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阻力!
与言氏及夏北轩吃过家宴之后,夏太歌便起身告辞返回御书房了。
一路之上,夏太歌已经随处可见整个宫中都处于忙碌之中。
皇城之内,四处都是张灯结彩,喜庆不已。
显然是为了夏太歌大婚之事而提前准备的。
想想算算时间,距离二人大婚已然不足半月。
午后,一条关于田赋之事的政策迅速在大夏境内掀起惊涛骇浪。
经过内阁起草文书,司礼监盖印之后,摊丁入亩之事就此定下,向全国境内正式开始实施。
此策,夏太歌并未向前世那般,选择一个省实践之后在向全国实施。
而是经过内阁众人推敲之后,立即盖印下发,于全国之内开始实施。
此策一经下发,顿时引起轰动。
如此涉及到乡绅贵族们根本利益之策,顿时受到抵触。
摊丁入亩之策下发不过一个时辰,皇城之外,已然有不少大臣跪在宫城门口求见夏太歌。
口中更是宣言,内阁此举有动摇大夏根基之嫌。
在东厂汇报之后,夏太歌丝毫没有理会,任由这些大臣在宫城之外跪着,
不用夏太歌多想,此事定然是世家阀门打响的第一枪。
还未等这些大臣有所表态。
一则圣旨经过内阁起草,司礼监盖章之后,再次向整个大夏各个官府衙门下发。
自即日起,大夏皇帝意在大夏各府、县建立学府之事,并于今日立即实施动工。
这道圣旨更加引起世家阀门的抵触,两个圣旨,皆是在动摇这些世家阀门根基,如此,他们又怎会愿意。
一时之间,整个大夏顿时开始动荡起来。
宫城之外,请求夏太歌收回成命的大臣也越来越多。
但,在这两道圣旨下发之后,没过多久,眼尖之人明显发现越来越多的锦衣卫以及镇武司从各自衙门而出。
一队队井然有序地向大夏各地奔赴而去。
大夏各个知府境内,原本空闲的镇武司衙门涌入越来越多镇武司以及锦衣卫之人。
此等变化让各个世家门阀顿时一惊,知晓此次朝廷定然是下定决心,彻底要落实此事。
第二日,在昨日两道圣旨引起的波动还未平息之时,镇武司下发的一条通告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自即日起,七日内,大夏境内所有武林门派、宗门,必须向其所属镇武司分部登记宗门成员,受镇武司统一调配。
如此大手笔,惊住了所有意图反抗之人。
世家门阀们也想不通夏太歌究竟有什么底气敢与整个大夏境内的乡绅贵族以及江湖门派为敌。
还未等这些江湖门派有所动作,大夏十大宗门排名第一的缥缈阁率先发出声明。
“自即日起,缥缈阁所有人员向大夏镇武司登记在册,日后以镇武司之令唯命是从。”
在缥缈阁发出公告之后没过多久,无极殿也是立即发出声明,宣布无条件听从大夏镇武司之命。
无极殿同样为大夏十大宗门之一的宗门,虽然早已向镇武司投诚,但此时发出公告的影响也丝毫不低。
一时之间,整个大夏境内所有江湖宗门都为之一惊。
原本还决定反抗到底的一些宗门此时也变得犹豫起来。
缥缈阁在上任老阁主出世之后,缥缈阁的威势越发强势起来。
其老阁主更是登上大宗师排行榜之列。
整个大夏,除了镇武司之外,所有江湖势力之中,也就只有缥缈阁有人登上此榜。
其中意味显而易见。
更何况,缥缈阁一夜之间灭掉剑宗之事,距今也不过刚刚过了一月时间。
对于其雷霆手段至今还记忆尤深。
一时之间,整个大夏的江湖势力陷入犹豫之中。
反抗并不是镇武司的对手,可是接受又有些心有不甘。
原本还想借助江湖势力混乱之际,想混水摸鱼的世家门阀顿时也是停下脚步,静待事情发展。
无论是江湖门派还是世家门阀心中都十分清楚。
一旦此事按大夏朝廷的规划进行下去之后,那日后整个大夏除了夏太歌外,再无第二个声音。
届时,世家门阀也好,江湖十大宗门也好,生死皆在夏太歌一念之间。
再无反抗的余地,此次将是最后一个机会。
一时之间,无论是江湖势力还是世家阀门皆在看着四大世家有着如何动作。
是彻底臣服认命还是站起反抗。
作为存在时间比大夏皇朝还要久远的四大世家,若是其都选择臣服,那其余世家阀门也只能就此认命。
但,四大世家之中,又岂会甘心。
若此不反抗,数十年之后,四大世家的实力可能将十不存一,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皇城之中,夏太歌将今日的早朝取消了,并未上朝。
御书房内,夏太歌安静的听着身旁的曹正淳的汇报。
东厂现世之时,夏太歌已经下令镇武司以及天机阁数个组织之内情报互享。
哪怕东厂护卫皇城,也能清楚获得各个情报。
“陛下,今日如同昨日一样,各大世家阀门还未有动作,可能皆在等着四大世家如何表态。”
“但据锦衣卫以及镇武司已经到位之人的汇报来看,事情阻力很大。”
“很多地方官吏阳奉阴违,对于陛下的圣旨能拖就拖。”
“京城之中也有近三成的官员没有展开工作,似乎也借此来给朝廷一个下马威。”
曹正淳越说声音越低,生怕引起夏太歌暴怒。
但与之相反,夏太歌闻言倒没有太多情绪波动,只是静静地听着。
对于世家阀门的抵抗,夏太歌早已料到,此乃必然之事。
以大夏察举制的制度,这些官员定然皆是受到一些世家阀门的指示行动。
至于地方上的阻力定然也不会小,各个地方皆有地头蛇,暂不站队看清局势也是正常之事。
若真是政策下发之后,各地积极配合朝廷行动才有蹊跷呢。
想当年,为了推行摊丁入亩之策,耗费三代皇帝之余力,随后更是推行五十年方才将此策于全国实施。
其中阻力定然可想而知,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之事。
夏太歌也做好长时间大夏混乱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