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双穿,我的美女,我的帝国 > 第207章 迈向战争的起点

第207章 迈向战争的起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阳光洒在铺设中的铁路上,铁轨在晨光中泛着微微的光泽,仿佛一条连接未来的金线。从应天府到松江府的铁路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建设中,这是一条跨越时代的生命线,也是大夏工业化迈出的第一步。

    沿途的铁路工地一片繁忙,数千名工人挥汗如雨。

    他们有的挥动铁锤敲击钢轨,将道钉牢牢钉入枕木;有的推着装满石料的木车,在轨道间往来穿梭;还有的用专门的工具测量轨距,确保每一段轨道的精准铺设。

    这群工人中,有不少是漕帮与盐帮的旧人。

    他们曾经操舟于水面,或者肩挑背扛运送盐袋,如今却在铁轨旁挥舞着工具,焕发出新的生机。

    “哎,老陈,别敲那么紧,道钉松点,工头刚才说了,要留点弹性!”一个年轻人满头大汗地指挥着身旁的工友。

    “明白了!”老陈抬起头,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放下手中的大锤,又仔细调整了一下角度,稳稳地将道钉敲入。

    工人们的脸上虽挂满汗水,却透着前所未有的干劲。

    这是他们从未经历过的工作模式:固定的作息、明确的分工、按时发放的工钱,还有工地上时常传来的鼓励与表扬。

    “这比咱以前扛盐轻松多了吧!”一个年长的工人擦了擦额头的汗,哈哈大笑,“以前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现在只要听工头的吩咐,干多少活,拿多少钱,日子踏实啊!”

    “是啊,干完这条铁路,听说还能派咱们去别的地方铺新路,咱这辈子也算有个指望了!”年轻人一边干活一边憧憬着未来。

    盐帮与漕帮的工人们,本是大夏最早感受到铁路冲击的一批人。

    起初,他们对这条新兴的运输方式充满了敌意,认为朝廷的改革无异于夺走他们赖以生存的生计。

    聚集的码头上,时常有人低声抱怨:“这铁路修成了,我们这些兄弟还靠什么吃饭?”

    当他们领到第一个月的工钱时,一切都变了。

    那是一个明媚的午后,盐帮和漕帮的工人们被集中在应天府附近的一处工地。

    工头站在高台上,逐一宣读着领薪的名单。

    每当一个名字被念到,便有一个工人兴冲冲地跑上前,接过厚实的布袋。

    布袋里,是整整十枚崭新的银元。

    这些银元的正面,是大夏皇帝刘鹭的侧面肖像,背面则刻着精美的年号和祥云图案,光泽明亮,质感十足。

    阳光照在银元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

    “真是稀罕东西啊!”一个盐帮的老工人小心翼翼地摸着手中的银元,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泛黄的牙齿,“这东西,可比俺以前那些零散的铜板值钱多了!”

    “你可别小看这些银元,”旁边的工友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这是皇上发下来的钱,咱们拿着它,走到哪儿都能用。听说,这可是洋人都羡慕的玩意儿!”

    老工人捏着银元,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里充满了踏实感。

    他抬起头,看向不远处铁路上缓缓行驶的蒸汽机车,眼中多了几分敬畏和期待:“咱这铁路,还真是条好路!”

