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杜清清
雨势并没有减小的意思。
杜清清让他们就在店里待着,等雨停了再走。
“谢谢杜掌柜!”林春苗领着秋果和小宝再三谢过。
杜清清坐在他们对面,端起一杯姜茶。
等雨停的时候,彼此闲聊起来。
“你们是大河村的?”
林春苗点了点头。
“那离我们村不远。”杜清清说道。
林春苗没想到杜掌柜也是村里来的,瞧她这一身讲究的打扮,还有那双一看就没干过农活的玉手。
她还以为杜掌柜是大户人家出身呢。
杜清清浅笑了一下,“我是郭家村的。”
郭家村的?林春苗抬了下眉。
她好像想起了一些事情。
“掌柜的是郭家村的?”林秋果开口说道:“我和我大姐还去郭家村的喜宴上帮过工呢!”
“喜宴?”杜清清好奇的问她,“你们去的是哪家的喜宴呀?”
“就是……”
“我们也不太清楚。”林春苗不动声色的接过了话茬,“我俩一直在灶房里干活呢。”
“主家姓啥来着……”林春苗假装想不起来的样子,挠了挠额头。
“太久了,实在想不起来了。”
林春苗转身,微笑的说道:“秋果,你还记得吗?”
林秋果看了大姐一眼,立刻心领神会。
“哎呀,我好像也忘了!光记得那家的席特别好吃了!”
“你就知道吃!”林春苗嗔怪道。
“哼,好像你不喜欢吃一样!”
杜清清看着姐妹二人斗嘴斗个不停,忍不住的失笑。
被她们这么一打断,话题瞬间就被扯远了。
杜清清又向她们打听起了东街的情况。
东街没啥好说的,林春苗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杜清清。
说完了,雨也停了。
林春苗起身准备离开了。
“再次感谢杜掌柜的出手相助。”
“我虚长你们几岁,若是不嫌弃,以后便喊我杜姐姐吧。”
林春苗微怔,然后点头。
“杜姐姐,那我们就告辞了。”
从杜记铺子出来后,林春苗赶紧收拾着东西,准备回家。
“大姐,你刚才为啥装作忘记了呢?”林秋果追问着,“是郭四郎和慧姐姐的喜宴不能说吗?”
“秋果,以后一定要管住嘴巴,不能啥话都往外说。”林春苗正色道。
“大姐…我是不是惹祸了?”虽然秋果不知道原因,可看着大姐的神情像是不太高兴的样子。
林春苗还没有百分百确定心中的猜测。
“没有。”林春苗摸了摸秋果的脑袋,“大姐就是给你提个醒。”
“凡事要多留个心眼,除了咱自己家的人,外人都不能完全相信。”
“以后谁再问起个啥,不能傻乎乎的一口气全交代了,知道了吗?”
“知道了。”林秋果乖乖点头。
“小宝,你嘴严实。”林春苗拍了拍顾小宝的肩膀,“帮春苗姐多看着点秋果,小心别让她变成个大嘴巴咯!”
林春苗两指夹住秋果的嘴巴,玩闹了起来。
“唔……”
秋果“啪”的一下,打掉了林春苗的手。
“大姐真烦人!”
头也不回的走在最前面。
春苗和小宝相视一笑。
“秋果,等等我们呀——”
——
麦烧饼手里头没钱了。
为了能继续装阔气,他只能接着摆摊。
“春苗,哥去那头了,要是有老顾客来找我,你记得帮哥说一声。”
在杜记糕点铺的对面摆摊实在是太显眼了。
麦烧饼担心被杜清清发现自己是个卖烧饼,便想着去街尾摆摊。
林春苗没好气的剜了他一眼。
还虚荣的不行。
懒得搭理他,林春苗敷衍的应下来了。
辛辛苦苦的卖一天烧饼,钱还没捂热呢,第二天打扮的人模人样去糕点铺子消费一圈,就为了能和杜清清说上一句话。
林春苗搞不懂麦烧饼究竟图啥呢?
喜欢人家就直接表明心意呗。
被拒绝了,那就换下一个,接受了,跟人好好处。
何必要撒谎,用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呢?
她理解不了。
林春苗像是一个旁观者,站在对岸,静静的观看着麦烧饼所谓的求爱之路。
她只能说,前方一片渺茫啊。
祝福烧饼哥。
自从在杜记避过雨后,林春苗和杜清清算是认识了。
偶尔还会打声招呼,说两句闲话。
春天就要结束的时候,火了快一个月的杜记糕点铺子,突然间熄了火。
生意大不如从前。
以前经常卖光甚至需要抢的招牌三宝,现在每天都能剩好多。
杜清清不得不挂上打折的牌子。
好几次了,林春苗都看见杜清清站在店门口,急的是连连叹气。
她和春苗闲聊的时候,也会不经意的吐露出内心的担忧。
不过两人的交情还没深到可以倒苦水的地步,只是淡淡一提罢了。
杜记糕点铺凉了,林春苗并不意外。
她早就和秋果说过了,杜掌柜不应该在东街开糕点铺子,还卖的这么贵。
一看就是没做好基本的背调。
不过好在,杜清清依然还有几个忠实的顾客,坚持每天都来捧她的场。
麦烧饼就是其中之一。
这天,林春苗给客人找钱的时候,正好瞥见了吕如慧的贴身丫鬟,桃红。
她从杜记走了出来,手上提了两包糕点,表情愤愤的。
“桃红姐姐!”林春苗叫了一声。
桃红好像走的很着急,并没有回头。
摊位上还有客人,林春苗一时走不开,只好就此错过了。
直觉告诉她,桃红姐姐来杜记并不是单纯的买糕点而已。
难不成真叫她猜中了?
林春苗不由的望向对面那曼妙的身影。
说起来,她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去看看吕如慧了,也不知道她最近过得怎么样。
等忙完这阵,林春苗打算去一趟吕家。
……
最近生意不错,林春苗把手里攒下的银钱全都倒了出来,又和赵莲仔仔细细的盘算了一遍。
感觉差不多够了。
林春苗让林老头帮着挑一个黄道吉日,再从村里找几个手艺好的熟人。
嚷嚷了大半年了,她家终于要盖房了。
正式开工那天,全家老小都显得格外兴奋。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