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被救的孩子
许迪已经成了许笛,即将开始另一段人生!
而在同家医院的另一个病房,医生也在忙碌着。
“孩子呛了水,你们家属要看护好,注意孩子有没有发烧。如果发烧了,及时找医生。孩子太小,又惊又吓又呛水的,很有可能发展成肺炎。”
医生放下听诊器,嘱咐孩子的亲人,要时刻注意,不要心存侥幸。
“知道了,医生,我们会盯着的。我们随时能找到你吗,我怕孩子晚上有情况。”
“没事,医院有值班的医生。”
大夫又叮嘱了几句,转身离开了病房。
床上的小男孩,三四岁的样子,肉乎乎的小脸,现在失了血色。眉头紧皱,也不知道是不是做了噩梦。
“妈,你先歇会,这一折腾,把你吓够呛。梁博不在家,你可是家里的主心骨。”
“我没事,你不用担心,现在最重要的是安康。”
老太太摸了摸孙子的头,还好,没有发烧。
因为小孩子小,突然落水,又惊又吓,还呛了水,情况比许笛严重,目前还没有醒过来。
婆媳二人现在满脑子都是自家孩子的安危,还没倒出时间去想自家孩子的救命恩人。
还没到晚上,床上的小孩子就开始发烧了。
“妈,康康发烧了,你在这看着,我去找医生。”
孩子的妈妈焦急的说完,匆忙的跑出病房,脚步声很乱。
“医生,医生,我儿子发烧了,你快去看看。”
医生办公室里,刚才给小男孩看病的医生拿起听诊器,去了病房。
“我听了一下,肺子没有杂音,应该不是肺炎。可能是惊吓过度引起的发烧,我给他打一针退烧针,你们给他用毛巾擦擦。”
医生也松了一口气,这么小的孩子要是得了肺炎,治疗起来,也很麻烦。
“谢谢医生,谢谢医生……”
孩子妈妈也不知道是刚才跑的太快还是急的,现在浑身无力。
打了一针屁股针,孩子睡梦中哇哇大哭。
哄好了孩子,用温热的毛巾擦过以后,孩子不哭闹了,温度也慢慢退了下来。
孩子半夜醒来过一次,撒了泡尿,又哭闹几声,最后窝在妈妈怀里睡了,小手紧紧的攥着妈妈的衣襟不撒手。
第二天早上,孩子醒过来了,除了有点蔫蔫的,没有其他症状。
梁家婆媳悬着的心落到肚子里了,终于没事了。
孩子没事了,孩子的奶奶想起救自己孙子的女孩子了,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芳芳,你在这看着康康,我去打听一下昨天救康康的姑娘怎么样了。”
“好,妈,你赶紧去吧,那姑娘是咱们康康的救命恩人。”
严芳芳也想起这这茬了,脸有点红,昨天光顾着自己儿子了,都没去打听救人的姑娘怎么样了。
孩子奶奶去了护士站,她知道,护士站的消息最灵通。
“你打听昨天一起送来的小姑娘,她也救过来了。就是过程比较惊险,一度没了呼吸,给我们急坏了。孩子太年轻了,这要是救不过来,爹妈还不得心疼死啊!”
“就是,我也看见了,那孩子脸色苍白,真挺险的。”
“好人有好报,她挺过来了。”
……
从几个护士的嘴里,孩子的奶奶拼凑出了事情的大概。
她按照护士提供的病房号,找到了许笛的病房。
“你好,我是这姑娘昨天救的孩子的奶奶,我叫王兰。”
许笛刚吃完早饭,催促她妈去上班,她已经没什么事了,明天差不多可以出院了。
“大姐,我是这孩子的妈妈李华,你家孙子怎么样了?”
“妹子好,你养了个好闺女,见义勇为,救了我孙子一命。孩子昨天又惊又吓又呛水的,一直昏迷不醒,今天早上才醒过来。
我们应该早点过来看看的,因为家里就我和孩子妈妈在,孩子爸爸出差了,实在没顾得上,真是对不起了。”
王兰同志看起来和许迪妈妈李华年纪相仿,握着李华的手,一门道谢。
“孩子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孩子都没出事就是大喜事,她学雷锋做好事,都是应该的。”
李华客气的说着,虽然心里埋怨许笛不应该冲动去救人,差点搭了自己的性命,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她也不能说什么。
救人,是许笛自愿的。这时候说些难听的话,那不是傻子吗,费力不讨好。
“对,大妹子说得对。姑娘的恩情,我们记下了。等孩子爸爸回来,一定好好谢谢这姑娘。”
“大姐太客气了,学雷锋做好事,哪有什么恩人不恩人的。”
李华和王兰客气来客气去,许笛在床上听着她们说话,觉得这时候的人还挺有意思的。
许笛不再关注她们,想着自己的事情。
原身有段时间是在乡下的奶奶家过的,她妈生完她大姐,没两年又生了她,加上没大几岁的大哥,三个孩子,她带不过来。
又因为许笛生的比较困难,许母伤了身体,没有奶水。
许奶奶过来伺候月子,看着小孙女没奶吃,奶粉也不好买,就决定把她带回乡下,家里有奶羊,可以喝羊奶。
就这样,没满月的许笛被奶奶抱去了乡下。
许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许父是长子,自己招工进了城,当了工人,后来娶妻生子,也就没回乡下。
许笛姑姑嫁在了村里,小叔年纪比较小,那时候刚结婚,还没有孩子。
许笛在乡下快乐的长到八九岁,不得不回来上学。
之前的八九年,她是乡下城里两头待的,小日子过的相当滋润。
因为上学晚,运动最厉害的那年又回乡下待了一年,以至于十六岁了才上高一,九月份上高二,同龄人早就高中毕业了。
许笛想着许家的家庭情况,算是普通的工人家庭。
许父许大鹏,机械厂八级钳工,工资待遇不低。但是为人老实,一直就是钳工,没有什么上升的空间。
许母李华,机械厂食堂的厨师,待遇也算不错了,人缘好。
大哥许力,机械厂二级钳工,正式工人,性格和许父很像。
大嫂王美丽,机械厂厂医院护士。
姐姐许梅,68年冬天,去了云省当知青。
还有一个弟弟许军,小学生。
这在七十年代算是条件不错的工人家庭了,父母都是工人,除了下乡的姐姐需要支援,没有其他的负担。
印象中,许家家庭氛围也挺好的,算得上父慈子孝了,兄友弟恭了。
许笛把许家的事情捋明白了,也要想想自己接下来的生活了。
九月份开学,她就高二了。这时候的高中是两年制,也就是说,明年七月她就高中毕业了。
高考取消了,工农兵大学没她什么事。如果找不到工作,她可能就要面临下乡了。
许笛从电视上看过知青题材的电视剧,真的很苦。
她前世家里是农村的,九十年代,机械化还没普及,她也干过很多农活。
想想现在的农村,几乎都是人工劳作,想想就累的慌。她坚决不能去下乡,一定想办法找工作,留在城里。
“许笛,王阿姨要回去了,说再见。”
许母的话,把许笛的思路拉了回来。
“王阿姨再见,谢谢你来看我,希望小侄子身体健康,早日出院。”
这些场面话,许笛还是会说的,她不是十七岁的许笛。
“好孩子,你也好好休息,王姨下午再来看你。”
王兰和许母告别,想回去看看自家孙子,也想着,怎么报答许家的姑娘。
送走王兰,许母看了看又陷入沉默的闺女,这孩子,可能也吓到了,晚上偷摸的给她喊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