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糜烂的局势
压下杂乱的思绪之后,朱由检才细细思索接下来的对策。
如今的大明已经进入了王朝末期,早就不是头一百年的无坚不摧了,说是千疮百孔也不为过。即便想要缝补,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必须要下狠药。
当下的大明是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反贼猖獗,他必须要在关外建奴动手之前,先一步平叛内乱,才有能力抵御外敌。
内乱有二,一是东林党,二是闯贼。
这两方互相勾结,乃是大明沦落至此的主要原因,东林党暂时已经控制住,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对付闯贼。
李自成起义的速度很快,原本就是个放羊的,后来与饥民一同起义,在崇祯九年彻底起势,自封闯王,后来短短数年时间,连续攻下多地,现在整个大明,大半疆土已经入了李自成的手中。
而且因为他的势力越来越大,加入他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集结了数十万反军,虽然这些反军都是些乌合之众,但蚂蚁多了咬死大象,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更何况,大明现在所面对的问题是无人可用,京师中剩下的禁军也不多了,对付小股部队自然是没有问题,可要是李自成的大军打过来,也是难以维持。
除了守军不够之外,粮草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些年连年灾年,赈灾赈的国库都空虚了,一旦李自成大军围城,甚至都不用打,他们可能就会因为粮草的问题而不攻自破。
这两个问题已经足够棘手,更棘手的还有那些东林士族,虽说现在已经杀了钱谦益,杀鸡儆猴,但刀不落在自己头上的时候,人们都会抱有侥幸心理,难保这些家伙不起心思。
“首先还是得解决粮草问题,京城的存粮不多了。”
想要人拼命,首先就要让人吃饱,否则连粮食都没有的话,人们根本不可能做到同仇敌忾。
毕竟对普通人来说,谁当皇帝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有限,以至于眼界也会受到局限,他们并不知道,大明完了之后,情况会更糟。
“士兵不够,可以鼓动百姓,守城的话,只要人多,哪怕拆房子扔石头也是好的。”朱由检眼底闪过一丝精芒,对于如何守城也有头绪,当下最关键的问题是钱粮,只要钱粮足够,鼓动百姓们一起抵御外敌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奖励到位,士兵们也能前赴后继,将命给拼上去。
但问题是,没钱,或者说钱都在士族文官手里捏着。
崇祯当了那么多年皇帝,非但没能攒下一点家业,反而穷得叮当响,朝政被东林党把持,这些年不知道私吞了多少银子,崇祯识人不明,错信奸佞,更是让局面到了十分糟糕的程度。
但凡是早几年穿越过来,朱由检都不会这么被动。
现在的话,属实是比较难办。
不过只要能弄来钱粮,也不是没有搏一搏的机会,既然重活一世,朱由检自然要活得精彩,不会任由局面恶化。
思来想去,朱由检将主意打到了东林士族的头上。
这些东林士族有的是钱,可说是家资巨万,他们一个个嘴上满是仁义道德,为国为民,但满肚子都是男盗女娼,没干什么好事。崇祯最大的错误,就是上了东林党的当。
这些人太会骗人了,尤其在崇祯剿灭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之后,没有了掣肘的东林党便顺势崛起。
在崇祯上位的初期,大力重用东林党,颁布了许多错误的政策,让商人崛起,造成大明立国的根本受损,百姓越发的活不下去了,只能揭竿而起。
等崇祯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想要赈灾,但赈灾的钱粮也被层层剥削,以至于受灾情况越发严重。
但凡能活下去,谁愿意提着脑袋,跟李自成造反?人家都快打到京城了,东林党也还是我行我素,甚至暗中扶持李自成,借机大肆敛财,根本就没管大明的死活。
崇祯在这种时候,虽然看出了东林党的真面目,但也已经无济于事,这才在吊死煤山之前,喊出了“诸臣误我,文官皆可杀”的话。
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他也彻底无力回天,只能选择给自己一个体面。
但朱由检不是那样的人,不到最后一刻,他绝对不会放弃,要不然也没有后来的绝地翻盘,现在大明的局面虽然很糟糕,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反贼虽说拿下了许多城池,看起来势不可挡,但多是乌合之众,并不是那么难以抵挡。
要不是文官跪地投降,闯贼绝对没那么容易覆灭大明。
眼下最关键的,就是先守住京师,而守住京师最关键的就是钱粮,钱粮,国库已经没有了,但东林士族有,而且有很多!虽说现在不是彻底除去东林党的最好机会,但榨点钱财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朱由检很清楚,文官就是这样,你跟他们好好说话,他们就要骑在你的头上,你要他们的钱,他们就会以死相逼,可若是你真把刀架在他们的脑袋,他们就愿意出钱了。
崇祯的错,就错在不够狠,他越是妥协,这些东林党就越是猖獗,以至于到后来根本就不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
身为一个皇帝,狠辣无情或许不会落下什么好名声,但却是必要的基本素质。
朱元璋是这样,朱棣是这样,朱瞻基、朱厚照都是如此,大明国祚两百七十六年,面临灭国危机的并不止一次,但都被铁血皇帝给解决了。
非常之时用非常之法,朱由检很清楚,大明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这个机会,被崇祯白白葬送掉了!
一想到崇祯的软弱无能,他就来气,目光也随之冰冷下来。
记忆中,东林党的各种丑恶嘴脸历历在目,想到这里,朱由检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冷笑。
“不给钱?朕倒是要看看,你们是不是朕的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