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平衡
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因为王化贞不听熊廷弼的话,坚持要收拢蒙古人进城,才导致沈阳陷落,熊廷弼是坚决不相信这些人的。
等众人回到城内后,熊廷弼坐在首位,然后下面是孙承宗和其他将领。
“孙巡抚,以后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了,还是得好好配合啊。”
熊廷弼脾气比较急,生怕孙承宗也和王化贞一样,所以率先开口了。
孙承宗笑着说道,“熊经略放心,臣临行前,陛下有所交代,我主要就是负责辽东政务,安抚辽民,所有军事上的事情,全都由熊经略决定。”
熊廷弼听完大喜,这下总算没人和他争权了,连忙站起来向着京城的方向拱手行了一礼。
“多谢陛下信任,臣定当竭尽全力!”
其他将领也是面带喜色,像是贺世贤、赵率教等人,本来就是比较信服熊廷弼的。自从萨尔浒之败以后,熊廷弼临危受命,辽东的烂摊子都是熊廷弼收拾起来的。
结果呢,朝廷又派了王化贞这家伙过来,这家伙什么都不懂,只是和熊廷弼对着干,这些在辽东的将领这段时间也是难受的很,偏偏王化贞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只能是跟着受气了。
“对了,陛下对熊经略还有指示,辽东现在以守为主,切不可主动出击,只要能保证沈阳和辽阳一线的安全,陛下就算你们所有人都立了大功。”
“本经略也是这样想的,现在辽东因为接连的败仗,损兵折将,士气低落,装备、马匹不全,完全没有主动出击的实力。”
熊廷弼很赞同朱由校的策略,他也是一直向朝堂上书要这样做的,只是朝堂上的那些人因为某些原因,一直要求主动进攻。
他因为这个没少被弹劾,现在得到皇帝的指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熊经略放心,陛下说了,只要守好沈阳、辽阳,陛下就是你的坚实后盾,你不用担心朝堂上那些事。”
孙承宗这句话说完后,整个屋子里所有人都是喜笑颜开。
辽东的事朱由校还不知道,郑耀先还在整顿京城外的锦衣卫,现在主要是山东、河南、山西、北直隶四省的锦衣卫整顿,将京城周边料理完后,下一步将彻底整顿长江以北所有的锦衣卫户所。
很快时间到了十月一号,这段时间朱由校主要是忙着平衡朝堂,顺便等勇士营20000骑兵彻底形成战斗力。
朝堂上这段时间东林党和其他党派斗的越来越激烈了,到底是因为泰昌导致东林党势大,所以每当要失衡的时候,朱由校就会拉拉偏架。
东林党人气的要死,他们也看出来了朱由校在搞平衡,他们弹劾方从哲的奏折都快能堆下一个屋子了,可惜朱由校全部留中了。
他们现在拿朱由校没办法,皇宫现在被朱由校经营的和铁桶一般,他们的人都被清理了,想行武宗和世宗旧事都没有办法。
总不能直接造反吧,他们也没这个实力,京城的军队都在朱由校的手里,皇宫里有禁军两万余人,还有勇士营两万骑兵。
京营那边,英国公一直坐镇没有离开,虽然文官将京营渗透了,但只要英国公在里面,靠着英国公府两百年的威望,没他同意,他们就别想调动一个人。
英国公府或许有或多或少的缺点,但忠诚是完全没问题的,历史上不论是朱由校还是朱由检,都是张维贤护着登基的,朱由校也很放心他。
就连负责京城街面巡视的五城兵马司,也被朱由校派人拿下了,大明朝这个时候,不论文官武官,大部分都有罪名,想拿下来还挺简单,让东厂把五城兵马司几个指挥使的罪名摆出来就行了。
这就是朱由校做了万全准备,想想历史上几个明朝皇帝,都死的不明不白的。
世宗皇帝嘉靖,前期励精图治,结果就是人在哪里,火就烧到哪里,好几次差点就死了,直到躲进宫里不上朝,才算安定下来。
武宗皇帝是第一个落水的皇帝,结果他死前想换个御医都不行。
宪宗皇帝有万贵妃掌管后宫的时候好好的,结果万贵妃刚死没多久,他就莫名其妙死了。
还有英宗皇帝,也是死的不明不白的。或许有人因为土木堡之变,将英宗皇帝视为万古昏君,但只要详细了解一下前因后果,就都明白了。
英宗皇帝亲政后,先是开银矿,然后南边起义了。等他宣布要继续下西洋之后,南边又起义了,规模还更大了,几个省同时发动,比我们这有电话联系的都准时。
等他要检查粮仓时,那是查到哪,哪里就着火。然后他要巡查边境卫所时,蒙古人寇边的消息就来了。
不过他还是坚持要去,说是亲征,其实就是巡查,当时京城军队都南下平叛了,所以说他带五十万大军就是扯淡,顶多几万人。
然后就是土木堡之变了,反正只要认真查看史料,没人会觉得这里面没问题。
至于杀于谦,但凡是个皇帝,都会杀了他,景泰帝是因为他就是于谦他们拥立上位的,所以才没动他。
先不说于谦有没有参与土木堡之事,就说他把兵权从皇帝和五军都督府转移到了兵部,就一定要杀了他,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于谦为什么没反抗,因为勋贵支持英宗皇帝啊,于谦表面上把持京营,但京营一直都是勋贵们的地盘,再加上兵权转移没多久,他控制不住。
虽然老一辈勋贵都死在了土木堡,但剩下的勋贵和小一辈的还在,只要他们不同意,于谦调不动京营,所以英宗皇帝的复辟才那么简单就完成了。
或许有人说我是瞎扯淡,但是伟人也评价过明朝皇帝,“读完《明史》后我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
看看上面死的不明不白的皇帝,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文官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