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第80章 天津市—曹姓、郭姓、吴姓

第80章 天津市—曹姓、郭姓、吴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曹姓

    - 起源:

    - 源自姬姓: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曹叔振铎,是曹氏的得姓始祖。公元前 122 年,曹叔振铎被封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定陶区),成为始封之君。其后代以曹为姓,曹姓由此开始繁衍。例如,西汉名相曹参就是曹叔振铎的后裔,为曹姓在历史上的发展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 出自颛顼的后裔曹安: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朝初武王封曹安于邾国(今山东省邹城),后为楚国所灭。安的后裔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

    - 古代昭武诸国之一曹国人来中国后改姓:昭武诸国位于中亚地区,一些曹国人来到中国后,以曹为姓,传之后世。

    - 少数民族改姓:今哈尼族、蒙古族、纳西族、回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曹姓,他们大多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因民族融合等原因而改姓曹。

    - 变迁:

    - 先秦时期:曹姓的最早发源地是山东,山东曹姓成为后世曹姓繁衍播迁的主要源头。在这一时期,曹姓主要在山东及周边地区发展。

    - 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徙,曹姓逐渐向中原地区以及其他地区扩散。例如,在河南、河北等地,曹姓的人口数量逐渐增多。

    -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曹姓人也随着人口的迁徙浪潮不断迁移。一些曹姓家族为了躲避战乱,迁往南方地区,如江苏、浙江等地。同时,在北方地区,曹姓人也在不断寻找相对安定的地方定居。

    - 隋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曹姓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一些曹姓人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曹姓的发展增添了光彩。

    - 宋元明清时期:曹姓已广布我国各地。据记载,雍正年间有福建曹姓入居台湾,进而迁移海外。

    - 在天津市的分布:天津的曹姓人可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迁徙而来。一部分曹姓家族可能是从山东、河北等临近省份迁至天津。在天津的一些地区,可能存在曹姓家族聚居的现象。例如,在某些乡村或社区,曹姓人可能相对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姓人在天津逐渐融入当地社会,积极参与天津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他们在商业、手工业、教育等领域都有一定的贡献。

    郭姓

    - 起源:

    - 源自任姓:为黄帝后裔。黄帝与四妃嫫母生有二子,其中禺阳(也称禺虢)受封于任(古城在今河北任邱西北,后南移山东济宁东南)。任氏族是黄帝时代 12 个重要氏族之一,禺虢是任氏族的首领、任姓之祖。禺虢的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在今山东聊城西北一带),为侯伯,有郭哀,为大禹御。该郭国历经夏商周三朝,春秋时公元前 670 年灭于齐,子孙遂以国为氏,后裔开创中山郭氏。

    - 出自姬姓:

    - 西虢公:始于公元前 1046 年,位于陕西宝鸡东。春秋时灭于晋,上阳城破后,戎人允射仕晋,秦晋交战,兵败俘死;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公元前 687 年为秦所灭,后裔以郭为氏。

    - 东虢公:始于公元前 767 年,位于河南荥阳北。春秋时灭于晋,后裔以郭为氏。

    - 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指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人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

    - 源自少数民族:

    - 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汉名叫做郭广德。“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族人汉字姓的由来。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的后裔。

    - 蒙古族、满族等:蒙古族的郭尔罗斯氏、郭尔罗特氏、郭齐里氏,满族的郭珲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齐里氏等,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因汉化等原因改为郭姓。

    - 变迁:

    - 秦汉时期:郭姓的先祖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汉武帝时曾将大量山西、陕西一带的居民迁往河西走廊一带,促进了郭姓的进一步分布。

    -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战乱和民族的迁徙融合,郭姓人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一部分人南迁至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也有一部分人西迁至甘肃、青海等地。

    -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海外贸易的发展,郭姓人开始大规模向南方迁移,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向海外迁移,如东南亚地区。

    - 现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郭姓人的分布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分布地区外,新的移民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地也有大量的郭姓人口。同时,海外郭姓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尤其在东南亚地区。

    - 在天津市的分布:天津的郭姓人来源较为广泛。一些郭姓家族可能是从周边的河北、山东等地迁徙而来,也有一些可能是在历史上的移民潮中从其他地区辗转来到天津。在天津的各个区县,都有郭姓人的分布。他们在天津的商业、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为天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吴姓

    - 起源:

    - 源于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以驺虞为图腾。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这个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吴部落勇敢剽悍,善于狩猎,首领叫吴权,是炎帝的大臣。吴部落在姜水(今陕西陇县陇山东)活动,后来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朝时,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着称。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 5000 年以上的历史。

    - 源于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夏朝时,吴回的氏族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商朝时,这支氏族迁到山东临朐,史称王吴。商朝末期,有个叫吴伯的人,就是吴回氏族的后裔。这支吴姓的历史有 4000 多年。

    - 出自姚姓:舜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东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领,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虞国衰落灭亡后,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 3500 多年的历史。

    - 出自黄帝姬姓:黄帝后裔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 2600 多年的历史。

    - 少数民族改姓:如蒙古八旗姓、满洲八旗姓、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哈尼族、锡伯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汉化改姓为吴姓的情况。

    - 变迁:

    - 先秦时期:古代的吴国位于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是吴姓的发源地。周初,是泰伯的封地。至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开始称王,国势日益强大,国境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与此同时,吴姓首先向北临近的齐、鲁之间迅速迁徙繁衍。

    - 秦汉时期:吴姓子孙在亡国之前,有过一些零星的外迁活动。如与邻国争霸时,有少数吴姓子孙在战争中被俘,被迫流亡他国。秦汉时期,吴姓逐渐在南方的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扎根发展。

    - 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入侵中原,致使北方战争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北方士民大量南迁,吴氏宗族也在南迁之列。这期间的吴氏大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并呈南兴北衰之势。

    - 宋元时期:吴姓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各地,如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吴姓人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

    - 明清时期:吴姓人继续繁衍发展,一些吴姓家族在文化、商业等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同时,也有部分吴姓人开始向海外移民,如东南亚地区。

    - 在天津市的分布:天津的吴姓人可能是在历史上的移民过程中来到这里的。一些吴姓家族可能是从江南地区,如江苏、浙江等地迁徙而来。在天津的一些区域,可能存在吴姓家族的聚居地。吴姓人在天津积极参与当地的经济活动和文化建设,为天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