    那台在铁路上轰鸣前行的蒸汽机车,是大夏工匠们的心血结晶。

    刘鹭从现代带回来的蒸汽机设计图,被皇家工坊和匠人们反复研究和改良,终于制造出了这台属于大夏自己的蒸汽机车。

    外形笨拙,但它强劲的动力和稳定的运行,让所有见过它的人都为之惊叹。

    “你们瞧瞧,这车一次能拉几十车的货,比咱过去用骡子驴车拉货强百倍不止!”工头指着机车对一群工人喊道,声音里满是骄傲。

    工人们围在机车旁,听着那轰隆隆的声音,眼里写满了好奇与向往。

    “这要是学会了开火车,咱岂不是成了稀罕人?”一个年轻人摸着铁轨,憧憬地说道。

    “谁能想到,咱们这些靠水吃饭的苦力,现在也能有这么光鲜的活计呢!”另一个人感慨地说。

    这批工钱不仅仅改变了盐帮和漕帮工人的生活,也让刘鹭的威望在民间进一步提升。

    过去的盐帮和漕帮,虽然手中不乏铜钱,但大多是零散的、无法保证购买力的碎银或铜板。

    而这些印着皇帝肖像的银元,不仅质地精良,还统一了重量和价值。

    他们很快发现,手中的银元几乎在所有市集和商铺都能使用,甚至比传统的银锭更受欢迎。

    “这东西,用起来真是顺手!”一个工人拿着银元,在街边买了一壶酒和两包点心,兴奋地说道,“不光值钱,看着还中气十足!别人一瞧,就知道是朝廷发的好东西。”

    刘鹭的头像,渐渐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权威和信任的象征。

    不只是工人,连商贾和百姓也对银元赞不绝口:

    “以前我们做生意,还得称来称去,怕人糊弄。现在可好,拿着银元,谁也不敢赖账!”

    “可不是嘛!而且银元带着皇上的印记,花出去让人心里也踏实!”

    领了工钱之后,盐帮和漕帮的工人们彻底打消了抵触情绪。

    他们逐渐发现,铁路建设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还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李啊,你家闺女不是说想去镇上的书塾读书吗?这次发了钱,可得赶紧给她报个名!”一个工友笑着打趣。

    “那是当然!以前咱可没这条件,现在有了皇上赏的银元,咱也算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了!”老李兴奋地说道。

    铁路工地上,那些曾经满腹抱怨的声音,早已被欢声笑语所取代。

    工人们干劲十足,甚至主动提出加班加点,只为早日完成这条承载着大夏未来的铁路。

    这条铁路,不仅是工业化的开端,更是一场社会变革的象征。

    而这些印着刘鹭头像的银元,正是他新政威望的最好注脚。

    这不仅仅是一场经济改革,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这个时代的到来,并非只有希望与繁荣,硝烟的气息也逐渐在大夏和世界的空气中弥漫。

    西洋诸国正在加速工业化,蒸汽机、钢铁厂、铁路网正在改变他们的国力基础。

    枪炮的威力已从冷兵器时代的冲锋演变为炮火覆盖的战场。

    大夏这片古老的土地,虽然依然保留着华夏的风骨,但刘鹭知道,现代化的战争不会给他多少喘息的时间。

    战争的倒计时已经开始。

    刘鹭没有像许多其他穿越者那样,对商业资本家寄予厚望。

    在他看来,商业资本家或许能推动一时的经济繁荣,但其逐利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无法成为稳定社会的根基。

    大夏需要的是新的阶级,一个可以承担起工业化大任、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

    铁路的建设、工厂的兴起,将会让一批来自乡野的农民和破产的手工业者,逐渐转化为产业工人。

    他们能够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也获得了比传统农业更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刘鹭看重这些工人。

    他们是工业化的根本,是现代国家的肌肉。

    更让刘鹭看重的,是那些能够设计和改进机械、规划铁路和工业体系的工程师。

    刘鹭对这些人给予了极高的待遇和荣誉:

    “他们是大夏的手足,是这个国家的骨骼。若要振兴大夏,便要培养出足够多的工匠和工程师。”

    这些举措的成效不会立刻显现,但他依然坚定地推行,因为他看得更远。

    “未算胜,先算败。”他低声念道,这是《孙子兵法》中的至理。

    如果未来的大夏无法避开与西洋列强的冲突,那么至少,这些工人和工程师将成为战争中最可靠的后盾。他们可以制造枪炮,可以修筑工事,可以建造舰船,可以支撑起整个工业战争的机器。

    就算他自己失败了,这些工业的种子、技术的传承,也能让大夏在未来的某个节点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战争的阴影终会到来,但在此之前,朕要让大夏的种子生根、发芽,成为未来的森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