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风暴中的演讲(上)
2048年1月25日,全球医学峰会在瑞士日内瓦盛大启幕,宛如一颗璀璨的医学明珠闪耀在世界舞台。作为医学领域登峰造极的顶级盛会,此次会议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五千余名专家学者、处于行业顶端的医疗科技公司代表,以及众多全球主流媒体纷至沓来。
会议的主旨紧扣未来医学科技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纳米技术那如魔法般的神奇应用、人工智能的超凡智慧以及基因编辑领域的震撼性突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场盛会绝非仅仅是一个展示前沿科技的华丽平台,更是医学话语权激烈争夺的硝烟战场。科技巨头们犹如威风凛凛的雄狮,学术权威们恰似睿智深沉的雄鹰,在此激情碰撞,为争夺未来医疗领域的主导地位而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角逐。
就在演讲开始前的几分钟,张主任和他站在会场后台,两人安静地望着舞台上忙碌的布置。张主任手中拿着会议资料,低头翻阅了一下,又抬起头来,轻轻拍了拍博凯的肩膀,微笑着说道:“今天这个舞台,本该是我来主讲的,但我决定把这个机会留给你。”
博凯愣了一下,连忙说道:“张主任,您是团队的领头人,您的经验和威望……”
张主任打断了他的话,眼中透出一丝坚定:“博凯,这次纳米修复技术的核心突破,是你带领团队完成的。你对技术的每一个细节都比我更加了解,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温和,“我们研究了这么久,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今天是你该站到前面去,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共同的成果。”
博凯有些犹豫:“但是,我担心应对这些国际权威和专家,尤其是那些带着质疑和批判的人,会有很多突发情况。”
张主任笑了笑:“这就是我希望你上台的原因。你不仅是个出色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冷静理智的领导者。我相信你能处理好所有的问题。”他拍了拍博凯的肩膀,声音里带着一丝鼓励,“去吧,今天,这个舞台属于你。”
博凯沉默了片刻,目光从舞台扫回张主任的脸,点了点头。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背脊,然后坚定地走上了舞台。就在博凯站到演讲台前的那一刻,他回头看了一眼后台的张主任,看到他对自己点头示意,眼神中满是信任。
博凯带着一份感激与责任,迎向了聚焦在他身上的万千目光。
博凯站在舞台中央,全息投影映射着他背后的巨大屏幕,细致展示着纳米修复技术从早期实验到实际临床应用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投影中的3d画面逼真地再现了纳米机器人在人体神经网络中精准操作的场景,微小的机器人游走于神经纤维之间,像一位技术娴熟的外科医生,修复断裂的神经通路,并通过自适应算法重新建立连接。
随着博凯的解说,台下观众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住。3d投影将纳米机器人在微观世界中的复杂操作展示得淋漓尽致,屏幕上甚至能清晰地看到神经信号在修复后的通路上重新传导的流动。仿佛科技与生命的奥秘在这一瞬间完美交融。
博凯特别讲解了王伟的案例:这名曾经陷入植物人状态的患者,通过纳米技术的介入,重建了因重创而几乎完全丧失功能的外周神经。经过纳米机器人的精准修复,神经信号得以重新传递,让他奇迹般地恢复了意识和行动能力。
然而,博凯并未回避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他进一步解释道:“在王伟的康复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技术上的复杂问题。由于外周神经重建后,神经信号传导速度大幅提高,王伟的神经系统一度进入了超敏感状态,他的痛觉反应被极度放大,甚至导致他在短时间内无法忍受外界刺激。”
博凯在全息屏幕上展示了这一阶段的关键数据,观众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王伟在这个阶段的神经反应图。屏幕上显示出红色警示信号,标志着神经反应过度敏感的时刻。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团队迅速调整了纳米机器人的工作模式,利用自适应算法降低了神经传导的速度,并通过局部调控技术稳定了神经网络的反应阈值。这个过程不仅展示了纳米技术的精准调节能力,也证明了我们团队在临床应用中应对复杂情况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台下的观众纷纷点头,显然对博凯团队在复杂病症中的应对能力印象深刻。
“通过这些调整,王伟的神经系统得以稳定,超敏感状态逐渐消失,康复过程得以继续。”博凯总结道,屏幕上显示出王伟在治疗前后神经反应图的对比,康复后的神经传导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王伟的状态也随之稳定下来。
博凯站在舞台中央,全息投影映射着他背后的屏幕,细致展示着纳米修复技术从早期实验到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演讲开始得非常顺利,台下的观众们专注地聆听着他的每一句话。然而,随着博凯准备进入演讲尾声时,观众席中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张博士,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话音刚落,所有人都转头望向发问者——这一次是欧洲伦理委员会的权威代表,阿尔伯特·菲舍尔教授。他是知名的伦理学家,尤其在生物科技的伦理审查上有着严格的标准。
菲舍尔教授冷冷地注视着博凯,随后继续发问:“张博士,你们的纳米技术,已经不再仅仅是修复受损组织,而是重建神经系统。这项突破性的成果,当然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壮举,但您是否考虑过其中隐藏的伦理问题?这种神经再生的技术一旦失控,会对整个医学伦理构成巨大的挑战,甚至可能被用于人体功能的非法增强。你们是否有足够的控制措施,来确保它不会被滥用?”
