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改革文学
北平纺织厂女工,四十二岁的李幺妹,为了刚刚返乡儿子的婚事,让儿子顶了自己的岗。
四十二岁,还是年富力壮的时候,突然没了工作,刚开始李幺妹还觉得无事一身轻。
可很快,白天家里没人,外面也没有相熟的人,没了经济来源,在家里也不硬气,儿子的工资刚开始还会上交一部分,很快就躲躲藏藏。
遇到熟人强颜欢笑,跟儿子每天在外和朋友吃喝玩乐形成对比。
欧阳远看着,脑子里就回想起他来到这里的这几个月。
这时候的职工房隔音很差的,有时候真不是他想偷听,而是魔音贯耳。
楼里也有不少因为顶岗问题,整天吵吵嚷嚷的,尤其是家里孩子多的,谁顶岗,谁不顶,不顶的怎么办,顶了怎么办……
还有老人不想这么早退,孩子没工作天天无所事事,父母一说就反驳有工作就不无所事事了。
这也是青年返乡的一个大问题,以后会越来越严重。
五千字并不算多,很快就结束,看完欧阳远觉得这上面的内容跟他之前想的不一样,不是骂谁的啊。
“怎么样,能不能吸引你?”
“说不上来,但是看你写的,我觉得很真实。”
欧阳远的文化水平不算太高,他下乡的时候才初中毕业,他哥和他姐下乡的时候已经上到高中了,正因如此,他才会想到让两人考大学离开农村。
他的文化水平够呛能考出来,他哥他姐还是有机会的。
“真实啊……那你就说,你想不想接着看后续会发生什么?”
“那我肯定想看,这样的文章我还没看过呢。”
李稻花一拍手:“那就行,那它就成功了。”
接着把自己的稿子拿回来整理好,五千字虽然不多,可她坐这一动不动写了五个小时呢。
冬天,天黑的早,欧阳远下班的时候天就已经黑了,电费还挺贵,早点休息,明天李稻花争取写个一万字。
两人并排躺在床上,趁着都还没睡着,李稻花说:“忘了跟你说,今天我收到的稿费准备拿来寄信,就不能给家里了。”
“行,我知道,要是不够,从家里再给你拿点,你这可是正事,咱家搞不好还要出个大作家呢。”
只要不是骂人,欧阳远都支持,当然,就算是骂人,欧阳远也没法拦着。
第二天欧阳远起床的时候李稻花也醒了,醒来收拾收拾,趁热打铁。
这次中午她记得提前去打饭,排队的时候,有人对她指指点点,谁指点她,她直接扭头看着那人,看的他自动转头,装作没指点。
几个人盯下来,大部分人看到她看过来,第一反应都是避开视线,哪怕是没蛐蛐她的。
没蛐蛐她的避开视线之后又后悔,这显得好像他们心虚似的,但是吧,回头对视又不敢。
“打饭。”今天的饭菜看起来还不错,有油水,还有个肉菜,不过她没舍得打,欧阳远把年礼备出来之后,剩下的钱不够吃肉的。
打饭的阿姨也不含糊,这么冷的天,手也不带抖的,结结实实的饭菜,能吃到饱。
她把饭打回来,跟欧阳远前后脚到家,欧阳远还给她带回来一本新的稿纸。
“图书馆刚到的,我觉得你肯定用的上,趁早买的,这东西卖的很快的。”
这时候很多东西都缺,买东西没有那么富裕的选择空间,有得用就不错了。
李稻花现在用的稿纸还是她从那一堆报纸杂志里找出来的,被用的就剩下十几张,她之前还想着什么时候再买点呢,这回正好。
“你别老是坐着,憋屈,写写你就起来走动走动,对身体好。”
两人吃着饭,这个小桌子出了大力,平时当书桌,这会儿还得当饭桌,趴这小桌子上写稿子确实费劲。
“没事,如今的苦难是为了今后的美好生活,早晚有一天我能有个单独的书房。”
要是她老板给她画饼,说什么努力写稿子,以后过上好生活,她只会觉得老板是在放屁。
但是现在她是真的相信能过上好日子,这会儿的作家是真的吃香啊。
不止写稿子能挣钱,出名了,还能分配工作,工作也都是有编制的好工作。
她今天已经写到李幺妹家的矛盾彻底爆发,之前所有的面子工程全部坍塌,李幺妹儿子的女朋友有了身孕,两人需要尽快结婚,这要一大笔钱。
要是被人发现,她儿子一个流氓罪跑不了。
李幺妹老公在木材厂违规操作,导致手掌被锯掉半个,虽然去医院及时进行治疗,厂子也给了抚恤金,但工作是做不了了。
下乡的时候,一户只能留一个孩子,儿子留在北平,两个女儿下乡,一个嫁人,另一个现在写信非要回来。
身边没有让孩子顶班的家庭也不好过,孩子一直待业,天天在外面跟同样的待业青年惹是生非,早晚有一天得出大事。
李幺妹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退休不到一年,整个人看起来老了很多。
晚上看着这些文字,欧阳远都觉得闹心,自己想想,这些事好像没有解决的办法,一地鸡毛再也没有回转的余地。
但是这确实是真实的生活。
欧阳远看的皱眉,李稻花相反,此时正哼着歌收拾自己的衣服。
她的衣服都是原主从豫省农村千里迢迢带过来的,来的时候,两人身上大包小包的,这会儿还有不少东西还在包里没拿出来呢。
他们住的地方小,全拿出来,地方就更逼仄,只能拿出一部分常穿的,剩下的还在包里。
她想把这些衣服拿出来,她常穿的,跟原身常穿的爱好不同。
“你这稿子是写完了吗?等周日我放假,陪你去邮局?”
