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定金
难不成,那骆驼李就一定会再次上门吗?
幺娘的圆眼睛当中露出了不惑。
萧望月淡淡笑道:“你等着吧,他还会再来的。”
她为何敢如此笃定。
不外乎两个原因。
过了清河县就是松州,那地方可没有山货可收。
还有就是清河县城,卖山货的,比姜家品质好的,拿不出几百斤。
拿得出几百斤的,品质一定没有姜家的山货好。
“我听大嫂的。”
姜幺娘纳闷归纳闷,但还是听话的一点头。
萧望月习惯性的摸摸她的头。
而另一边骆驼李也没闲着,他还去看了别人家的山货。
可正如萧望月预料的那样,要么品质不行,又或者拿不出那么多斤数。
出清河县,再走上个一两天的,就是松州了。
真就应那句,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
他在客栈里,踱来踱去,思前想后。
最后还是找了张大娘子——想让对方再帮着攒个饭局。
张大娘子照旧,还是要了一壶冷酒。
她看对方一眼:“你想做这桩买卖,自个去找萧娘子呗?”
何必拐弯抹角,找自己来做这个中人。
双方一个桌上吃饭,也去过姜家的铺子,想必早就熟络了。
张大娘子可没打算一管到底。
骆驼李把肩膀耸耸:“四成和三成,听着是不多,可一打算盘,这银子是天差地别啊。”
找张大娘子来,就是想让对方帮忙劝劝,讲讲价。
而张大娘子白他一眼:“我说你老头,你算盘打的可真精!”
自己想讲价,讲不下来,就想让她去管这样的馊事。
一把年纪了,往日的买卖是做到狗身上了吗?
骆驼李开始央求对方:“我说张大娘子,你就可怜可怜,我这把老骨头吧!”
张大娘子是什么人?浑身上下一百零个心眼子。
人家萧娘子只肯让三成,已经是板上钉钉。
她在帮着骆驼李去讲价,那不是自讨没趣吗?
“要做买卖就拿出诚意来,别只想着压价!”
张大娘子撂下一句话,扭头就走——她才不想得罪人。
骆驼李没办法,只好把手底下的一个小伙计叫来。
他取出三十两银子,塞进一只布口袋里递给他。
“这是做什么呀,东家?真打算给我?”
小伙计不解的问道。
不逢年不过节的,抠门吝啬的老东家,还能平白无故的赏银子?
“你想的美!这三十两银子,你送到姜家去,和人家说这是定金。”
骆驼李叹息一声,算是答应了三成的价码。
他也提前算过,四五百斤的山货,撇开银耳桃胶这样的贵东西。
按低市面上的价钱,就是在六十两银子左右。
先送去一半银子做定金,让姜家人收拾着。
等天再晴几日,把路面晒干了,再让商队取货,前往松州。
小伙计哦了一声,颇有些失望,但还是规规矩矩的,把银子送到柜台——“我们东家,说三成就三成!”
姜幺娘脸上露出吃惊的表情,大嫂猜的可真准!
那老头果然又回来了,虽然来的不是他本人。
三十两银子不是笔小数,她不敢做主,便赶紧到后头把大嫂叫来:“大嫂,来送定金啦!”
萧望月淡淡一笑,骆驼李,多半是没招了。
她从伙计的手中收了银子,问道:“你们东家这几日,恐怕没少在清河县城转悠吧?”
小伙子也诧异起来:“萧娘子,是怎么知道的?”
他们老东家,这两天的确是早出晚归的往外跑。
萧望月笑了笑:“我猜的。”
倚仗着那一片林子,自家的山货,是对方最好的选择。
如果,骆驼李不绕回来,那就只能说明对方不是个精明的买卖人。
“嫂子,你真是料事如神啦!”
幺娘在旁边看着,心里是越发的敬重大嫂。
萧望月看了一眼,这三十两银子。
眼下只送来定金,后面应当还有个几十两银子。
可骆驼李也没说什么时候来取货,姑且不管他。
她取出一锭十两的银子,交到姜幺娘的手上:“这是你的。”
小丫头天天在铺子里,忙前忙后,总不能让人白忙。
李氏也不能少,萧望月给她那份甚至比幺娘的还要多。
“大嫂,我就是做些洗洗刷刷的活,十五两银子……”
虽然没人会嫌钱多,可李氏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整整十五两银子。
铺子是大嫂置办的,林子也是大嫂发现的,就来买卖也是大嫂谈成的。
三十两银子的定金给了幺娘十两,又给自己十五两。
那大嫂忙活一通,岂不是才得五两?
“无妨,收着吧。”
萧望月让对方收下。
她在宫里呆久了,几十两银子和几两银子,没什么区别。
“阿松,将来还要念书,大嫂……往后有用钱的地方,你只管说一声。”
李氏这回没有再推辞了。
大嫂对她好,也不是一回两回,她都记着呢。
萧望月看着李氏,笑笑:“这是你的私房钱,只管收着。”
姜阿松是她的儿子,念书的学杂,总不至于要让叔叔婶子来操心来操心。
况且,她现在置办这些产业,本就是为了姜家人。
萧望月回京城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姜家,该分家了。
“嫂子,你能不能陪我去一趟钱庄!”
姜幺娘在家,吃喝都不用花钱,也没什么用钱的地方。
小丫头一有了银子,想的也是尽快攒起来,
这是个好习惯,萧望月一点头:“好,顺带着,咱们去张府接你大哥。”
与此同时,张大娘子回到了张府。
小张公子和姜堰,正在书房当中——“这真是慈宁宫太后的手记呀?”
小张公子手上,拿了块西洋玻璃放大镜,正在照那些纸张。
他也不明白陆将军为什么要把手记,送到姜堰这儿。
毕竟两个人翻来覆去,看一下午,什么有用的蛛丝马迹都没找到。
姜堰看他一眼,神色凝重:“将军送来的,还能有假?”
他总觉得这份手记,不同寻常。
否则将军也不会千里迢迢,特意的送到清河县来了。
可什么地方不同,姜堰也说不上来。
张大娘子这时候走进书房——“一下午了,还没琢磨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