菲舍尔的质疑引发了全场的低语,许多人显然开始担忧技术的长期伦理风险。
在中国某处奢华的私人影音室内,陈院长和陈明辉并肩坐在柔软的皮革沙发上,面前的巨大全息屏幕正播放着瑞士日内瓦医学峰会的实况。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中博凯的演讲,房间内的光线昏暗,只有屏幕的光芒映在他们的脸上。
陈明辉的嘴角浮现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侧身靠近陈院长,语气谄媚:“陈院长,您看,菲舍尔教授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这次博凯被逼入了伦理的死胡同,他的技术再先进,在伦理问题面前也是无力的。”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观察陈院长的表情,试图从对方的反应中获得更多的赞许。
陈院长没有立刻回应,他的眼神始终盯着屏幕,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的笑意。缓缓地,他靠回椅背,双手交叉在胸前,声音平静而冷酷:“不错,菲舍尔确实按计划行动了。他挑起的伦理争议应该让博凯陷入困境……不过,”陈院长突然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变得锐利,“你就这么确定博凯会轻易倒下?”
陈明辉愣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急忙答道:“陈院长,博凯虽然技术了得,但面对国际伦理委员会,他岂能全身而退?我们可是精心设计了这一套局……”
“先拭目以待吧,马上就会出结果了,记住,设计得再好,也要看对手是不是完全没有反应能力。”陈院长打断了他的话,眼神中透出一丝不信任
陈明辉连忙低头赞道:“还是陈院长您高瞻远瞩。”
此时,博凯的团队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赵明轩在后台忙碌地调阅文献,突然眼睛一亮,立刻将找到的资料分享给博凯:“博凯,我找到了一篇菲舍尔教授2046年发表的文章,他在其中提到控制技术对于微型神经修复的重要性。这正好能用来反驳他现在的说法。”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仿佛已经找到了关键的突破口。
博凯微微一笑,投以信任的目光,淡然回应:“干得好,正是我们需要的。”随后,他立刻把这些信息嵌入自己的回答中,用菲舍尔教授自己的论点反击了他当下的质疑。
博凯微微点头,扫视了一下台下的观众,平静而坚定地回应道:“菲舍尔教授,您提出的这些伦理问题非常重要。纳米技术的确存在潜在的风险,这正是我们高度重视的部分。正如您在2046年发表的文章《神经修复技术的伦理挑战》中所提到的,控制和规范技术应用是关键,而我们已经在每个步骤中都严格遵守了国际伦理标准,并建立了多重的控制措施,确保技术不被滥用。”
博凯稍作停顿,继续道:“在我们的项目中,纳米机器人仅用于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有严格的编程限制。一旦任务完成,它们将自动降解,绝不会进行任何超出预设功能的增强操作。此外,我们与多个国际伦理和医疗组织紧密合作,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现行的法律和伦理准则,尤其是在王伟的手术中,我们只使用了最小限度的技术介入,完全按照严格的医学规范进行操作,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功能增强或基因修改。”
博凯引用了菲舍尔教授2046年的文章进行反驳时,菲舍尔的神情变得紧张,他推了推眼镜,眉头微皱,显然没有预料到自己的研究会被用来反击自己。他的表情有些僵硬,手中的笔在无意识地旋转,显示出内心的动摇和不安。尽管如此,他还是保持了学者的严肃姿态,声音稍显僵硬地说道:“张博士,虽然我的质疑依然存在,但不得不承认,您的解释确实令人信服。希望贵团队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保持高度的透明度与安全性。”
