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万应堂第章 建学校!
冯一沉默片刻,缓缓道:“毛师傅,我刚才听达初和小海说,你们之前碰到了几个青省人,现在又有喇嘛从布达拉宫过来,还要在此宣扬佛法……
都是从西北来的,你不觉得有什么蹊跷么?”
“这应该没什么吧?”
毛小方皱了下眉头,他还真没往这边联想。
“先有怪鸟出现,又有奇怪的青省三人,再加上一群宣扬佛法的喇嘛,齐聚咱们甘田镇,你不觉得和当初的陈军长,之前的雷罡有些相似么?”
毛小方蓦然惊醒:“你是说,甘田镇还有宝藏?”
“或许和宝藏无关,但很有可能,比宝藏更重要!”
冯一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语气笃定的道。
“冯道长,这些都是巧合吧,怕是你多想了。”
小海被喇嘛们所救,心怀感激,忍不住帮他们解释了一句。
“但愿如此……”
冯一依然未能释怀。
他们并不知道,在刚才打斗的地方,缓缓走来了一位老喇嘛。
老喇嘛看着坍塌的法坛和电焦的枯树,眉头紧锁,瞥见地上有几根带血的羽毛疾走两步,将羽毛捡起来仔细端详后面露悲悯之色:“灵童出现,天地异变,接下来,怕是要血流成河……”
在他说话的同时,天空惊雷阵阵,映衬着他斑驳晦暗的面容,甚是惊悚。
……
正如阿底峡所说,他们真是来宣扬佛法的。
一个组织想要在另一个地方尽快立足,最简单的便是撒钱。
他们建立一所名为万应堂的佛堂,有求必应的意思。
还不断的送米送面,补贴乡民各种生活用品,补路修桥,很是热情,这一桩桩一件件看在众人的眼里,皆是交口称赞。
不过他们却没有像雷罡那边,拼命宣传自己,很是低调,让冯一有些搞不清楚对方的目的,对此毛小方取笑冯一绝对是多想了,他们真是一群得道的喇嘛。
说实话,连冯一都觉得自己是不是疑神疑鬼了。
好一段时间过去,一点异样都没发生,冯一无奈摇了摇头,不过他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因为他心底始终有种不好的预感,准备冷眼旁观,静候事情发展。
一个月后,阿底峡和他的万应堂在甘田镇彻底立足,名声甚好。
这一日,阿底峡主动求见甘田镇最大的领导,宋子隆的父亲,宋学良。
“两位大师好,请坐。”
宋学良面带笑容,宋子隆眼里也流露着温和的光芒,对阿底峡和他的师弟很是欢迎。
“无量寿佛。”
两人口称佛号,坐在了宋学良的对面。
“不知两位大师有何贵干?”
宋子隆主动问道。
“两位施主,我们来到甘田镇也有一段时间了,我们本着弘扬佛法的目的而来,同样,也受到了乡民们的热情招待。
所以,我们想为他们做一点事。”
阿底峡笑着解释道。
“但你们一直都在做啊,不论是修桥补路还是发米发面,我们都看在眼里,很是感激。”
宋子隆道。
“我们听闻甘田镇大部分人不识字,虽然之前有人在做,但始终不太正规,难以普及。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所以我们想要建一所学校。”
宋学良眉头微皱:“办学校?”凌渡电子书
“是啊,我们已经看到了,甘田镇并无私塾和学校,孩子们想要读书的话,就要到镇外,太辛苦了。”
阿底峡解释道。
“不错,因为我们镇子并不是很大,所以上面并没有考虑在我们这里兴建学校的事情。”
宋子隆点头道。
“所以我们想尽快办一所学校,方便各位乡民。”
阿底峡的师弟笑着补充道。
“嗯,这是好事,绝对没有问题。”
办学校并不简单,钱是一方面,老师也是一方面,都是要花钱的。
甘田镇规模并不大,孩子数量也不是很多,如果政府办学校总觉得有些奢侈,现在这帮好心的喇嘛想要兴办学校,自无不可。
“不过我们有件事想请求厅长。”
“什么事?”
“想要借祠堂!”
“借祠堂?”
“是的,如果露天读书,一来会受到天气影响,二来会使小朋友们学习进度缓慢,咱们镇子的祠堂乃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有先人护佑,又不会有人前来捣乱,自然是最为合适的。”
阿底峡笑呵呵的说道。
“借祠堂的事我们暂时无法做主,必须要和众人商议后才能给你答复。”
宋子隆对这件事是乐见其成的,态度比较积极。
“这一点我也明白,所以请两位征求下乡民的意见。”
“没问题,只要一有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两位大师的。”
“那太好了,不打扰你们了,我们先告辞了。”
阿底峡两人离开后,宋子隆转过身道:“爸,这倒是件好事。”
“不错,他们的所作所为大家有目共睹,确实是好心,兴办学校更是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咱们跟乡民讨论的时候,一定要多帮他们说说话才好。”
宋学良认可的说道。
“放心吧爸,如今是新时代,大家的思想都很开阔,没问题的。”
宋子隆信心十足。
……
“毛师傅,冯道长,各位乡亲父老,今天请大家过来,是有一件事和大家商量的。
那些喇嘛呢,想要借我们的祠堂来兴办学校,大家的意见如何?”
次日,宋氏父子通知了镇子上比较重要的一些人来到祠堂,开门见山的说道。
冯一为甘田镇做了很多事,自然也在邀请的行列。
“在祠堂,办学校?”
冯一闻言眉骨紧缩,低头沉思。
如果真要办学校的话,甘田镇合适的地方有很多,那群喇嘛为何点名选择这里?
还有,他们建学校的目的是什么,真的是好心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么?
冯一觉得这群喇嘛没这么简单。
先前做的那些多的好事,众人称赞,有口怕是,都是为了扎根甘田镇而做的铺垫,怕是办学校才是他们最重要的目的。
办学校,招收的自然是孩子。
难道说,他们此行的目的,和孩子有关?
对了,选择祠堂,乡民们最为尊敬和小心的地方,没人敢来打扰,怕是他们要做的事,不敢让众人知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