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地方治理
一般人都忌讳别人说自己身体不好,何况是皇帝恨不得永远都是春秋鼎盛的人。
裴乐瑶正色道,“如何能说是奉承……女儿说的都是实话,实话实说罢了。”
裴乐瑶这一番话算是说进了皇帝的心坎里。
皇帝龙颜大悦。
老实人谢晋想,那个敲鼓的乐师这一路上敲了不知道多少遍,头上一滴汗都没有,到了裴乐瑶嘴里,就成了两个人轮换着敲。
这丫头真是随口就能胡说。谢晋觉得这两年自己变了很多,担心变成一个奸臣,可他现在想想,以他的本事,奸臣的位置根本轮不到他,在高手面前,他连脚后跟都摸不到。
裴乐瑶的吹捧让皇帝的情绪价值拉到了极致,心满意足的给了一堆赏赐。
状元游街之后还要在皇宫里吃席,皇帝亲自设宴招待,这就与裴乐瑶无关了,她则来到了谢晋的住处。
这一日还真是够累的,她瘫软在椅子上,看着谢晋说道。
“先生,这倒是意外之喜。”
“你与皇帝见了面,皇帝也记下了你的名字,以后只要表现得点,仕途应该会走得更快些。”
想要在朝堂上往上爬,最要紧的不是把差事办的有多好,而是让皇帝能记住你的名字。
事情做的再好,传不到皇帝耳朵里,皇帝不知道你姓什么,叫什么都是白搭,能力差一点,可皇帝能记住你的名字,那便是官运亨通。
在古代社会,想要身居高位,被皇帝知道是首要条件。
翌日,裴乐瑶花银子,让谢晋在他府上置办了一桌酒席。
请的是这一次的新科进士。
他们主要是以汝州,洛州等地的世子为主。
裴乐瑶一开始以为来的不过四五人。
但到了宴会现场才知道,来了足足有十几位。
这样的人数把裴乐瑶都惊讶到了。
一开始以为置办一桌酒席就够了,结果一桌装不下,只能分成两桌。
看到裴乐瑶惊讶的表情,谢晋说道,“其实我还挺擅长交友的。”
谢晋交的朋友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能来参加宴会的人也都很高兴,因为他们身份不高,若是没有人脉,只能等着吏部分配官位,且不说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轮到他们,即使分到的官位也不知道会是什么位置。
如今通过谢晋搭上了六公主这个靠山,将来或许能谋一个好去处。
又听宋城说,六公主想要安排一批人在在洛州和山东南路之地做县令。
那可是中原地区,好地方呀!至少不会贫穷到吃不上饭。
宴会散了的时候,谢晋还每人送了他们一本书。
这本书是裴乐瑶总结了这几年如何治理一个县城的经验,教训而成。
书是她写的,还让张启年看了一遍,又做了详细的修改。
看到书籍的封面上写着张启年着四个字,这些新进的进士如获至宝。
里面的内容涵盖初入职场的烦恼,面对辖区内的水涝灾害该如何处理?病虫害如何防治,如何提高老百姓的种田积极性,如何修路开渠,增加税收,让老百姓获得幸福感等等内容。
这本书简直比黄金还要珍贵,这可是前左相张启年教授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地方官之宝典。
当然,裴乐瑶正在整理和写作地方治理的20版本。这是裴乐瑶结合环境因素和新科进士的个人水平,给他们制定的方案。
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将自己管理的县城治理成上饶县的模样。
时代的局限性有的时候是无法突破的,他们没有本事改革发展生产力。
裴乐瑶的要求也不高,他们只要能将一个县城治理好,至少应该是一个好官,然后再学习更先进的改革办法。
身在上饶县的宋玉是三年前的进士,至今还没有到谋到差事。
宋城到了吏部之后,得到裴乐瑶的暗示,第一个便将自己的弟弟安置到了县令的位置上。
与此同时,宋玉也收到了裴乐瑶的来信,让他在自己这里的县城下推行上饶县一般的改革。
他跟着裴乐瑶奔波了两年,对上饶县的变化看在眼里,也知道这样做对县城,对老百姓都格外的好。
可是他也知道,要推行改革付出的太多。别人做县令一天干三个时辰的活儿,可他要在自己治下的县城推行裴乐瑶的改革,那就需要至少干六个时辰,而且还要得罪地方豪强,有生命危险。
可裴乐瑶的信中还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作为试验区的县令,他的责任重大,大周的未来就要看他了。
宋玉苦不堪言,觉得自己就能看到自己点着点灯熬油的模样。
不过他看到孟广元的模样,心里平衡了很多。
他离开之后,上饶县所有的事情几乎都要交给孟广元。孟广元这两日感觉天都要塌了。
这样想着,宋玉的心里便觉得平衡了很多。
宋玉拍了拍孟广元的肩膀,“上饶县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产业链,也就是这样的水平了,不会继续扩大,你比我要轻松很多。”
孟广元想到每个月如山一般的账册,就觉得头昏眼花,向宋玉倒了一番苦水。
两个大男人喝了些酒,互道衷肠,仿佛是两个中年怨妇。
喝完了酒,抒发了情绪,宋玉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公子,你回来了。”随从见他喝了酒,赶忙倒了一杯凉茶递过去。
“京城又来了两封信,一封是大公子的,一封是六公主的。”
刚刚吐完苦水,浑身慵懒,反正是来信,他也没着急,喝了两杯凉茶,嘴里的酒气散了些,这才坐下来打开宋城给他的信。
信中宋城叮嘱他,让他好好去临安县上任,将六公主的想法和措施推行下去。
然后又说自己在京城,在吏部过的也不容易,一边要处理六公主交代的差事,此外还要应付衙门之间的人情世故。
宋玉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大哥也不容易,心有戚戚然。
再加上宋城是一甲进士,在翰林院停留多年,如果不是六公主,此时还在翰林院,宋玉顿时觉得自己不该怨六公主给他加任务量。
如果没有公主殿下,他和他大哥的日子远没有现在这般的光景,顿时心生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