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宁晚拿着书,顿在了原地。
这字迹……这字迹……
这字迹好像是她梦里,墨泽教她写字时的风格。
这难道是墨泽写的?
宁晚眨眨眼。
墨泽不是说不让她告诉其他人吗?
他怎么自己暴露了?
快!
又轮到她神级编手上线的时候了!
让她想想编个谁出来比较合适!
嗯……沈睿?
这个不错!
宁晚张嘴就要开始胡扯:“这是……”
宋承彦一言难尽的打断道:“娘,这不是沈睿、也不是翁院长的字迹,他们的字我都见过。”
宁晚:“???”
你娘我还没开始编呢,你就猜到我要编谁了?!
你被妖孽老大上身了吗?!
宋承彦皱着眉,沉默不语。
他一直都知道娘有时候说的不是实话,但这次他想知道真相。
“娘,是那晚救我们的银面叔叔吗?”
他直觉是那人,但是又没什么证据,只好试图问问娘。
宁晚被堵的哑口无言。
她的好大儿一猜一个准,她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是他。”
宁晚内心默默流泪,这可不怪她没保守好秘密啊!
明明是墨泽自己没想着隐瞒!
不然也不会给承彦留下这些批注,还没跟她说一声。
宋承彦听到她这个回答,拧着的眉当即松开了来:“娘,那……他身上的伤好了吗?”
那晚那人走的匆忙,也不知道受得伤严重不严重,只记得似乎流了很多血。
宋承彦这几天睡觉的时候,总是梦见那人的背影,很想让那人转过身来跟他说上一句话。
宁晚这回是真被被问住了:“这个问题,娘也不知道啊。”
她倒是想看他的伤口,但是人家不给看。
宋承彦又问:“娘跟他认识吗?”
应该是认识的吧。
不然他也不会这么拼命的保护他们。
宁晚道:“嗯……认识。”
何止认识,还挺熟呢。
熟的都生了你们三个小崽子。
宋承彦又激动了几分:“那他是我们的亲人吗?”
他迫切的想知道他们和那人的关系。
宁晚没有直接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好笑的问道:“你想见他吗?”
宋承彦重重的点头:“想!承彦特别想见他!”
小家伙脸上都是期待之色,眼珠一转不转的盯着她看。
宁晚看了看屋外,想了想道:“娘也不知道他今晚会不会来,要是来的话娘去叫你。”
墨泽走之前也没说多久来见她一次,弄的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跟承彦说。
哪知宋承彦特别好哄,听娘这么一说以后,当即乖乖巧巧的抱着书道:“那承彦进屋去等他!”
说完便兴奋的向屋里跑去,路上不小心还被自己绊了一下。
宁晚扶额。
这要放往常,老二第一反应肯定是担心她被陌生男人纠缠了。
结果现在,怎么整个一小迷弟的样子。
墨泽是什么时候对承彦下的手?
不过今天这一夜确实漫长,等到三更的时候屋顶也一直没动静,隔壁房间的灯却一直亮着。
那孩子估计还在等着墨泽来。
宁晚放下构思小说的笔,去敲了敲承彦的门道:“承彦,你早点睡吧,他估计今天不会来了。”
这古代也没个手机电话啥的,她也没有墨泽住的地址,只能这样干等着。
但是她想到老二明天还要上学,便接着提醒他道:“承彦睡吧,明天还要去书院呢。你放心,他若是来,娘肯定第一时间告诉你的。”
宋承彦在屋里失落的应道:“知道了娘,承彦马上就睡。”
说完,屋里的灯便熄了。
宁晚也回到自己房间,无声的叹了口气。
得,墨泽这儿子没见着,还让人白等了半夜,第一印象估计不太好啊。
她收拾好东西,轻轻熄了灯,也慢慢入睡了。
翌日。
宋承彦一大早就照常起来给娘做饭,他进了厨房看着熟悉的场景,又觉得哪里不一样了。
他仔细打量了,却还是没有找出哪里不一样。
宋承彦很疑惑,难道家里厨房也有人来过,是那个银面叔叔吗?
宁晚早起打了个哈欠,等吃完早饭,便将承彦送去了南院。
结果一到南院门口,就见宁则诚正在书院门口朝他们挥手:“姑姑,别进去啦,我们一起去武院报名!”
除此之外,还有赵晋和另外两个学子,都是南院半大点的孩子。
李夫子站在旁边,悠哉的应道:“我们特意在这里等承彦一起去报名呢。”
宋承彦愣了一下,又赶紧点点头应道:“那我们快走吧。”
一行人整整齐齐的前往了七星武院。
这是京城最大的武院,也是历年武院比试的场地。
李夫子滔滔不绝的跟他们介绍着武院,用词也还算公允,宁晚认真的听着他讲武院的事情,宁则诚也时不时的插上几句话。
宋承彦则心事重重的样子,一路跟着大家走,正在这时,拐角突然闪过一抹黑色的衣摆。
宋承彦慌忙返回去,想上前看看是什么人,结果就见一道黑色身影闪过后,什么也没看清楚。
“承彦,你怎么了?”
宁晚见他掉队,连忙跑回来找他。
宋承彦愣在原地,一时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娘,我刚刚好像看见那位叔叔了。”
宁晚:“……”
眼花了吧你!
那人怎么可能有闲情逸致来武院,这里面都可都是些小孩子。
宋承彦不知道那人是什么身份,自然也不觉得他会出现在这里,所以面上还是有些惊讶的。
“也可能是我看错了吧。”
宋承彦也没有争辩,主动把自己的猜想给否定了。
但是临走前,他又便那个方向看了眼。
直到再没看见那道身影,这才转回身随娘过去。
报名处。
李夫子带着人来报名,报上护国书院名头的时候,报名处夫子还抬起头看看他。
直到看到李夫子手里薄薄的几张纸以后,这才好笑的问道:“护国书院都报什么项目啊?低于五项可报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