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锦绣坊
“锦绣坊?就是杨东家那个?”田世舒诧异。
“嗯,东家虽然换人了,还是原来的绣娘。我要是厚脸皮些,少不得麻烦到你呢!”
田世舒点头,“那到底,到底和她们熟悉,不过我师父不在家,我这个搭头可不敢拿姐姐的东西练手。”
在这个时候,备嫁是一件极其繁琐的事儿。小到夫君的内衣荷包等物件,大到被套幔帐都要准备,当然最繁琐的还是新娘子的婚服,一些讲究的人家,这些都要女孩子亲手准备。光想想就不想嫁人了!
“姐姐可知道那绣坊的东家?”田世舒问,“我以后少不得和他们打交道。”
春红叹口气,“据说东家姓李,对了,现在的掌柜的是从绣娘里选的,也姓李。李娘子人很温和,说话也细声细气的。我娘说我们家是新店第一笔买卖,李娘子给了很大便宜。等锦绣坊正式开业还要办宴会呢!”
“竟然是这样!”田世舒再次庆幸师父这会儿不在,这锦绣坊如此大手笔只怕不会放过师父这条大鱼。李掌柜这人她倒是知道,她擅长的倒不是绣工而是剪裁,她初来时还和她学过一阵子。
也不知道师父什么时候回来,要不要出去找她,还有爹爹突然又要进京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三月就要开考了,他此时才想着动身是不是太晚了。
春红又道,“听我娘说,码头附近,有个三层小楼也是李家的,他们肯定还有生意做,而且肯定是大生意。”
田世舒干笑,“大生意好啊!你们不知道,我最怕的是有人在我家卤肉铺附近开店了。”
两位表姐妹闻言笑起来,“谁家有你家的味道好?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研制的,我们都吃上瘾了。”
田世舒心道换成前世使人上瘾可不是夸奖的词。
三人说笑一会儿,下人来传话说要传膳了。
三人便相携而来。
大舅母笑语晏晏,“你们小姐妹有话说,这不叫就不知道来了?”
春红笑道:“娘,可不是嘛,您不叫我们可就要饿肚子了,都忘了时辰。”
田世舒起哄,“还得是舅母体恤我们。”
大舅母道:“你呀,没事的时候多来看你表姐,她如今出门不容易。”
田世舒点头称是,心里却在嘀咕,你们罗家的女孩出门就没容易过。
这女孩子养了,前半生关在母家院子里,养上十几年一顶轿子抬进夫家院子里,这一辈子也不知道外边的花花世界。真是够可悲的,还好田家小门小户,说道也少。这罗家虽是商贾可却开始处处向那老古董学习,就不怕画虎不成反类犬?
想是这么想,可也不会表现出来,说到底这不是她能管的。唯有庆幸自己爹娘的宽厚,不仅是对儿女的慈爱,更是对儿女教养上的理解甚至纵容,这么想对母亲罗氏那点不满也似乎消散了不少。
用过午膳,田家夫妇俩便要回镇上了,田世舒和他们同行,也不用他们送,半路就下车了。
田立人也没多说什么,每回来罗家他都得喝个半死,刚才女儿在他还不好表现出醉态。
这会儿女儿识趣,他便不装了,头一歪,便躺平了。
罗氏叹口气,她的两个哥哥是什么德行她能不知道?
“他爹,昨日母亲问我小舒的婚事了。说是大哥有意和咱家结亲。”她一边给他按头一边说。
田立人皱眉,“没事,你告诉他们孩子定亲的事就行了。”
罗氏叹口气,“哪能不说。结果你猜母亲说什么?”
田立人睁开略红的眼睛,“什么?”
罗氏俯身小声道:“娘说怕是鸿铭那孩子也有那个意思。”
田立人叹口气,“书院这帮臭小子,哼!忘了和你说,我准备进京了。正好让这些大的都另寻他路吧,这时候放手倒也不耽误什么。两位兄长已经知道了,你不必再做什么!”
罗氏诧异,便把儿女亲事的话头转了,“怎么又想去了?”
“读了一辈子书,总要试一试。”田立人口气淡淡。
“那让谁和你去?北边冷,回去我还得张罗点厚衣服给你,还有伤寒药……你这人真是,怎么不早说,我这什么都没准备。”
田立人:“夫人莫慌……”便睡着了。
罗氏叹口气,想了想自言自语道:“让昌儿跟着你,再到镖局找个人跟着?还得有人洗衣做饭才行……”
她大嫂看不上自己女儿那点不快也早抛到爪哇国去了。
田世舒带着孙妈买了些果蔬便回去了。
累了一上午,主仆俩整个下午都不想说话。
可偏有事情找上来。
来人便是今天提到过的李掌柜。
她是来送帖子的。
“姑娘,咱们宴会地点就在周家老宅,如今李东家已经收拾出来了,就等着锦绣坊开业,他也乔迁新居,这双喜临门你可不能不到。”
“多谢李掌柜抬爱,小舒一定到的。小舒还没恭喜李掌柜节节高升呢!”
“这就是您笑话我了,我是什么样人!不过是东家抬爱罢了。”李掌柜把姿态摆得很低。
两人喝了一会儿茶,李掌柜道:“姑娘啊,你师父那里?”
田世舒摇头,“还没有消息。我也担心得很,掌柜的人头广,还请帮我打听打听。”
李掌柜点头,“虽然接触不多,梅师傅人我还是认得的,我让进出的人留意些。东家那边来往府城的人也多,少不得麻烦他了。”
临了李掌柜又说:“姑娘可一定要来啊!咱们绣坊重新开张还指望着姑娘帮把手呢!”以前真是看不出这李掌柜的居然也是长袖善舞的。
“李掌柜还是叫我小舒吧,这样也亲近些。”田世舒一边送人一边客套。
“今时不同往日,您是举人家的小姐,若不是从前的交情我今日就冒犯了,哪里还能造次。”
田世舒摇头,“李掌柜的这就是笑话我了,哪里就冒犯了。您就按我说的叫吧!”
李掌柜满意小姑娘的态度,也愿意多说些,“我们那新东家是挺有脸面的人,那日县令老爷、夫人也要参加的,姑娘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