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衣锦还乡
筑基大体完成,还需要最后一步,没有这一步,筑基还不算完全成功。
周小炎一边休息,一边运转真元,让身躯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一天时间过去,突破后的身体恢复到了最佳状态,此时,周小炎先后服下了固脉丹和金刚丹。
这两枚丹药是用来巩固根基的,免得境界退化。
至此,周小炎的筑基过程完美收官。
“自己看看,到底是不是天道筑基,”刘清溪问。
“怎么看?”
“内视自己的丹田。”
周小炎将神识汇聚于自己的小腹处。
在这里,一颗纯净无瑕的丹田宛如磨盘般缓缓转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丹田中,真元被巧妙地分成了阴阳两色,如两条灵动的蛟龙,一股左转,一股右转,相互交织出玄妙的意境。
周小炎把自己所见告诉刘清溪,问:“这算不算天道筑基?”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完美筑基的丹田元气纯净,没有一点杂质。你的真元纯净无瑕,丹田出现这样的异象,应该成了。”
“真元还能有杂质,是什么样的杂质?”
“就是不够成熟的真元,比元气好一点,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进行打磨,让这些杂气全部转变成完美的真元。到那个时候,结丹的成功率才高。”
“管它是不是,我困,想睡觉了。”
“好你休息吧,好好睡一觉,让神魂也得到休息,这是筑基后的正常情况。”
刘清溪离开周小炎的闭关室,此刻他的心情美妙,周小炎能够在自己的助力下天道筑基,让他心生成就感。
周小炎睡了三天三夜,一觉醒来,他没有查看自己的身体,而是迫不及待的进入灵台方寸土。
此时的灵台方寸土,已经从原来炼气大圆满的一丈,也就是十尺,扩张成为三丈方圆,三丈的土地,按地亩来算大概是一分六厘。
一分六厘的地面,虽然还不算特别大,但对原来只有屁股那么一点的灵台方寸土来说,已经是非常富裕了,至少没有以前那么压抑。
不过,这一分六厘的地,真正的土地也没有那么多,因为中间大概半分的土地被一个小小的水塘占据。
没有风,水塘平静如镜,绿色水面就像上佳的绿色美玉镶嵌在土地上。
正好柿子刚刚收获过一次,现在树上没有花和果,只有嫩绿的枝丫生长出来,拼着命的挤占着灵台方寸土的那一方天空。
这里还能种点什么。
最早的时候,周小炎的第一感是在这里种植水稻,后来想想还是水果,甘蔗西瓜也可以。
算起来,还是种水果最划算,种一棵树苗下去,可以收获很多年,如果是西瓜甘蔗,就这灵台方寸土飞一般的成长速度,一年怕是要栽种无数次。
但是,西瓜真的很好吃啊,这么一小块地,种不了几棵的,应该没那么麻烦吧。
周小炎最后还是决定种植西瓜,但不是现在,现在有很多好玩的事要忙。
筑基以后,神识是早就有了,这个不用重新体验。
御剑,筑基以后神识诞生,真元磅礴,以前缺少的是真元,现在可以学御剑了。
御剑需要飞剑,周小炎有,上界仙魔宗玄级的普通制式灵剑就是集合了飞剑功能的,这比青莲宗的入门弟子剑好了不止一丁半点。
而那把烈火焚心剑,周小炎暂时舍不得拿出来学御剑,这太奢侈了。
取出灵剑,喊上金雕,周小炎就开始练习御剑了,御剑的方法,他早就了然于胸。
一般人学御剑,第一次都是先把剑放在地上,站上去,然后用真元驱动,用神识控制,摇摇晃晃的飞起来,假如失误了,不怕摔。
周小炎什么人啊,不,他不能这样窝囊,作为天道筑基的天选之子,要做就做最拉风的。
他爬到一座高山,站在悬崖顶上,把剑抛出,人猛然的跳上去。
御剑开始了。
……
他当然不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他有金雕,如果不小心摔下去了,有金雕接着。
事实证明,御剑这块,他还是很有天赋的,一次性成功,虽然中间有些别扭,差一点就掉下去了。
并且筑基初期的他御剑,持久性不用怀疑,够久够长。
豢养金雕,他的目的也是乘坐,原本来的想法是在炼气期还没有学会御剑时代步的,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筑基了。
但金雕有金雕的好,坐着轻松省力,还好玩。
于是,他就坐着金雕出发了。
金雕展翅翱翔,飞过了千山万水。
最后,周小炎落到了当初第一次遇到邪坤的地方,孙老财的寿坟,也就是自己家那块地的上面山边。
从高空往下看,连绵的山门蜿蜒曲折,弯弯绕绕像一条青色巨龙,而他家附近的山脉,就是龙头的位置。孙老财的寿坟,就是龙口吐珠的那一个龙珠上。
周小炎不懂风水,但也看出了孙老财寿坟风水的好。
大概是寿坟位置挑选得好,孙老财和他老伴年纪一大把,身体却是非常壮实,一时半会死不了,这寿坟还得继续空着。
寿坟下是周小炎家的那几亩地,现在这块地空着,上面长满了野草,密集的野草高过人头,一阵山风吹来,野草像波涛一般形成了浪。
不好!周小炎心里一惊。
周小炎甩开脚丫子往家里飞奔。
到了村口,周小炎迷糊了。
他家村口那一条一扁担宽的泥巴小路,现在并排铺上了两块石板,远远通往县城方向,一眼望不到头。
修桥铺路,善莫大焉,才几年没回来,这是咱村哪家发达了,竟然给村子里铺上了石板路。
顺着新铺的石板往家的方向走,走了几步,原本这条小路顶头是赵家,小路要在赵家折个弯。
现在赵家的房子不见了,迎面可见道路一旁是一家阔气的三进大院。
原来这里是张家,张四,他女儿张玲玲跟自己一般大,长得水灵,饥荒那年,一天娘叫自己送半袋米过去,张四的老婆还戏说要把自己家的闺女嫁给周小炎。
原来是张四家发达了。
自己家就在张四家的后面。
周小炎绕着张四家转了一圈,却没有发现自己家的那个破房子。
咦!我家呢?
周小炎走到照墙里侧,敲响张四家的大门。
吱呀一声,门开了,开门的是谁?
一个亭亭玉立得少女,手捧着一个茶盘,这少女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姐姐,周小敏。
“姐!你怎么在四叔的家?”周小炎的嘴巴张得可以塞进一个馒头。
“小炎!”周小敏又惊又喜,“什么四叔家,这是咱家。”
“啊!怎么回事,四叔他们呢?”
“他们啊,搬到村子那头新房子去了。”
“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你自己都不知道吗?”
“我知道什么啊!”
“先到里面去,咱们慢慢说,爹娘都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