令下去,女帝撑额想了一会儿,“楚王和齐王在做什么?”
暗卫神出鬼没,闻声现身回话:“楚王今晚宴请户部侍郎周泽宁,齐王在与府中幕僚议事。”
周泽宁是周家的后起之秀,户部侍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以周泽宁的年岁来看,说明他前途光明,楚王看重他也不奇怪。
齐王这么晚还在和幕僚议事就更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一个觥筹交错,一个争权夺利,不愧是兄妹。
女帝弯了弯唇,眼中毫无笑意,觉得自己这次借病试子很没意思,自己儿女什么样早不就知道了,何必多此一举,再做试探。
她本以为自己是无情之人,当年为踏上龙椅不知沾染了多少鲜血,连亲生兄弟都敢下手,可听了暗卫回禀,心口像是被扎了根针,细细密密地疼,很是磨人。
内侍总管这时从外面走进,弯腰奉上一本佛经:“陛下,这是清河郡王府送来的,说是郡王为给您祈福抄的佛经。”
女帝把经书接过来,翻开便知是赵青的笔迹,一字一句抄得极认真。
她随手把经书放在一旁,看似不在意,紧皱的眉心却松开了少许。
……
第二日,女帝病愈,在朝上大肆夸奖清河郡王的事情便传遍了京城。
不少人家都去恭贺楚王,本就热闹的楚王府门庭若市。
但转眼女帝又发落了几个依附楚王的官员,没等齐王欢喜,齐王一系的官员也遭了殃。
两系的官员闹不清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只有少数亲自去宁清殿拜见陛下的才知道清河郡王正陪在陛下身侧。
一日两日三日……
数十日后,清河郡王陪着陛下见大臣的消息终于没有瞒住,一些聪明嗅觉敏锐的官员终于意识到了陛下的心思。
清河郡王府的管家近来很头疼,近来收到的礼物都比平时要厚上好几分,连退都不好退。
……
朝堂上风云起伏,京都更是人人自危,唯有郑府安宁地如同世外桃源,但今日,郑府中弥漫着一股哀意,常有人坐着坐着便落下泪了,自己也不知所措。
昔年的郑大郎君,今日的郑大老爷眼眶通红,望着床上衰老病弱的姑母心口抽疼。
“人终有一死,”床前站着许多人,郑夫人老眼昏花,早不如壮年时明亮,她伸出手,仍能准确地抓住人群中那个青衣青年。
“我儿,”她温情脉脉,说得吃力:“我走后你还有许多时光,望你珍重,时时欢喜,若是可以,寻一心爱女子相伴。”
郑夫人颇觉遗憾,未能看到儿子成家生子,只是她也不愿逼迫儿子,重重握了下儿子的手,看到他点头,又转而给侄儿侄女一一叮嘱。
先是侄儿,又是侄孙,侄孙之下还有小的。
郑夫人说着说着不禁笑起来:“我也算是子孙满堂了。”
这些小辈多是她看着长大的,和她的子孙有什么区别。
郑大郎跪在地上,出口便带了哭腔:“姑母!”
郑夫人用枯瘦的手掌摸了摸他的脑袋:“都当爷爷的人了,怎么还哭。”
她笑意清浅,旁人却笑不出来,一时之间满屋子的子孙和下人都低低哭泣。
郑夫人轻叹一声,复又握住陈修洁的手,轻声道:“我儿,为娘去了。”
她慢慢合上眼睛,呼吸声渐渐减弱,直至彻底消失。
陈修洁缓缓跪地,将她逐渐失去温度的手贴在面颊上,低低唤一声:“娘。”
轰隆——
天际响起闷雷声,乌云黑压压如同浓墨,大雨哗啦啦倾盆而下。
“下雨了下雨了。”
“阴了好几日了,终于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两天老废稿子,本来六点就能更的,不满意又重新写了(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