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农家子到宰执天下 > 第101章 会试1

第101章 会试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二月二十八,大顺十年的会试正式开场。

    当京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会试上时,卧病在床的刘老太傅已经可以自由行走了。

    老太傅叫来了长子和心腹幕僚张先生,开口道:“老夫的第二封告退折子写好了吗?”

    张先生把早已经写好的奏折递了过去,刘老太傅简单看了一下,吩咐道:“就这样递上去吧,老大,京城的杂事都处理好了吗?”

    刘大公子说:“其他事都已经处理好了,就是本次的会试总裁官,父亲不打算管一管么?

    皇上不用礼部黄尚书就罢了,怎么还用起了刘胜武这样的小人做总裁官?”

    刘太傅厉声道:“闭嘴,这是你该管的事吗?朝廷大员也是你能评论的?退下。”

    张先生看着自己恩主的家事,想开口又不知道怎么说。

    自己的恩主官场一路得意,从七品小官做起,一路做到了一品太傅,得三代帝王恩宠。

    奈何子嗣不成器,生子有三,长公子愚笨,二公子和三公子更是纨绔,或许这就是位极人臣的代价吧。

    张先生想讲几句,但又想到疏不间亲,大公子再不好,只能老爷自己去发现。

    如果自己主动去讲大公子的不是,恐怕老爷就会怀疑自己挑拨他们父子感情。

    自己可不能一时冲动丢了饭碗。

    这天的清晨,张伟正在贡院外排队等待入场,三更天就过来排队的张伟,排了一个多时辰,终于轮到他要进场了。

    会试跟乡试一样,一共有三场考试,需要连续考九天。

    不同的是,乡试时间一般是七八月,算是一年中天气最好的时节之一。

    (这里指古代农历七八月的天气。)

    会试时间在二月底,此时天气依旧寒冷,身体不够好的人很难扛住京城二月份的天气。

    特别是南方出身的举子。

    大夏朝廷选拔人才,不仅仅看重文采,还会考察考生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张伟今天起床时,特意多穿了几件单衣。

    为什么不穿大衣?还不是为了防止被认为夹带。

    书童小小李帮张伟把行李一直提到贡院门口,到了门口小小李不能进去了,张伟只能自己提进贡院。

    经过反复多次的搜身检查后,张伟终于进到了贡院。

    先按考场浮票找到自己的座位后,张伟第一件事就是生好火炉,

    炭从哪里来?你可以自己带进来,也可以找贡院买。

    没错,大夏会试的贡院内可以买木炭。

    不然怎么办,总不能让举子们冻死吧。

    无论那个社会,规矩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

    生好火后,张伟放下自己的考棚的门帘,考棚里终于有了一丝热气。

    张伟等自己的身子完全暖和之后,开始打扫自己的考棚。

    张伟这次会试抽到的考棚还算可以,不是什么臭号烂号。

    张伟打扫完成后,就坐好等待开考。

    本届会试,参加的举人总共五千多,录取三百零八人,看上去录取率比一般省的乡试还高。

    但实际上会试是全国所有的举人一起比试,优中选优,能录取的都是举人中的翘楚。

    所以会试的难度肯定是高于乡试的。

    大夏朝的会试不分南北榜,也不按五经区分五房,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

    一声炮响后,大顺十年会试正式开始。

    会试流程跟乡试差不多,分三场,每场考三日。

    第一场还是考四书五经的经义,跟乡试差不多,四书题加五经题一共九道。

    张伟拿着试题看了下,题目难度比乡试略深,但还在掌控范围内。

    张伟看过题目后,心理有底了,在会试中,经义题都是基础题,一般发挥余地不大,只要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即可。

    而第一场的时间有三天,三天做九题,应当不疾不徐。

    张伟掌控好节奏,在第三天中午时分做完题目,留出一个下午来检查。

    张伟仔细的把所有经义都再过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就等待着交卷。

    第一场考完后,张伟第一时间去补炭,确保自己不被冻着,张伟身为一个南方人,对北方冬天这种透骨的冻法,完全没有抵抗力。

    第二场也跟乡试一样,考的是诏,表,诰,判等各类公文,

    对于公文类题目,张伟选择按部就班的做答,确保自己不出错就行。

    本次会试第二场特别之处在于,出了一道比较新颖的算术题:

    假设甲乙两地同时出现灾害,甲地受灾情况怎么怎么样,乙地受灾情况怎么样

    在户部总共有救灾银二十万银,问怎么分配救灾银才能解救更多的受灾人口?

    这个题对这个时代的一般举人来说绝对是没有见过的难题,

    但对张伟来说,只是一个分类讨论和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

    张伟稍微花了点心思就把这个算术题做好了。

    会试的第二场,张伟就这样作答完毕。 到了三月七日,会试第三场开始,第三场的内容是三道策论题。

    其中一道是经史策,二道是实务策。

    但是这次的经史策论题好像有陷阱,题目居然说,先王之法,可不可以改?

    按儒家的经典思想,先王之法乃万世之法,是不能更改的。

    但题目中又说了,自古以来,法治都一直在随时代变迁而变,比如太宗皇帝和先皇高宗皇帝都有相应的变法举措。

    那么到底先王之法能不能改呢?

    张伟想了想,主考官的意图,这里肯定是要支持变法的,不然当今圣上为什么要突然更改会试的总裁官呢。

    总的方向定了,具体文章该怎么写?

    有了,自己先强调先王行“仁”政的心不能变,后世的变革只是改变\"仁\"政的具体做法。

    确定好思路,后面作答自然非常流畅。

    经史策写好之后,后面两道的实务策论题,都是比较常见的,一道是鼓励鼓励垦荒,另一道则是讲西北移民之策。

    这些实务,张伟虽然没有做过,但是,张伟在长湘书院练习了很多相关的策论写法,所以写起来也相对简单。

    张伟按一天一篇策论的速度,顺利的答完了会试第三场的三道策论题。 这样,大顺十年的会试,张伟就顺利的完成了。

    直到张伟走出贡院,张伟一直都很平静,或许是从开始就没有很大的的执念,或许是张伟已经把自己的实力都发挥出来了。

    因此书童小小李接到张伟时,问张伟:“老爷,您考的怎么样?”

    张伟只是笑笑说:“甚好,回家泡澡,不要再说会试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