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是不是太少了些
“城北胭脂铺的掌柜以后就直接给静婉回话了,只是……”沈二夫人支支吾吾的不把话说完。
“只是什么?”沈老夫人问道。
“沈家小辈里,静婉还是第一个公中给分铺子呢,其他男孩子到不打紧,他们走科举的走科举,进军中历练的进军中历练,也没精力去打理铺子去。只是同为沈家姑娘,没道理嫡出的阿凝没个铺子的。”
沈老夫人了然,“不就是想给小九也讨个铺子吗,至于弯弯绕绕的这大半天,你拿上铺子名册去让小九挑个她喜欢的。”
沈静婉嫉妒的眼眶都泛红了,她拼命咬住后槽牙,才没让自己失了态。
为了这个铺子,她每日自己磨珍珠,磨得手上都起血泡了,就是为了能让沈老夫人起恻隐之心,在她开口要铺子时没有太多阻碍,这才讨了个胭脂铺子。
而沈初凝甚至都不用出现,就有人替她筹谋,还是所有铺子里任她选。
沈老夫人嘴上说着有多喜欢她,其实最在意的还是沈初凝。
“是,那儿媳就替小九谢谢老夫人了。”沈二夫人向老夫人行了一礼,便和沈大夫人一同离开。
沈静婉阴恻恻地盯着沈大夫人和沈二夫人的背影,她恨自己的出身,这会连带着把沈大夫人和沈二夫人也恨上了。
“母亲这是糊涂了不成,一个外室生的玩意,她如珠似宝的捧着,又是给院子又是给铺子的,怕是过段时间就是这沈府的独一份儿了。”沈大夫人气鼓鼓地说。
沈二夫人赶忙拉住沈大夫人,还四处张望了下,看到夫人没什么人才悄悄松了口气,“嫂嫂小声些,让人听到告到母亲那里,又要找你不痛快了。”
沈大夫人挽住了沈二夫人,“注意着呢,你忘了我是习武之人,平常人稍微靠近点我都听的出来的。”
沈二夫人:“那也要小心着些,别的倒还好,紫竹院她不住也轮不到我们住,给的铺子反正是公中的,就算这一个铺子倒了也动不了沈府的根基。”
沈大夫人:“你就甘心?你刚入府时,这沈家过的是什么光景,虽说有宫里太后娘娘时不时赏赐点,可哪能像这样。据说母亲上次去大相国寺,添了五千两的香油钱。这点家底还不是靠你一点一点攒下来的,现在这么挥霍,这铺子更是都不知会你一声,说给就给了。”
沈二夫人:“这本来就是公中的铺子,我代为管理的,给出去更好,我也乐得清闲。到是嫂嫂要上点心,那沈静婉要进族学了,听闻嫂嫂娘家侄儿也在族学里,也不知她有没有学到她娘那狐媚子本事,别把你侄儿的魂给勾了去。”
沈大夫人“诶呦”一声,“我倒是把这事忘了,我这当姑姑的也不能给孩子说这事呀,我得回趟娘家去,还是得他娘说他。”
沈二夫人笑道:“那嫂嫂快去吧。”
沈大夫人刚走两步又反了回来,“讨厌的人来了,你现在跑还来得及。”
沈大夫人说完就一溜烟的跑了。
沈二夫人还没反应过来沈大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就听远处沈静婉喊道:“二伯母,等等我。”
沈二夫人翻了个白眼,这下想跑也跑不了了。
沈二夫人转过身来,脸上已经堆满了笑意,“静婉,有什么事吗?”
沈静婉走到沈二夫人跟前,挽住她的胳膊笑着说道:“二伯母不是要让姐姐选铺子吗,婉儿好长时间没见姐姐,跟着去看看,刚好婉儿还有些事给二伯母说。”
“对不住,我不太喜欢别人碰我。”沈二夫人把自己的胳膊从沈静婉手中抽了出来,“有什么事,说吧。”
沈静婉尴尬地笑了笑,“二伯母,是这样的,我给祖母做珍珠粉时,发现即便是残缺的珍珠,价格也是不低的。”
沈二夫人点点头,“沈家小姐的月例银子是十两,因着府里只有你和阿凝两个姑娘,我便没有分嫡庶,你的月例银子也是比照着阿凝给的,旁的就是长辈的赏赐。你这点月例银子自是不够日日买珍珠给你祖母磨珍珠粉的。但这事儿是你的孝心,所以公中也是不负担这部分花费的,你只能自己想办法。”
沈静婉咬了咬唇,“不是的,二伯母,婉儿不是想让公中出银子,是婉儿有个买卖想跟二伯母谈。”
沈二夫人感了兴趣,“什么买卖,说来听听。”
沈静婉悄悄说道:“婉儿知道个法子,能养的出珍珠来。”
沈二夫人看了沈静婉一眼,“又是书里看到的?”
沈静婉点了点头,“现在市面上珍珠值钱是因为数量太少,都是靠着渔民出海打捞到海蚌,打开海蚌才可能有珍珠。如果能自己养珍珠了,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如若这技术只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可以控制定价,到时候产量上来了,价钱还是原来的价钱,二伯母说这是不是个挣钱的买卖。”
“如果真是书里看来的,那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不止你一个,既然这么多人看过,也没听说有人能养的出珍珠来,你怎么就确定这法子是真的?”沈二夫人问道。
沈静婉支支吾吾道:“这……这是因为婉儿看的那本书是本孤本残卷,应该没什么人看过,而且用蜂蜜调和珍珠粉的法子就是这本书里写的,二伯母也看到效果了,不是吗?”
沈二夫人摇了摇头,“一个法子有效,不代表另一个法子也有效。先说说你想得到什么吧。”
“我想把这养珍珠的法子卖给二伯母。”
“哦?想卖多少钱?”
“一万两千两。”沈静婉说道。
她和万宝轩签了契书,过了官府的,每月提供十张设计图稿,能拿到五两银子,不然要赔偿一万两银子。
可她现在又要管理胭脂铺,又要去族学上学,很难静下心来画图,所以她想尽快把违约金赔了,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剩下两千两银子就用来应急。
“才一万两千两?是不是太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