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医用镊子的改良
自从手术灯的改良成功,朱远这家伙整个人都飘了起来,天天在我面前晃悠,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我们又立了大功。
最夸张的一次,他居然跑到宫里御膳房,跟太监们吹牛:“你们那油灯有什么好吹的,我们杨姑娘设计的手术灯才是真正的奇迹!光芒四射,照亮未来!”
我差点笑翻。
照亮未来?这词儿他倒用得挺现代的。
不过不得不承认,手术灯的成功确实让太医院的御医们松了一口气,尤其是那些夜间急诊手术,光线问题一直是他们最头疼的事。
现在好了,有了稳定的光源,手术时的精度和效率也大大提高。
“杨姑娘,咱们下一步搞什么?”一天,朱远又兴冲冲地跑来找我,满脸期待。
我瞥了他一眼,心里早有了主意。“下一步啊,咱们得改进医用镊子了。”
“镊子?”朱远一脸茫然,显然没搞明白。
我点点头,耐心解释道:“对,镊子。你知道医生在做手术时,常常需要用镊子夹取细小的物件,比如伤口里的异物、碎骨头,或者是缝合伤口时夹住针线。咱们现在用的镊子虽然也能凑合,但设计太过简单,不太适合精细操作。”
朱远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点头:“哦哦,我明白了。就像咱们做饭时用的筷子,夹豆子容易掉,夹个大馒头就没问题!”
我差点被他的比喻逗笑:“你这比喻倒是挺贴切的。没错,咱们得设计出一种更灵活、更精细的镊子,让医生们在进行复杂手术时能更得心应手。”
朱远一听,立刻来了精神:“那还等什么!赶紧画图吧,咱们这就开干!”
几天后,医用镊子的设计图纸出炉了。
“杨姑娘,你这画得真细致啊!”朱远凑过来看图,眼中满是佩服。
我指着图纸,给他详细讲解:“你看,这个镊子的夹头要做成薄而平的形状,这样能更容易夹住细小的物体。而握柄部分我们可以设计得稍微弯曲一些,符合手掌的自然抓握姿势,医生们用起来更省力。”
朱远点了点头:“哦,这就跟咱们改良手术刀时一样,得让医生们用着舒服。不然一场手术下来,手都该酸麻了。”
我继续说道:“还有,镊子的材料也很关键。我们要用更坚固的金属来制作,确保镊子不会轻易变形。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精准掌控力度,镊子要是太软,夹东西时容易打滑。”
朱远听得一脸崇拜:“杨姑娘,你真是医术高明,连器械都研究得这么透彻!”
我笑了笑:“这只是基础。真正难的是如何把这些设计变成实物,还得经过反复打磨和调整,才能确保每一件器械都达到我们的要求。”
经过几轮打样和改进,第一批医用镊子的样品终于出来了。
工匠们按照我的设计,精心制作了几把全新的镊子。
镊子的握柄经过特殊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夹头部分也变得更精细,可以轻松夹住极小的物体。
朱远拿起一把镊子,兴奋地试了试:“哎呀,这手感不错!夹东西还挺稳的,不像以前那种老镊子,夹个小东西手都得抖半天。”
我笑着点了点头:“对,医生们需要的就是这种稳定性。手术时,一点点的颤抖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所以镊子的设计必须确保操作时能保持最大限度的精确。”
“那还等什么!”朱远一拍大腿,“咱们赶紧送去太医院,让御医们试试!”
第二天,我们带着改良后的镊子去了太医院。
御医们一见到新镊子,立刻围了过来。
几位资深的御医拿起镊子,仔细端详了一番,随后开始测试。
“这镊子比我们平时用的精细许多啊!”一位老御医用镊子夹起一块小小的草药,眼中露出惊讶的神色,“握起来很稳,手感也不错。”
另一位御医也点了点头:“是啊,这夹头特别薄,夹住东西后不会轻易打滑。对于一些细致的手术,比如取出异物、缝合伤口,简直太合适了。”
朱远在一旁得意洋洋:“那当然!这可是我们杨姑娘精心设计的,专门为你们这些神医准备的!”
我在旁边默默观察着御医们的反应,心里暗自松了口气。
医用镊子的改进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能极大提升医生在手术中的操作精度,尤其是在一些复杂手术中,好的工具能够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
“杨姑娘,这镊子真是太好了!”一位年轻的御医感叹道,“我们平时做手术时,最怕的就是工具不够精细,尤其是手术时间长了,手会抖,用老镊子很容易出错。”
另一位年长的御医也笑着说道:“有了这个镊子,咱们的手术成功率肯定会提高不少啊!”
朱远听得满脸得意,忍不住拍了拍我的肩膀:“杨姑娘,你可真是太厉害了!要是没有你,这些御医们还得继续用那些老古董工具,累死累活呢!”
我笑了笑:“工具好坏确实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医生的技术。咱们做的这些改良,只是为了让他们更轻松、更高效。”
随着改良镊子的推广,太医院的手术成功率和效率都有了显着提升。
御医们纷纷表示,这些新器械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外科手术时,镊子和其他手术工具的改良让他们的操作更加精准,也减少了手术中的失误。
“杨姑娘,你这次可真是立了大功啊!”一天,朱远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御医们都说,现在的手术成功率比以前高了不少,尤其是那些需要精细操作的手术。皇上听说后,高兴得不得了,特意赏赐了咱们!”
我看着他手里的赏赐,忍不住笑了:“你这人,天天就想着赏赐。不过这次确实值得庆贺,毕竟咱们的改良确实帮助到了不少人。”
朱远嘿嘿一笑:“那当然!不过嘛,这功劳还是你的。我就是个跑腿的。”
我摇了摇头,心里却暗自坚定:接下来,我要继续推动更多医疗器械的改良,直到大明的医疗体系能真正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
几个月后,医用镊子的改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不仅是京城的太医院,全国各地的医馆和医学院也开始采纳这种新型镊子。
医生们纷纷表示,这种镊子让他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尤其是在一些精细手术中,帮了大忙。
“杨姑娘,你说咱们接下来还要改良什么?”一天,朱远兴致勃勃地问我。
我笑了笑,心中早已有了新的计划:“接下来,咱们可以考虑改进缝合器械和手术针。你知道,缝合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医生们用的缝合针也有很多改进空间。”
朱远一听,立刻来了精神:“好!那咱们还等什么?赶紧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