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路要自己走
沈晓梅生了一个儿子。这对于她来说,真的是一件极为高兴的事情。她想要一个孩子,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已经想了很久很久。
所以,即便她小产没有多久就有了孩子,她都没有舍得把孩子给打掉。也幸好她坚持把孩子生下来,所以她才拥有了这个宝贝。
晓梅紧紧抱着怀中的婴儿,眼中满是初为人母的慈爱与温柔。孩子刚满月,小脸粉嫩,睡梦中不时咂咂嘴,那憨态可掬的模样让沈晓梅的心都化了。她轻轻抚摸着孩子的额头,思绪飘回到过去的艰难时光。
之前,小产的伤痛还未完全褪去,这个小生命却已在腹中悄然孕育。
生活的压力、旁人的眼光,都曾让她犹豫是否要留下这个孩子,但母性的本能让她最终选择了坚持。那些日子,她独自承受着身体的不适和内心的焦虑,省吃俭用,只为给孩子一个安稳的未来。
“砰砰砰”,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沈晓梅的思绪。她有些疑惑地起身,抱着孩子打开门,看到沈秋月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篮鸡蛋和一些婴儿用品。
“秋月,你怎么来了?”沈晓梅惊喜地说道。
沈秋月笑了笑,眼神温柔地看向孩子:“我来看看你和小家伙,听说你生了,我这心里一直惦记着。”她走进屋内,将东西放在桌上,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孩子。
“快坐,一路上累了吧。”沈晓梅招呼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沈秋月拉着沈晓梅的手,仔细端详着她:“你瘦了,这带孩子肯定很辛苦。不过,看到你现在这样,我也放心了。”她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
沈晓梅轻轻摇头:“不辛苦,只要看着他,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两人聊起了家常,沈秋月讲述着家里的琐事,沈晓梅静静地听着,这些平凡的故事让她感到格外亲切,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孩子醒了,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
沈秋月连忙抱过孩子,轻轻地逗弄着:“小家伙,长得真俊,以后肯定有出息。”孩子咯咯地笑着,沈秋月的眼中满是宠溺。
沈晓梅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生活虽然给了她诸多磨难,但也赐予了她这样一份珍贵的礼物。而身边有像沈秋月这样的亲人不离不弃,让她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沈秋月看着沈晓梅这样,她也放心了。她想沈晓梅肯定能够幸福快乐的。
沈秋月下午就回去了。
晚上,沈秋月笑着说道,“她现在过得很好,也不再贪心了。她现在就想守着孩子和她的店铺好好过日子。而且她男人对她也很好。”
陆景川微微点了点头,“她自己能够把日子过好,你也能够安心了。”
沈秋月应了一声,微微点了点头。
陆景玉毕业了,如果她回镇上,可以去初中教书。如果她要留在省城,因为户口这些问题,她就只能够教小学。
但是陆景玉倒是并不觉着又什么不好的。她如果教小学的话,工作还能够轻松一点。所以她最后决定留在省城教书。
林浩见她连合同都签了,他唇角含笑,“景玉,谢谢你,谢谢你能够留下。”林浩比陆景玉先毕业,如今在第一中学教书。
他毕业之后和陆景玉基本上每周见一次,两个人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分开而便淡。如今陆景玉能够留在省城,这对于林浩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
他很喜欢陆景玉,他不想他们两个人在一起这么久,最后没有结果。如今,陆景玉留下,对于他来说,他们两个以后都不会再分开了。
陆景玉笑着说道,“其实,我做这个决定还是很难的。毕竟,我在镇上长大,那里有我的亲人和熟悉的一切。但省城也有让我割舍不下的东西,比如这里的机遇,还有……你。”说到最后,她的脸颊微微泛红,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
林浩轻轻握住她的手,认真地说:“景玉,我知道这份选择对你来说不容易,我会好好珍惜的。以后有我在,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陆景玉微微点头,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刚开始在省城小学教书的日子并不轻松,新的教学环境、教材和学生都需要她去适应和摸索。但陆景玉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耐心,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同事们的认可。
林浩在工作上也十分努力,他所带的班级成绩优异,在学校里崭露头角。两人虽然忙碌,但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感情愈发深厚。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景玉开始参与学校的一些教研活动,她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见解受到了领导的重视,被选派去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学习和成长,逐渐成为学校里的骨干教师。
而林浩也获得了晋升的机会,开始负责学校的一些重要项目和学科竞赛指导工作。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陆大山一直都不同意陆景玉和林浩在一起,但看到她和林浩的感情这么好,也就慢慢接受了。
原本陆大山和沈慧兰本想着陆景玉毕业后能回到身边,在镇上教书育人,一家人团团圆圆。
可当得知陆景玉为了林浩选择留在省城教小学时,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和担忧。但是,他们也知道闺女大了,她有自己的想法了。
所以,他们当父母的只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
况且,沈慧兰也看出来了,这个林浩,以后肯定就是她的女婿了。她那闺女呀,可喜欢这个对象了。
“城里好,孩子想要留在城里,那就让她留下吧。而且,她合同都已经签字了。你就算想要让她回来,她也回不来了。你难道还给她去交违约金不曾?”沈慧兰笑着说道,“孩子在了,有些时候,只能够让他们自己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