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开疆拓土,高澄的雄主本色
高澄自小就显露出非凡的才智,他自幼聪慧,在十岁时就遵从父亲高欢的命令独自前往高敖曹的驻军营地,拜见他。
当时因为高敖曹不肯服从高欢的统领,对兄长高慎投靠高欢十分不满。高澄小小年纪,就以出色的口才说服高敖曹归顺高欢,跟随他返回信都,效忠高欢帐下。
在他十一岁时,就以使者的身份前往当时的北魏都城洛阳,代表父亲高欢拜见北魏皇帝元修。在正常人的这个年龄段,小孩子还在玩耍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处理朝政大事,真是难得的神童。
高澄早年才华横溢,少年成名。年仅十五岁就担任东魏朝廷的宰相之职,替父亲高欢代管朝廷行政事务,涉足政治斗争。
高欢和娄昭君夫妇都非常重视培养儿子们的才智能力,因此高澄从小就被引导参与重大政治决策。他不仅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观点,还展现出卓越的逻辑分析能力。令高欢感叹不已。
他曾对自己的手下说:“我何德何能,生了高澄这么个聪明的儿子呢?”
在父亲高欢病重时,高澄就接手了东魏政权。只是立刻又要面对侯景叛变。他临危不惧,重用慕容绍宗,与侯景交战。
南梁国因为有侯景投诚,梁武帝萧衍就派大军征讨东魏,打算联合侯景一起趁着东魏权臣高欢离世发起进攻。
高澄则巧用反间计,让梁武帝萧衍与侯景反目,导致侯景与梁武帝的养子萧正德密谋造反,发生历史上称之为“侯景之乱”的事件。
高澄将侯景这个“祸水”东引后,就着手稳定东魏的朝政局面,并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侯景之乱的过程中,高澄一直密切关注着南梁国的局势。
武定五年(547年),西魏大将王思政因为举荐韦孝宽守玉壁城有功,被宇文泰封为荆州刺史。
次年,侯景叛离高欢,向西魏请援,王思政以救援为名,趁势攻占了侯景所盘据的七个州和十二个镇。
宇文泰以授侯景大将军、中书令、河南大行台、河南诸军事之位回授王思政,王思政皆不受。宇文泰担心王思政心中有不满情绪,因此频繁地对他进行封赏、加授,王思政推搪不过去,不得已就只接受了河南诸军事一职,就此他进入了颖川驻守(今河南禹县)。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派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生等率步骑10万进攻颍川之长社城(今河南长葛)。
与颖川守将王思政对战,结果被王思政击败。
高澄见颖川屡攻不克,他于是数次派兵增援,并下令将位于颖川城上游的洧水决堤进行灌城,城中顿时水流涌溢,不可遏止。
东魏军队趁势进攻,王思政以身作则,筑堤抵挡流矢碎石,同士卒并肩作战,英勇抗击。
西魏宇文泰得悉王思政被困,即派大将军赵贵率兵救援,当赵贵率大军到达穰城时(今河南邓县),被决堤的洪水所阻挠,大军无法向前推进。
长社城得不到外援,危在旦夕。武定七年(549年)夏,东魏将帅慕容绍宗、刘丰生、慕容永珍等三人,眼见长社城即将要被攻破,三人就乘坐楼船去观察长社城中的情况。
谁知楼船去到半路上,忽然一阵大风骤起,三人所乘坐的楼船便顺风漂泊长社城下。西魏守城大将王思政见到后,马上心生一计。
他命令守城士兵说:“这次真是天助我也,众将士听令,立即在长竹杆上绑上长钩,将东魏的楼船固定,然后用乱箭射死他们。”
长社城的将士听到王思政的命令后,纷纷从城上伸出长长的竹杆,用竹杆上绑着的长钩钩住楼船,将楼船牵扯,使船不能移动,然后弓弩乱发。
东魏的慕容绍宗为了保命,只好跳水逃生,以致赴水溺死。刘丰生则被乱箭射中而死,慕容永珍伏在船仓底,避过了乱箭,但就被生擒斩首。
东魏三名将帅顷刻之间被西魏的王思政杀死,顿时士气大丧,不敢再逼进长社城。
高澄听闻消息后,心痛不已,他痛哭着说:“他们都是我朝的肱股之臣啊,本王誓要攻克长社城,收复河南之疆土。”
高澄于是决定亲自率领步骑十一万前来攻城。
当时,大都督破六韩常与洛州刺史可朱浑道元就向高澄进言说:“大将军,这次攻打长社城,属下认为应该在关口、大谷二道的咽喉要地之处,派兵驻守,这样就可以截杀王思政的军粮运输要道,扼住了他的要害之处。”
高澄听从了两人的建议,在关口、大谷二道的咽喉要地驻兵守卫,扼住了王思政的粮道,导致长社城彻底断粮。
高澄带兵抵达长社城后,他亲临前沿阵地监督士兵建造土堰,重新聚水攻城,并组织督励“决命夫”昼夜不停地攻城。
所谓“决命夫”指的就是现代所称的“敢死队”。
当时正好突然刮起西北风,河水随风入城,长社城北面的防堤工事被大水冲毁,东魏将士趁势攻入城中。
长社城被攻破后,西魏沿着长江的布防战线就出现了突破口,高澄命人乘胜追击,在追击的过程中,东魏军队还收获了西魏守将逃走的弃城。
如豫州刺史羊鸦仁抛弃的悬瓠城和殷州刺史羊思达放弃的项城。
侯景的反叛不仅威胁了东魏的统治,还使高澄不得不寻找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侯景之乱的过程中,高澄一直密切关注南梁局势,并且于武定六年(548年)秋派尚书辛术前往两淮之地,趁火打劫,夺取长江、淮河以北地区。
两淮之地多处州郡因不堪侯景袭扰,纷纷转投东魏。不到一年时间,东魏借着侯景之乱从中渔利,共得了二十三个州,并攻陷淮南重镇寿阳。
南梁国的王显贵献出寿阳投降东魏,羊海也率部队前来投降,高澄借着侯景之乱侵吞了大片梁国土地。东魏自高澄执政起国土疆域从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长江沿线。
在高欢身患重病时,高澄接手东魏政权。但面临侯景的叛乱,他并不手软。尽管侯景曾拒绝为他工作,高澄依然寻求摆平他,最终成功收复河南之地。
高澄的经验和决断力使他成为一代雄主。他的能力和卓越表现让人佩服不已,也让东魏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胜利。
总结来看,高澄是东魏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他的能力和决断力使东魏得以稳固经济,加强军备,收复失地。
高欢有幸拥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儿子,他的才智和领导能力不容小觑,将东魏带向辉煌的前程。高澄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令人敬佩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