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文化传承:启幕之旅
文化传承:启幕之旅
杰克摊开地图,卫渊手指在上面划过,最终停留在一片标注着“蛮荒之地”的区域。
那里远离大陆,充满未知的危险。
“我要去那里。”卫渊语气坚定,眼神中透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光芒。
杰克愣了愣,随即点头,“是,王爷。”
回到王府,卫渊脑海中盘旋的并非开疆拓土的豪情,而是另一种更深沉的忧虑。
连日征战,捷报频传,疆域日渐扩张,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国库充盈。
盛世景象之下,却潜藏着危机——传统文化日渐式微,民间艺术濒临失传。
卫渊想起赵老艺人颤抖的双手,浑浊的眼中对文化传承的殷切期盼,心中一阵刺痛。
他决定,下一场战役,不在沙场,而在人心。
“钱大人,本王欲拨款修缮城中破败的剧院、书院,并资助民间艺人,你觉得如何?”卫渊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钱大人身形微胖,养尊处优的脸上堆满了虚伪的笑容,“王爷,微臣以为,眼下国库虽充盈,但更应着力于发展经济,兴修水利,这才是长久之计。至于这些……”钱大人轻蔑地挥了挥手,“不过是些玩物丧志的玩意儿,于国于民无益。”
卫渊强压着怒火,语气冰冷,“钱大人,你可知戏曲、诗词、书画,乃是我朝文化的根基,若任其衰败,后世子孙将如何看待我辈?如何传承我朝文明?” 钱大人不以为然,“王爷,您多虑了。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谁还有心思去管这些?如今正是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岂能将宝贵的银两浪费在这无用之事上?”
卫渊深吸一口气,眼神如刀锋般锐利,“钱大人,你似乎只看到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却看不到长远的发展。你可知……”卫渊停顿片刻,从袖中掏出一叠厚厚的纸张,“这是什么?”
“这是各地商行呈上来的报告,以及周边几个小国发展戏曲、诗词等文化产业的案例。”卫渊将手中的纸张扔到钱大人面前,“钱大人不妨看看,这些‘玩物丧志的玩意儿’是如何带动经济发展的。”
钱大人半信半疑地拿起纸张,粗略地翻看起来。
他原本漫不经心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肥厚的嘴唇微微张开,眼睛瞪得老大。
报告中清晰地列举了各地商行因戏曲表演、诗词歌赋等文化活动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数字之大,令人咋舌。
更有周边小国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吸引各地游客,从而带动经济腾飞的案例。
钱大人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原本以为卫渊只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没想到对方竟做了如此详尽的调查,并掌握了如此确凿的证据。
他擦了擦汗,讪讪地笑道:“王爷深谋远虑,下官佩服!下官先前目光短浅,还望王爷恕罪。”
周围官员们也都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卫渊会如此重视文化传承,更没想到这些看似无用的“玩意儿”竟然能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场气氛一时变得有些微妙,众人窃窃私语,对卫渊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苏姑娘站在人群中,目光始终追随着卫渊。
她看到卫渊为了文化传承据理力争,她缓缓走近卫渊,柔声说道:“王爷,您辛苦了。”她身上散发着淡淡的馨香,如兰似麝,沁人心脾。
卫渊转头看向苏姑娘,嘴角露出一丝温柔的笑意。
他伸手握住苏姑娘的手,感受着她柔弱无骨的纤纤玉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卫渊轻轻地捏了捏她的手,低声说道:“为了我朝的文化传承,这点辛苦算不了什么。”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地说道:“明日,本王将亲自前往城中,与百姓们一同商议文化传承之事。” 卫渊停顿片刻,目光落在远处紧闭的剧院大门上,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希望到时,不会让我失望……”
翌日清晨,卫渊微服出行,来到城中最破败的戏楼前。
戏楼早已荒废,门窗残破,蛛网密布,散发着霉味。
台下空无一人,唯有几只野猫在废墟中穿梭。
卫渊心中五味杂陈,曾经这里歌舞升平,如今却门可罗雀。
他命人将事先准备好的戏台搭建在戏楼前,又请来赵老艺人及苏姑娘等民间艺人表演。
锣鼓声响,却无人驻足,只有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好奇地张望。
卫渊走下戏台,走到人群中,试图与百姓交流。
“乡亲们,为何不来看戏?”卫渊问道。
一个农夫粗声粗气地回答:“王爷,如今世道艰难,填饱肚子都难,谁还有心思看戏?”
