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建设的主力军
而叶珍珍这边,王萍娟因为男知青的事情有些不高兴。
以前她总是帮助调解,让叶珍珍少生气些。
这次她自己也生气了,不再替男知青说话,建议叶珍珍以后不管他们,让他们自己长点教训。
她觉得这些男青年遇到事情总是找叶珍珍帮忙,真是越来越过分了。
“没关系,大家都会成长的。”叶珍珍挥挥手。
“咱们都是年轻人,十几二十岁的年纪,应该相互体谅。”她补充道。
的确,公平考试的话,结果难以预料。
这样的安排对男生来说似乎不太公平,但世事难料,领导更倾向于提拔那些合拍的下属。
即便再有才能,如果总是特立独行,也很难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这些有个性的年轻人需要社会的磨砺,等将来高考恢复,能考上大学的人将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不可小觑。
王萍娟被叶珍珍的态度所打动说:“珍珍,你真的很好,希望将来还能在你的手下工作。像你这样的领导,太难得了。”
叶珍珍心中却有些不是滋味——她知道自己并不完美。
次日,几位有意加入米厂的男生前来报名。
而队里的其他名额,已经吸引了数十人的竞争。
大队的干部见男知青们前来报名,不由感叹:“昨天还以为你们看不上这份工作呢。其实你们更适合当老师,毕竟都是有知识的人嘛。”
尽管没有明说,但男知青们听得出来,干部们希望他们放弃报名,好让队里的年轻人有机会。
幸好有叶珍珍的支持,否则他们可能就得不到这个机会了。
归途中,他们遇见了叶珍珍,打了招呼,脸上有些羞涩。
叶珍珍鼓励道:“加油,争取全都能考上。虽然辛苦,但总比一直在田里劳作好。我相信你们。”
男知青们连忙点头。
叶珍珍说道:“去吧,好好准备!即使激烈,但要尽力,别让自己丢脸。要知道,这些机会是我为你们争取来的。”
几人点头,随后离去。
叶珍珍满意地点点头,心想:年轻人就该如此,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而不是无所事事地找麻烦。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米厂的招聘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叶珍珍完全不必担心,她将具体事宜交给了王萍娟和其他女性知青处理。
最后看了一眼招工名单。
加米厂这次提供了八个职位,有六个男知青参加了选拔,其中四个幸运地被录取了。
村里也有不少人报名,同样录了四个。
名单一出来,就被张贴公示了。
被录取的人被告知尽快到加米厂报道,女知青们听说有人来接替自己的岗位,个个兴奋不已,立刻着手准备交接工作。
她们想要体验教师生活,即使上午刚公布结果,下午就赶去报到了。
尽管那时还没有正式上班,但她们愿意提前适应环境,生怕错过任何工作机会。
看到这一幕,周围的村民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感叹,如果机会就在眼前溜走,孩子因教育而错失机会。
想补救已经太迟了。
因此,村民们更加期待学校早日开学,希望孩子们能学有所成,将来有机会找到好的工作。
加米厂的工作交接并不复杂,只用了两天时间。
完成后,女知青们正式搬进了宿舍,她们早就渴望住在结实的砖瓦房里。
这次,男知青们表现出了难得的体贴,主动帮助女知青搬运行李。
一切安顿妥当后,叶珍珍找到了队长商讨,打算为新任命的女教师们增加一些任务。
王国栋说:“珍珍,学校的事情你说了算,毕竟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
叶珍珍笑着回答:“虽然没有经过正式的选举,我也不算是正式的校长,不过遇到大事还是先向村长您请示。”
王国栋对此有些不习惯,说道:“那就说说你的计划吧。”
于是,叶珍珍介绍了她的安排:派遣人员统计各村适龄儿童的数量;准备学生的入学资料和教材;清理学校的办公室和教室;派人去公社的小学学习教学方法。
这样,不仅为新教师们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铺平了道路。
王国栋听后觉得这话在理。
叶珍珍接着说:“等学校建好了,我就打算立刻开个班,不让新校舍空着。”
“可现在还没到开学的时候吧?”王国栋问道。
“没错,但这班不是普通的开学班,而是成人进修班。很多单位都有类似的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大人的学历,尤其是那些不识字的大人。我想让村里的大人也能有机会学习,哪怕只是学会读报也好。”
“哦,原来是扫盲班啊!”王国栋恍然大悟。
张主任却有些担心:“之前我们也尝试过扫盲,但效果不佳,愿意学的人不多。”
叶珍珍笑了笑:“这次不同,我们要收取一定的学费。”
苏生来了兴趣:“怎么个收法?”
“我们会派老师去宣传,告诉大家只要通过进修班的学习并考试合格,就会获得正式的学历认证。将来招工时,这些学历也会被认可,可以用来参加考试。”
张主任道:“这么说,岂不是很多人有机会参加招工考试了?”
其他干部意识这可能带来影响。
叶珍珍摇摇头:“大家别担心太多。普通学生要学几年,而进修班的时间会短很多,所以两者的竞争力自然不一样。”
“但也可能有人学得很好呢。”苏生道。
“那当然更好!如果有这样的榜样出现,其他人看到进修班确实能带来就业机会,自然会争先恐后地报名。而且,学校还能因此增加收入……”
苏生乐得合不拢嘴。
“所以,咱们一定要认真教学,这对咱们大队有百利而无一害。学费多了,教师们的待遇也能提高。”
苏生连忙赞同:“这个主意好,村长,我支持!”
其他干部都举手同意,不仅能让更多人拥有工作的机会,还能促进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