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武将
陇王对梁侯的强势非常愤怒,却无可奈何。
梁侯显然是洞察了陇军的困窘,故而摆出这副强硬态势。
陇军其实不是不能一战,只是吃下这四万余梁军精锐,却不是在场的十余万陇骑可以轻松做到的。
一汉当五胡,岂是虚言?
四万梁军,便可当二十万胡卒,陇王并不愿意押上全部筹码来试试这种换算的真假。
陇王的选择还很多,犯不着鱼死网破。
“孤听闻陇国国师智略过人,不知能否出来一见?”
陇军方面一片沉默。陇军上下皆知国师乃是汉人,国师自己都没有发话,旁人又岂敢擅自做主。
“哈哈哈,藏头露尾之辈,竟也能做一国之师,可笑可笑!”
徐泽对陇国国师极尽嘲讽,然而对面的陇军却毫无反应,仿佛陇军之中并没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一般。
“陇军果然有所图谋,竟隐忍至此。”张既在一旁轻声说道。
徐泽颔首,轻生轻死的陇军并不可怕,这般隐忍的陇军才是真正的可怕。
你永远不知道,隐忍之人何时亮刃。
或许永远不会,或许亮出时已经刺入你的体内。
徐泽不允许凉州有这般隐忍的敌国存在。
与如此敌国为邻,梁国便无法东出逐鹿!
然而以西征军的实力,想要击败对面的陇军已是非常艰难,要想全部吃下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徐泽自认为梁国没有这等军神存在。
徐泽自认自己在军略方面只是中人之姿。如今还能打的有模有样不过是因为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上下五千年战例都有所涉猎,思路广,无下限而已。
以五万不到的步骑该怎么打至少十万陇骑,徐泽反正是没想到怎样才能打赢。
徐泽将目光看向贾诩。
贾诩无奈,策马上前,与徐泽并骑。
“文和可有良策?”
贾诩苦笑,拱手道:“臣不善于军争,故是战是退,还需主公自行定夺。”
“当真?”徐泽挑眉。
“臣终究只是一介文士,临阵退敌,非臣所长也。”贾诩肃然道。
徐泽看着神情肃穆的贾诩,心中却有几分明悟。
以寡敌众,终究已经超出了谋臣筹划的范畴。否则以张良之智,汉高又何须韩信?
自己还是被后世的话本小说误导,以为谋士无所不能。
那些能够临阵统军的文臣,已然不再是谋臣,而是儒将。
夫将有儒将,有武将,有大将。儒将者,决胜庙堂者也。武将者,折冲千里者也。大将者,深明天地,兼资文武者也
譬如韩信、诸葛孔明、周公瑾之流,虽不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却亦可统帅三军、摧敌斩将,这便是典型的儒将。
徐泽自认也是儒将之流,居中指挥,谋定而后动。
但此时要破局,却需要大将,文武兼资的大将。但很可惜,整个梁国也出不起这般的大将。
如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武将了。
“令黄汉升、马孟起、庞令明三位将军速来见我!”徐泽向左右吩咐道。
黄马庞三人,纵观整个三国历史,也是武力顶尖的存在,此时正好是最利于三将发挥的时候。
黄忠、马超、庞德将部属交由副将统领,便迅速前来徐泽处。
“主公!”三人下马拱手,见到其他二人时,皆有些诧异。
“毋须多礼,军情紧急,我便长话短说。”徐泽看着马下三将,心中升起一股豪情,“汉升、令明、孟起,此番唤三位将军到来,乃是有要事相托。三位当知我军已陷入两难境地,陇军势大,以我军之力难以进取;然退军却是万万不可,陇军此时上下尚未归心,乃是最虚弱之时。若是让陇王从容回归羌地,则凉州再无宁日。”
“故,为今之计,惟力战耳。三位将军之勇武冠绝梁国,此为我军唯一胜机!”
徐泽翻身下马,向黄马庞三将深深下拜:“梁国之兴衰,在此一战。孤以梁侯之名,拜托三位将军了!”
黄忠眼疾手快,率先托住徐泽双手:“主公何必如此,为君分忧,本就是臣属之本分。黄忠本一老卒,赖主公信重,方有今日。国既有难,舍我其谁!”
马超紧接着高声附和:“主公放心,有我三人,定大破陇军!”
庞德沉着应道:“臣定不负主公之托!”
徐泽心中涌起一阵感动,所谓“君以国士待之,我必国士报之”,便是如此吧。
“请主公下令!”三人齐声道。
徐泽收拾好心情,沉声下令:“平北将军黄忠、冠军将军马超、铁骑将军庞德听令!”
“末将在!!!”
“此战,我名之为铁铩之战。汉升将军为锋,孟起、令明二将为翼,以二万骑军为先锋!我则率三万步卒以为后援。三位将军尽管往前突击,此战,不战则已,战必灭国!”
铁铩!
黄马庞三将都是老行伍了,自然对汉铩有所了解,梁侯这是要凭借三人之勇力硬生生杀出一条路来!
“得令!”三将应声如雷。
徐泽示意鼓手擂鼓,整支梁军顿时行动了起来。
梁军的鼓声让对面的陇军警觉起来,毕竟是令人厌恶的梁军,陇军不敢大意,严阵以待。
只见梁军人潮涌动,似乎在调动军队,但相隔毕竟有两箭之地,却是看不分明。
“国师,莫非梁军已有退军的意图?”陇王大喜过望道。在陇王看来,这金城郡对于梁侯而言已然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存在,不如早点放弃了事。
“大王,以梁侯之智,岂会轻易放我等离去。恐怕梁侯已经想到了计策对付我军,大王当谨慎再三。”
国师之语却是让陇王产生了一丝恐慌,莫非这陇侯真的有通天彻地之能?传闻梁侯乃是仙人启智,授以天机之人,难道这传闻是真的?
陇王原本稳胜的心态发生了动摇。坚固的心防产生了裂缝,则离溃堤已不远矣。
国师敏锐的觉察到了陇王的心变,却无可奈何。
“国师,蜀王何时能从汉中发兵?”
“大王若是能坚持到来年之春,蜀王自然会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