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世子无双:纨绔败家子 > 第246章 改革终至大盛景

第246章 改革终至大盛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改革终至大盛景

    卫渊接过公文,展开细阅,眉头紧锁。

    考核内容繁多复杂,不仅要求学子们熟读经史子集,还要考察他们的算学、天文、地理等实用学科知识,甚至还要进行策论和辩论。

    这对于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学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卫渊揉了揉眉心,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感袭来。

    考核当日,学政衙门的官员们齐聚书院,气氛庄严肃穆。

    钱学政坐在主位,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台下的一众学子。

    卫渊站在一旁,手心微微出汗。

    考核开始,首先是经史子集的考察。

    孔夫子推荐的几位得意门生对答如流,引经据典,展现了扎实的功底。

    然而,当官员们提出一些结合实际的应用题时,这些学子却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轮到学习新式课程的学子们上场,李学子首当其冲。

    他沉着冷静,不仅准确地回答了经史子集的问题,还在算学和天文地理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天赋。

    他用卫渊教授的阿拉伯数字快速计算出复杂的算术题,并用地球仪清晰地解释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在场官员们纷纷点头称赞,钱学政更是喜形于色。

    接下来的策论和辩论环节更是精彩纷呈。

    李学子等人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见解。

    他们精彩的表现让考核官员们连连点头,卫渊的改革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现。

    就在考核即将结束之际,一位衣着华丽的男子缓缓走进了书院。

    他身后跟着几位随从,神色倨傲,目空一切。

    钱学政连忙起身相迎,满脸堆笑:“赵家长,您怎么来了?” 赵家长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听闻今日学政衙门在此考核,特来观摩观摩。” 他说着,目光落在了卫渊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世子,别来无恙啊。”

    赵家长踱步到李学子面前,故作关切地问道:“听闻世子殿下教了你不少新奇玩意儿,不知能否展示一二?” 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轻蔑。

    李学子不卑不亢,从容地演示了新式算术和天文知识,其精准和高效让赵家长脸色一僵。

    他眼珠一转,指着地球仪问道:“这球上,我大魏位于何处?” 李学子毫不犹豫地指向了球体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点,“此处。” 赵家长冷笑一声,“如此小块地方,竟敢妄称天朝上国,岂非贻笑大方?”

    空气瞬间凝滞,一股火药味弥漫开来。

    钱学政额上渗出冷汗,这赵家长摆明了是在借题发挥,攻击卫渊的改革。

    孔夫子捋着胡须,眉头紧锁,担忧地望向卫渊。

    卫渊却神色如常,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笑意。

    他并未直接反驳赵家长,而是对李学子说道:“李学子,你且说说,这地球之上,除了我大魏,还有哪些国家?” 李学子早有准备,侃侃而谈,讲述了西域诸国、波斯、大秦等地的风土人情,听得众人惊叹不已。

    他最后总结道:“世界之大,远超我等想象,闭门造车,夜郎自大,只会固步自封,最终落后于人。” 赵家长脸色铁青,却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

    其他几位保守派人士见状,也纷纷抛出一些刁钻的问题,试图混淆视听。

    有人质疑新式算术的实用性,有人批判新式天文地理是歪理邪说,甚至有人指责卫渊的改革是离经叛道,意图败坏圣贤之道。

    书院里一时议论纷纷,气氛紧张。

    卫渊依旧保持着冷静,他让学子们一一解答这些问题,用实际成果来证明改革的意义。

    学子们从容应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合,驳斥了那些保守派的谬论。

    书院里响起一阵阵惊叹之声,就连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对改革有所改观。

    赵家长眼见局势不利,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其他几位保守派人士也悻悻然地离开了书院。

    钱学政见状,长舒一口气,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

    他走到卫渊面前,拱手道:“世子殿下,今日多亏您力挽狂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卫渊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台下的一众学子,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深知,改革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卫渊正要开口说话,却突然感觉到一道灼热的目光注视着自己。

    他转头望去,只见孟姑娘站在人群中,她的眼神中充满……

    孟姑娘站在人群边缘,目光始终追随着卫渊的身影。

    她的一颗心随着考核的进程忽上忽下,紧张得几乎无法呼吸。

    当赵家长出现,并咄咄逼人地质问李学子时,孟姑娘几乎要冲上前去,与那蛮横无理的赵家长理论一番。

    但她最终还是忍住了,因为她知道,卫渊有能力处理好这一切。

    她紧紧握着衣角,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中充满了对卫渊的爱意与信任。

    最终,卫渊以其渊博的知识和巧妙的应对,成功地化解了这场危机。

    学政衙门的官员们对书院的新教学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务实创新,兼顾古今,实乃教书育人之典范”。

    官方的认可如同一声春雷,震醒了沉睡已久的书院。

    书院里一片欢呼雀跃,学子们纷纷围在卫渊身旁,表达着他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孔夫子捋着胡须,欣慰地点了点头,就连一向保守的周名人都对卫渊的改革赞不绝口。

    卫渊站在书院中央,接受着众人的祝贺,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他知道,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也更有决心,带领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学子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书院改革的成功,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大魏的北方。

    北方治理者听闻卫渊的改革事迹,对其大加赞赏,并派人送来一封邀请函,邀请卫渊前往北方,协助治理当地事务。

    信中言辞恳切,盛情难却。

    卫渊拿着邀请函,陷入了沉思。

    北方局势复杂,民风彪悍,此去必定充满挑战。

    但他深知,北方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关键,他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

    卫渊将邀请函递给孟姑娘,说道:“孟姑娘,你怎么看?” 孟姑娘接过信函,仔细阅读后,抬头望着卫渊,眼神坚定:“无论你去哪里,我都会陪着你。” 卫渊心中一暖,握住孟姑娘的手,目光投向北方,低声说道:“好,我们一起去。”

    翌日清晨,卫渊一行人踏上了前往北方的路途。

    马车缓缓驶出城门,卫渊掀开车帘,最后看了一眼繁华的京城,心中默默道别。

    当马车抵达北方城镇,卫渊走下马车的那一刻,他立刻感受到周围百姓投来的目光……

    “他还真是来了。”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中传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