“还没呢,要是到这里结束,太苦了,生活已经很苦了,总不能小说里也没盼头。”
欧阳远坐起身:“他们家还能怎么办?”
全家只剩下儿子一个经济来源,儿子又是不靠谱的,一大堆花钱的地方。
“答案就在报纸里……”李稻花卖了个关子。
欧阳远忙,不像李稻花这样可以天天看报纸,但是她这么说,倒是让欧阳远好奇起来,他打算找时间看看报纸里怎么写的。
这几天,小楼里安静了许多,黄来弟被批判一顿后,这段时间来去匆匆的,也不跟老朋友们叨叨了。
李稻花因为在家埋头写稿子,每天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
这楼里没了吵吵闹闹的氛围,还真让他们觉得不适应。
所以当欧阳远放假和李稻花一起出门去邮局之后,他们才放下心来讨论两人这是去哪。
两人大包小包的,除了寄稿子,还要给家里寄东西,这时候的邮寄速度很慢,他们这时候开始寄东西,过年都到不了。
“这大包小包的,估计是送她回娘家,也是,我家里要是有这么个婆娘,都不够丢人的,还是送回乡下好。”
这样的言论得到众多人的支持,楼里有一个搞事的不可怕,大家只需要跟着这个搞事的就行,但是有两个,就复杂很多。
黄来弟是不可能走的,要走早走了,那就只剩下李稻花。
邮局的人不少,还有一些人不识字,需要人帮忙写信封,这就又耽误不少时间。
这样的短篇小说不适合北平日报,李稻花投的北平文艺。
回去的路上,欧阳远都很高兴,不管怎么样,在他看来,李稻花写的小说已经很有水平了。
“以后你就是大作家,我就是大作家的老公,可惜没跟爸妈他们说,他们要是知道,肯定也很高兴。”
他下乡那段时间,李稻花一家人帮他不少,刚到农村,不会农活,都是李稻花他们帮忙做的。
这也是后来李三柱会同意帮他办理病退的原因,毕竟,下乡的人不少,凭什么帮他办啊,还不是因为李稻花喜欢他,两人接触不是一天两天了。
“要是真能发表,到时候直接寄样刊过去给他们看不是更好,这时候说,到时候不能发表,不白让他们高兴了。”
不能小觑天下英雄,她有的也不过是比这个年代的人更多的阅历,其他的,真不算出色。
《北平文艺》的第一任主编是老舍先生,也是七十年代最早复刊的文学刊物,出过不少优秀作品。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北平文艺》每天都要收到不少信件,有的是读者来信,有的是投稿。
这些信件分门别类之后,再由专人负责查看。
“嘿,《李幺妹下岗记》不就是模仿的《乔厂长上任记》,我可要好好看看。”
前半部分还算可以,到了后半部分,李幺妹为了家里,作为头一批支持改革的人,办了个体户营业执照,风风火火的开始自己的小作坊。
每天起早贪黑做虎头靴,还会看着电视上的样式,做各种动画角色的帽子,国庆的时候,做五星帽子。
这些跟世面上统一样板不同的鞋子帽子,摆出去就荣获很多人的喜爱,再加上她有营业执照,可以正大光明的摆摊。
家里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的缓解。
残疾在家的老公也有事情做,帮她拉车摆摊,因为小摊位太忙,她下乡的两个女儿也回来帮忙。
儿子和儿媳妇结婚的时候,风风光光,羡煞旁人。
这篇小说,不仅名字模仿的《乔厂长上任记》,就连核心,也跟上任记一样,同样的通过改革改变生活。
不同的是,不是人人都是乔厂长,可人人都可能是李幺妹。
这篇小说也没有上任记里敏感的政治,有的就是平凡一家人的奋斗生活。
这个月,国家才开始正式颁发个体户营业执照,很多人不愿意,也不敢办,生怕多做多错。
“这个作者也很大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