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断子绝孙,还是力保爵位,总要做出一个决断。
徐达是历史级别的名将,战场瞬息万变,他总能找到最精准的战机。
人生中一样如此。
仅仅一瞬间,他就做出了选择。
放弃爵位,保全子孙!
在徐达表态之后,汤和、冯胜、邓愈等人也都纷纷表示,放弃爵位,主动当一个平民老百姓。
朱元璋看到这些勋贵如此识趣,心中的愤怒也消了一大半。
天幕里的画面,总归是两百年后的事情,怎么也怪罪不到他们这些祖先身上。
“唉。”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无奈的说道:“你们几个也别怨咱,天幕里的事,那以后可都是要真实发生的。”
“在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也为了你们子孙后代着想,也不得不当一回恶人。”
“你们放心,国公的爵位永远都是你们的,谁也改不了,咱也不会出尔反尔,让天下人都觉得跟咱打了天下后,咱就卸磨杀驴,兔死狗烹。”
“不过,你们的国公爵位,以后就不要再传下去了,你们的儿孙自有一份俸禄,但不会再有任何地位。”
勋贵们听到这话,内心五味杂陈。
当初他们一起打天下的时候,都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在尸山血海中爬出来,最终扶持朱元璋登上帝位,建立大明帝国。
仗打完了,活着的人总该享受享受。
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
该封侯的封侯,该称公的称公。
天下太平,荣华富贵。
可安逸的生活过得久了,谁也不愿意再过曾经的那些苦日子。
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能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当初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江山,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可好日子没过几天,天幕上的一个画面,直接将他们从美梦中拉回到了现实。
好端端的世袭爵位就这么没了,搁谁心里肯定都不舒服。
但偏偏他们说不出任何委屈。
子孙造的孽,明明白白的就在那里,他们这些当祖宗都不承担,又有谁来替他们承担?
好在朱元璋没有把他们逼上绝路,还给了他们一个衣食无忧的保障。
至于后世子孙……
那就应了那句老话。
儿孙自有儿孙福了!
谁叫这些孽障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动什么歪心思,跟辽东建奴牵扯不清。
想想都让人恨得牙根痒痒!
这一下,就连他们这些祖宗见到别人都抬不起头了。
朱元璋倒是心情不错。
勋贵做大一事,始终都是他心里的一个芥蒂。
尤其是淮西勋贵的嚣张跋扈,总是动不动就叫嚣着自己打天下的功劳,意思仿佛在说,离开他们,朱元璋什么都不是,天下也不可能打得下来。
朱元璋表面上不在乎这些事,可其实一直都耿耿于怀。
只是碍于勋贵确实功劳太大,若是随意处置,会引起人心浮动。
现在倒好,自己的好儿孙朱由检一出手,倒是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
崇祯位面。
“怎么会这样?南京上到王公勋贵,下到六部九卿,居然全部都与辽东建东有勾结!?”
崇祯皇帝瞪大眼睛望着天幕,满脸震惊之色。
在他继位之初,除了对朝廷大臣们重新调用提拔之外,对陪都南京也是格外上心。
毕竟那里是大明第二个京城。
为此,崇祯皇帝可是费了一番周折,与大臣们日夜商讨,好不容易确定了人事调动。
当时,崇祯皇帝心中很是振奋,那是他第一次品尝到皇权的滋味。
金口一开,无数人的命运将会随之改变。
他相信自己亲自选拔任用的南京官吏,一定都会恪尽职守。
为他守护好大明根基,江南之地。
尤其是忻城伯赵之龙,当初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伯爵,在南京一中勋贵中,只不过是个普通角色。
但崇祯皇帝偏偏看中他,力排众议,将他提升为南京守备,也就是南直隶的军区总司令。
赵之龙从一个小小伯爵,一跃而成为地方军区一把手,在江南之地权势滔天,这一切都是崇祯皇帝一手提拔的。
崇祯皇帝不是白痴,相反,他有着异于常人的精明。
辽东建奴日益做大,宁锦战事一败再败,崇祯皇帝难道就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努尔哈赤挥兵十万,南下攻入顺天府?
他当然想过!
赵之龙便是崇祯皇帝留的后手。
万一真有那么一天,他大可以南下陪都,只要自己的心腹赵之龙兵权在手,即便大明半壁江山沦陷,他依然可以皇权在握。
而这一切,在天幕里的朱由检查清赵之龙通敌叛国的真相后,也随之烟消云散。
崇祯皇帝颓废的坐在龙椅上,像是抽干了所有的力气。
显然。
他再一次被骗了。
“到底还有多少人在骗朕!!!”
崇祯皇帝在御书房内咆哮。
他甚至有点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亡国之君,只想知道大明上上下下的王公勋贵,朝廷大臣,到底还有多少人多少事,是他还没有看清楚的。
值得庆幸的是,崇祯皇帝总会明白一切的真相。
因为天幕里的朱由检会一点点的抽丝剥茧,将大明漠视所有不堪入目的真相,全部都血淋淋的揭露在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