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一骑兵军团
援军还来不来得及,竹田英正没法确定。
但需要考虑的是,现在还有机会突围,而一旦伤亡大半,就完蛋了,再想突围,那是痴人说梦。
这个包围圈伴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缩,会越来越严实的。
最最关键的是,他们死不起啊!就二十万人,人家一百多万。
就算人家付出更大的伤亡代价,但仍然有相当可观的兵力。
思来想去,竹田英正决定准备突围。
集中兵力,集中火力,朝着包围圈的一个点猛打,打出一个缺口来,好突围出去,否则的话,就是死局。
倭寇那是发了狠,不惜一切代价的猛攻。
由于刘羽这个包围圈还比较宽,不是没有薄弱的地方,还真让倭寇打出了一个缺口来。
乌泱乌泱的就跑了。
等到刘羽反应过来的时候,也来不及了。
毕竟,这个范围过大,包围圈不严实,倭寇行动又快,来不及堵住缺口。
倭寇自然是全面退出山河省。
刘羽是气急败坏,居然没有能成功歼灭这二十万倭寇。
经过仔细统计,自身亡十三万,消灭倭寇九万,那是亏本了。
不过,从局面上来看,是他们取得了胜利。
毕竟,收复了国土,倭寇逃跑了,从这两点来看,是一个胜仗,尽管损失比对方大。
刘羽得总结经验,造成围歼失败的原因,不止一种。
不能光从倭寇身上找原因,得从自身找。
首先,这种大兵团作战,配合方面是不足的,大量的预备役,缺乏作战经验。
其次,那就是坦克的数量不足,并没有能从正面,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压迫倭寇崩溃。
最后,飞机没有发挥作用,被倭寇的飞机纠缠住了,并没有配合地面部队进攻。
想来想去,刘羽觉得主要原因,还是重武器方面的不足。
要在这一方面,大力加强。
刘羽要求各部队总结经验,然后蛰伏待命。
尽管有的军官要求乘胜追击,但是刘羽没有同意,觉得还需要等待,等待重武器的大规模装备。
因此,先原地驻防。
这么一支大军在,倭寇也不敢轻易进犯山河省。
而刘羽打算回去了,要做新的谋划。
不管怎么样,消灭了九万倭寇,是双方全面开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可以说振奋了军心民心。
一时间,软骨头的言论都少了许多。
刘羽坐着运输机回到山都,刚到,国府方面就来了电报。
要求他抽出五十万大军,参加武城会战。
刘羽当然不会同意,国府能够调动的兵力那是上百万,打个会战足够了。
他不愿意分兵,这真去会战,那又是成了顶锅的了。
刘羽完全不相信国府,他想的是,各打各的。
由于打了这么一个胜仗,骂刘羽的那都是少了很多。
兵工厂正在日夜不停的生产,刘羽也在不惜一切代价,疯狂扩充产能,尤其是重武器方面。
他觉得,要战胜倭寇,重武器是成败的关键所在。
预备役方面,是三天编一个师,这是因为兵工厂的产量,这三天的产量,是足够编制一个师的。
过了几天,甘省和青省的驻军将领,分别发了电报过来,骑兵已经组建完成了,清一色是当地人。
从小就善骑术,配备马刀,半自动步枪,总计是六万余人。
刘羽给了番号,编制成第一骑兵军团,划拨给a集团军群。
骑兵,在南方不行,地利不便。
北方地形平坦,倒是适合骑兵作战。
刘羽觉得可惜,要是之前,有这么一个骑兵军团在,那可以撵着鬼子追砍,定然能扩大不小的战果。
由于部队膨胀,还得印钱发军饷,可是他们的钱,国外又不认,购置各种物资,只能是用黄金支付,或者是相等价值的货物,如矿产之类的。
但像粮食这种,刘羽现在是不允许出口。
因为伴随着大规模的征兵,青壮劳动力减少,这粮食产量肯定会下降的,搞不好之后还得进口。
北边,倭寇没动,他们退出山河省之后呢,并没有采取军事方面的进攻。
主要是a集团军群的兵力重,有压迫性。
倭寇也不能轻易从关外抽调兵力,他们还得防备北边的庞然大物沙国,这得有相当数量的兵力防范。
因此,能够投入到作战的兵力,也不多。
现在是一种对峙的局面。
南边,倭寇倒是很嚣张的。
而根据特务的情报,沙国也同意给国府进行援助,支援各种军械,这可不白给,是贷了款的。
只不过相比较市面上的军火价值,要便宜很多。
主要是担心国府顶不住,投降了倭寇。
到时候倭寇可以整合资源,北上进攻沙国,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这个沙国,在刘羽的眼里,那是大敌,吞吃了他们大量的土地,这是一笔账。
刘羽估摸着,沙国的军火援助,恐怕也就能供给国府打一场会战的。
不说全部打光,起码也会打掉大半。
国府手里的军队,战斗力现在不行。
精锐在沪上和应天那是损失殆尽,又没有预备役,征兵都是采取抓壮丁的方式,这一时半会的,根本训练不出来的,没啥战斗力。
搞大会战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刘羽担心的是,到时候国府又败,死皮赖脸的撤到他们巴省来,这需要防范。
还得组建一个集团军群,作为战略部队。
他们的地盘是大,但真正的底蕴,还是在巴省,人口最多,物资最为丰富。
国府想要当作大后方,但一来,刘羽觉得就会乱,到时候听谁的啊!是听他的,还是听国府的。
这也是一个问题。
刘羽是不能容忍,国府撤到他的地盘上来的。
十号,国府要员李文举来到了巴省,这家伙,先打了电报,然后坐飞机来的。
李文举可是国府举足轻重的人物,资格也老,擅长倚老卖老的。
刘羽知道,这是来当说客的,也太不要脸了,坐飞机来,他都不好阻拦。
自然也得见一见,不能让人家吃闭门羹。
刘羽在自己的官邸中,准备了一桌好菜。
李文举快六十岁了,身体看上去那是比较消瘦的。
要不是对方名气大,刘羽还不想见,这不仅是国府的要员,还是有名的学者,比较有声望,面子上得过得去。
“刘司令啊!过分了,前线将士,都吃不饱饭,前方吃紧,咱们不能在后方紧吃。”
李文举看着一桌子好菜,有些不满。
刘羽很是无语,这装什么大尾巴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