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风投云集
\"又一家风投找上门了。\"苏晓月拿着一份投资意向书走进实验室,\"这次是晨星资本,他们愿意以80亿估值入股15。\"
林默正在和李明远讨论量子通讯网络的部署方案:\"这已经是本周第六家了吧?\"
\"第七家。\"陈芸在电脑前快速统计,\"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刚才硅谷的红杉也发来了邀约,说合伙人要亲自来谈。\"
自从量子芯片的突破性进展公布后,各路资本蜂拥而至。不仅有传统风投,还有产业基金、战略投资者纷纷示好。
\"投资人下周要来考察。\"苏晓月说,\"要准备路演材料了。\"
林默放下手中的报告:\"这次不搞常规路演。让他们直接来实验室看真东西。\"
\"这么做风险不小。\"杨立提醒道,\"核心技术很容易泄露。\"
\"没关系。\"林默胸有成竹,\"真正的技术优势不是保密,而是创新速度。与其藏着掖着,不如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实力。\"
李明远明白了他的用意:\"这是要从一群投资人里找到真正懂技术的?\"
\"没错。\"林默说,\"我们需要的不是投机资本,而是能理解量子计算价值的长期伙伴。\"
很快,参观方案确定了。不同的投资机构被安排在不同时段,每组不超过三人。实验室特意准备了几个技术展示环节。
第一个到访的是晨星资本。投资总监一进门就开始询问财务数据和市场预期。
\"我们对数字很感兴趣。\"他说,\"能详细说说未来三年的营收预测吗?\"
林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他们参观了量子芯片生产线:\"您觉得这条线一天能产多少片?\"
\"呃\"投资总监显然对技术细节一窍不通。
下一组是产业基金的代表。他们问的问题更专业一些,但主要关注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
\"良品率能达到多少?\"一位分析师问,\"单片成本的下降空间有多大?\"
林默让李明远演示了最新的量子态调控技术:\"这项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品定义,所以传统的成本模型可能要重新考虑。\"
一整天下来,大多数投资者都露出了马脚。他们更关心短期回报,而不是技术创新的长远价值。
但也有例外。硅谷来的基金合伙人安德森是量子物理博士,一眼就看出了技术路线的独特之处。
\"这个量子态控制机制太妙了!\"他认真研究着实验数据,\"完全打开了新的应用空间。\"
\"您是第一个注意到这点的投资人。\"林默说。
安德森放下数据:\"说实话,我对财务模型不太感兴趣。真正打动我的是技术路线图。你们不是在造一个产品,而是在开创一个新纪元。\"
谈话进行得很愉快。双方在技术发展方向上有很多共识,特别是对量子计算在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投资条件好说。\"临走时安德森说,\"但我有个建议:不要让资本干预技术创新的节奏。\"
这正是林默想要的。在其他投资人还在算账时,真正懂行的人已经看到了更大的图景。
\"还有一件事。\"安德森补充道,\"我认识几位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家,他们对你们的技术路线很感兴趣。如果可能的话\"
林默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当然欢迎。技术创新需要更多智慧的碰撞。\"
送走了最后一批投资人,团队开始梳理收获。除了安德森的基金,还有两家机构展现出了真正的洞察力。
\"该做决定了。\"苏晓月说,\"资金需求确实很急迫。\"
\"不急。\"林默说,\"比起资金,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更重要。\"
正说着,陈芸突然发现异常:\"有人在暗中收集我们的资料。不是今天来访的投资人,而是\"
她调出监控画面。一个陌生的ip地址正在试图入侵内部系统。通过追踪,发现这个地址与某家大型科技公司有关。
\"看来我们的技术展示吸引了不少关注啊。\"林默说,\"让他们继续查,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发现什么。\"
实验室里,新一代量子通讯设备的测试仍在继续。优质资本的青睐给了团队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李明远走过来:\"林总,量子纠缠实验有新发现。这个现象可能意味着\"
监控屏幕上,各项数据平稳流动。一场关于技术与资本的博弈正在展开,而这仅仅是开始。
张明推门进来:\"林总,安德森先生来电话,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技术方向\"
陈芸的电脑又发出警报:\"检测到新的入侵尝试,这次的手法很专业,似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