另一个妇人附和道:“就是,与其浪费时间看戏,不如多种几亩地,多赚些钱养家糊口。”
卫渊耐心地解释:“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文化也能带来经济效益……”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王爷,您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我们哪有闲钱去看戏?”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卫渊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人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苏姑娘见状,连忙走到卫渊身边,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柔声劝慰道:“王爷,不必灰心,慢慢来。”
卫渊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他目光扫过人群,心中突然有了一个主意。
他命人将事先准备好的彩色布匹和颜料分发给百姓,让他们在布匹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将这些布匹悬挂在戏台周围。
他又让人准备了一些小礼品,赠送给参与活动的百姓。
“乡亲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卫渊高声宣布,“谁能画出最美的图案,就能获得一份精美礼品!”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顿时炸开了锅,人们纷纷拿起画笔,在布匹上涂鸦起来。
孩子们更是兴奋地又蹦又跳,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戏台周围,五彩缤纷的布匹迎风飘扬,宛如一道道彩虹,将原本破败的戏楼装点得格外生动。
锣鼓声再次响起,戏台上,赵老艺人精神抖擞地表演着传统戏曲,苏姑娘翩翩起舞,歌声婉转动听。
原本空无一人的戏台前,如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卫渊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时,一个身穿儒衫的年轻学子走到卫渊面前,拱手施礼道:“学生张三,见过王爷。”
卫渊微微颔首,问道:“不知张学子有何见教?”
张三犹豫了一下,说道:“学生以为,王爷此举虽能吸引百姓,但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若想真正传承文化……”
“张学子所言极是。”卫渊打断了他的话,“但凡事总要有个开始,不是吗?” 他目光深邃地望着张三,“不知张学子可愿助本王一臂之力?”
张三一愣,没想到卫渊会如此重视自己的意见。
他本以为卫渊只是想做些表面功夫,博取好名声,却没想到对方竟是真心实意地想传承文化。
他拱手道:“学生愿效犬马之劳。”卫渊笑了笑,指着戏台上的赵老艺人说道:“张学子,你且先去跟着赵老先生学习几日,体验一下我朝传统文化的魅力。”
张三虽然满腹经纶,却对戏曲等民间艺术一窍不通。
他原本想婉拒,但看到卫渊眼神中的期盼,又不好推辞,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周围的官员和百姓们也对卫渊的做法感到意外,他们没想到卫渊会让一个饱读诗书的学子去学习这些“下九流”的玩意儿。
接下来的几天,张三跟着赵老艺人学习唱念做打,体验戏曲的魅力。
起初,他感到很不适应,觉得这些动作和唱腔都很滑稽,甚至有些幼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被戏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所打动,开始理解戏曲的艺术价值。
看到张三态度的转变,卫渊心中一喜
然而,卫渊也深知,传承技艺并非易事。
仅仅依靠民间艺人的热情和政府的资助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是他需要思考的问题。
夜深人静,卫渊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手中握着一本古籍,眉头紧锁。
窗外,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洒落在他的身上,更显得他形单影只。
这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王爷,赵老先生求见。”卫渊放下手中的书,起身开门。
赵老艺人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焦虑。
“王爷……”赵老艺人欲言又止,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担忧,“老朽有要事禀报……”卫渊心头一紧,预感到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他扶着赵老艺人坐下,沉声问道:“老先生,发生了何事?”
赵老艺人叹了口气,缓缓说道:“王爷,这传承技艺……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