与此同时,娜娜在博凯脑海中悄声提醒道:“你可以提到安全协议和验证机制,这会让他们更加信服。”
博凯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我们为这项技术建立了多层次的安全协议,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独立监测与验证,所有实验结果和数据都向第三方公开,欢迎全球医学界的同行进行审查和验证。我们愿意与全球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同时确保它的安全性与可控性。”
这时,赵明轩在后台继续翻阅资料,低声说道:“张博士,你可以提到《国际纳米医学指南》里的风险管理条款,我们的操作完全符合这个标准。”
博凯补充道:“此外,我们的操作流程完全符合《国际纳米医学指南》中关于高风险技术的所有安全标准。每一步的技术应用都经过了多次验证和风险评估。”
随着博凯的详细解释,菲舍尔教授的表情有所缓和,周围的讨论声也逐渐平息下来。菲舍尔教授虽然仍有保留,但不得不承认博凯的回应有着强大的说服力。他点了点头,语气略微缓和:“张博士,虽然我的质疑仍然存在,但您的解释确实令人信服。希望贵团队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保持高度的透明度与安全性。”
全场响起了掌声,博凯成功化解了这一场危机。与此同时,远程观摩的陈院长愣住了,看到场面逐渐平稳,他的得意笑容瞬间消失,脸色变得阴沉。
“陈明辉,你不是说已经掌控他们的一举一动了吗?”陈院长在全息投影前低声咒骂道,语气中满是压抑的怒火。他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扶手,每一次敲击都带着无声的威胁。
陈明辉明显感到压力,脸色微微一变,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语气略显慌乱:“院长,我已经尽了全力……但他们的防线比我们预期的要严密得多。可能是我之前被拘留,那段时间情报链断了……”他说到这里,声音越来越小,显然感受到了陈院长的不满。
陈院长冷哼一声,眼神变得更加冷酷:“你以为这些借口能让我满意?博凯不简单,他的团队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你之前就应该确保掌控他们的每一个动向,而不是现在才发现漏洞。还好,我有后手。”他的目光重新投向屏幕,语气中带着彻骨的冷漠,“今天不过是开始,别以为博凯能一直这么走运。下一步,我们会更加精准地打击他的每一个软肋。”
博凯成功化解了菲舍尔教授的质疑,台下的观众逐渐安静下来,许多人对他冷静的应对和详细的解释表示赞许。然而,空气中仍然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氛围,仿佛暗流正在涌动。博凯敏锐地察觉到,事情并未结束。
就在他以为局势已被掌控时,前排几名国际医学专家交换了一下眼神,气氛忽然变得沉重。接下来的一瞬,彼得森教授缓缓起身,目光锐利如鹰。他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全场的注意。
约翰·彼得森,这位欧洲顶尖的纳米技术专家,拥有不容忽视的威望与影响力。他不仅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的主任,还是在2040年代初期奠定了全球纳米医学应用的奠基者之一,尤其是在外周神经修复领域,彼得森的名字几乎等同于这个行业的最高标准。每一次他开口发言,都会在医学界掀起巨大的波澜。
彼得森教授素来以严苛和谨慎着称,许多科研人员提到他的名字时都带着一丝敬畏。而此时,他站在台下,身姿挺拔,目光冷静却锋利。他微微一抬手,示意台上的博凯注意,随后缓步走向麦克风。他的每一步都显得沉稳而自信,仿佛已经完全掌控了即将到来的局面。
博凯心中一沉,他知道,彼得森的质疑绝非普通的反对意见,而是全球纳米医学权威的直接挑战。
(第20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