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实在不易
“那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小莲追问道。
朱筱沉吟片刻,然后微笑着回答道:“最重要的是心怀善念,用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陌生的还是熟悉的。”
李爷爷和小莲听着朱筱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困难的时刻,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善良的僧人,让他们感到了一丝慰藉和希望。
朱筱,字子桓,年方十八,眉目清秀,才思敏捷,是江南望族朱家的嫡长子。他自幼聪颖过人,六岁熟读《四书五经》,十岁便能诗善文,被誉为“神童”。朱家虽非权贵,却家风严谨,极重教养。朱筱的父亲朱有德是前朝进士,母亲陈氏亦是名门之后,夫妻二人对朱筱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光耀门楣。
这一天,书院内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朱筱坐在书院的长廊下,面前是一卷摊开的《春秋左传》。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整个书院都弥漫在他浓浓的书香气息中。忽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传来,打破了这份宁静。朱筱抬头一看,见是书院的掌事夫子李文昌。
“子桓,夫子有请。”李文昌面带微笑,目光中透出几分欣赏。
“弟子这就去。”朱筱迅速收起书卷,恭敬地跟在李文昌身后,朝书院的讲堂走去。
讲堂内,书院山长叶德辉端坐在书案后,面色严肃。他是明朝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年近花甲,却精神矍铄。叶德辉见朱筱进来,微微颔首,示意他坐下。
“子桓,近来学业如何?”叶德辉开门见山,目光中透着慈祥。
“回山长,学生一切安好,学业尚算进展顺利。”朱筱恭敬地回答。
叶德辉点了点头,目光深邃地望着朱筱,似乎有些犹豫。片刻后,他沉声道:“子桓,你可听说过京城近来的变故?”
朱筱愣了一下,心中一紧。虽然他身在书院,但家族间的往来信函,让他对朝中大事有所耳闻。最近,京城风云变幻,皇帝体弱多病,朝政大权落入权臣之手,国势愈发衰微。
“学生有所耳闻,但不知详情。”朱筱谨慎地回答。
叶德辉叹了口气,神情中带着几分忧虑。“皇帝陛下年事已高,朝中权臣各自为政,内忧外患,民生凋敝。近日,有传言说,皇上欲立新太子,这一决定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朱筱听罢,心中震动。新立太子,这可是关系到国本的大事,若处理不当,极可能引发一场权力的争斗。
“山长,这与学生何干?”朱筱虽有疑问,但心中已隐约感觉到事情的不寻常。
叶德辉沉吟片刻,低声道:“子桓,你乃我书院最出色的学生,若朝中局势不稳,江南恐怕也难以独善其身。为师本不愿你卷入这纷争之中,但事到如今,你或许是我书院乃至江南的希望。”
朱筱心中大震,站起身来,正色道:“山长,学生虽才疏学浅,但若国家有难,学生愿尽绵薄之力。”
叶德辉微微一笑,点头道:“好,果然不负为师所望。子桓,你需立即启程前往京城,暗中联络朝中清流之士,助他们推举贤能,安定朝局。”
朱筱深深鞠躬,答道:“学生谨遵教诲,定不负重托。”
翌日清晨,朱筱便带着书院的密函,辞别父母,悄然离开书院,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漫征途。江南的青山绿水在他身后渐行渐远,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危险。
一路上,朱筱行事谨慎,低调行走。他深知,此行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经过几天的跋涉,他终于抵达京城。京城的繁华和喧嚣与江南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朱筱隐去身份,化身为一名普通的书生,进入了京城的洪武书院。
洪武书院,乃京城有名的学府,汇聚了天下英才。朱筱在这里,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了当朝左相之子张子骞,武将之后李轩,还有江南名士之女柳如烟。几人因志向相同,很快成为莫逆之交,共同探讨天下大势。
一日,朱筱与张子骞等人在书院后花园中赏花,忽然,一名书童急匆匆地跑来,递给张子骞一封密信。张子骞打开信函,神情愈发凝重,随后转身对朱筱说道:“子桓,朝中局势愈发紧张,父亲希望我们立即赶赴府中,共商大计。”
朱筱点头答应,几人随即动身前往左相府。左相张文达,乃当朝重臣,平素以清廉着称,是朝中清流的领袖人物。朱筱与张子骞等人来到府中,见张文达正与几位朝中要员密谈。
“父亲,子骞带朱筱等人来了。”张子骞恭敬地说道。
张文达抬头,见到朱筱,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点头示意他们入座。“诸位,此次召集大家,是因朝中局势愈发危急,皇上新立太子的决定已然公布,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恐生内乱。”
朱筱听罢,心中暗自思索。这次皇上新立太子,必然引起朝中权臣的激烈争斗,如何在这纷乱中寻找一条出路,实在不易。
“张大人,不知目前朝中情势如何?”朱筱问道。
张文达叹了口气,沉声道:“皇上意欲立四皇子为太子,但当朝权臣魏忠贤却力主立其党羽所扶持的二皇子。双方势力势如水火,朝堂上已多次爆发激烈争论。若不尽快平息此事,恐怕天下将陷入动荡。”
朱筱点点头,心中已有所决断。他看向在座的众人,坚定地说道:“诸位,若欲平息此乱,必先稳住民心,推举贤能之士,方能扭转局势。我愿以江南学子的身份,联合书院学子,共同上书皇上,力荐贤能。”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赞同。于是,朱筱与张子骞等人立即行动起来,联络京城各大书院的学子,准备一份奏章,推举贤能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