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洪水消退
廖五娘子温柔的笑了笑,“你手中有权利,你是管事,你可以分配手下人的粮食。”
“这就是你拿捏他们的手段。”
“还有,你有安排他们做事的权利。什么事情轻松,什么事情繁重,你心里有了谱就可以用这个权力来摆布他们。”
“这一点点权利就是你的倚仗。”
“做更多的活儿,更累的活儿,就能得到更多的粮食,如果他们不愿意听你的话,那你就让他们饿肚子。”
陈玉珠眨了眨眼,似乎明白了,又似乎没有完全明白。
她有些担心,“如果把他们惹急了,他们欺负我怎么办?”
廖娘子捏了捏她的手,接着说道,“这权利是府衙赋予你的,又不是你凭空得来的,如果他们敢明目张胆的动手,你就告诉衙役。”
虽然陈玉珠没有权利处置这些人,可官府有权利。关进大牢里,要打要罚,那就不是他们说了算了。
“只要你能做到公允,按一个规则办事,问心无愧。如果他们依然故意找茬,那你就找上级。”
“一级一级往上报,大不了闹到裴娘子面前。”
“裴娘子安排所有的人做事,我们就保证这些人都能听从裴娘子的安排。”
陈玉珠忽闪着长长的睫毛,看着廖五娘子,眼神里满是崇拜。
“我一定会记住廖姐姐的恩情。”
廖武娘子淡淡一笑,站起身来拍了拍陈玉珠的肩膀。
“我能帮你的有限,你要记就记裴娘子的恩德吧。”
“我这些经验也都是裴娘子教给的我,如今我又把这些经验传授给你。”
“以后你的职位值高了,还会有新人进来,你再把这些经验交给他们,一直传下去。”
廖五娘子向灶房的方向走去。累了一日,她确实需要洗洗才能睡得舒服。
站在灶房门口,她看着坐在那里发怔的陈玉珠,心里想,孤儿寡母,与她和母亲当年是一样的。
当年在上饶县,裴娘子帮了她,给了她一次重新生活的机会,将她拉出泥潭。
她现在也愿意帮陈玉珠一次,给陈玉珠一次重新活下去的机会。
能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就要看她自己的本事了。
廖五娘子烧了热水,简单洗漱之后又开始处理手头的事务。
曾经经历过的那些艰难是她不断努力的动力,也是她不断向上的野心。
手头的事情处理不好,裴娘子就不会再重用她。
烛火跳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火光打在她白皙的脸上,映照出昏黄的光泽。
金水县的洪水在肆虐了十一日之后,终于开始慢慢的消退。
没有新的雨水补充,洪水退的也快。
四日之后,洪水退回河道,回归它该有的轨迹。
李豫组织民工加固河道的堤坝。
这只是预防河水再一次冲毁堤坝,形成二次决堤。
至于河道的彻底加固,还要等洪水完全退下去之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洪水淹没的土地在洪水退去之后慢慢的裸露出来,在太阳的照射下,渐渐的干涸裂变。
灾民们陆续返回自己已经被冲毁的家,寻找家的痕迹。
这就意味着赈灾的过程结束了。工作进入下一个阶段,重建阶段。
“受灾的三个县城一共死了多少人?”裴乐瑶问李豫。
她组织的船队从洪水区救回来不少人,不过后面几日就没有再发现活人了。即使在树上看到有人,救下来之后,也是一具尸体。
李豫将统计的数据拿给裴乐瑶。
“死亡将近六百人,比以前预想的人数要少很多。”
如此大的洪灾,有死伤是很正常的。死了六百人,已经是非常小的损失。
按统计数据来说,这一次洪灾的规模不小,可死亡者却是一个完全能接受的数字。
这样看下来,这一次赈灾成果卓越。
裴乐瑶心情愉快,眉梢舒展。
李豫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上报朝廷的折子。
“这次赈灾,公主殿下是首功。”
李豫这句话是发自真心的。她从未见过有人能在洪灾之后组织起一艘船队在洪水区搭救百姓。
按照以前的经验,衙役能将逃出来的灾民情绪安抚好,让他们有口汤喝,不至于发生暴动,已经是居功至伟。
核算下来,自从组织团队开始去洪水区救人,一共救了将近八百人,这些人能活下来都有赖于裴乐瑶在灾民安置点井然有序的安排。
因此,李豫觉得,裴乐瑶这一次是立了大功劳。
裴乐瑶却在思考,皇帝如果得知这一次她赈灾有功,会怎么想。
从她那几个兄长来看,大皇子和三皇子从资质上来说是几位皇子中最差的。
可皇帝却一直在背后怂恿这两位哥哥在明争暗斗。
二皇子城府最深,是最聪明的,却要藏拙,一直不表现自己的才能。可见他是知道皇帝不喜欢皇子太冒头。
四皇子也很聪明,也很有能力。可是他却明目张胆的躺平。可见,他也知道,皇帝其实不太喜欢太聪明的人。
至少皇帝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
即使她是女儿,皇帝也不希望她太聪明,还是那个会撒娇的女儿更得皇帝的喜欢。
裴乐瑶笑了笑,“我只是为了在金水县发展我的产业。”
“至于救人,恰好是赶上了,我又是个心软的人。”
“见那些人陷入苦难,不忍心袖手旁观。”
裴乐瑶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爱财,心慈手软的小姑娘形象。这也符合她在皇帝心中的定位。
李豫却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她。
他不是傻子,知道裴乐瑶做这些事情根本不是因为她说的那些理由。
一个人做事是否发自真心,是否有能力,有才能,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裴乐瑶见李豫不相信,神色便郑重起来。
“身为大周的公主,见百姓遭难,出手救助是理所应当的。”
“这没有什么可赞颂的地方,也不能以此居功。”
“我享受了百姓的供奉,在百姓遭难的时候,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这有什么可歌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