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文涛武旅 > 第十章 古色古香 口齿芬芳

第十章 古色古香 口齿芬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近许久时日,因公司俗务日盛,渐致文事荒置,令吾等自诩有几分才情之问题青年渐添些许忧虑之态,自于红袖发表第一篇文章至今已有数载光阴,因全职于公司事务,时间精力有限,遂当时为自己定下每月一文目标,对己之要求之低可谓难以容忍,可谓宽松至极,但即是如此,于后发现如此休闲一般的任务竟然亦难以如期完成,究其根本到不是因为己之怠惰,而是皆因创作绝不是信潮如期而至如期而退,创作需要灵感,而灵感常常又是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之物,有时灵感突至一月便可创出数篇美文,有时长达两月之久灵感竟苦等不至聊无一言,若无灵感,一味的强逼硬吐,即便有很好的文笔,作出的文章也必定是有骨无魂,无病呻吟。近一年来,除去每月一文的任务之外,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被放置于明清时代巨着与名篇的阅读之中,当然古典四大名着不在其内,因为早年间早已翻阅数遍熟悉至极,说是为了追求一种生活一种信仰不假,但其实本人亦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性问题需要确定,即是探索今后的创作之路可能的奔跑方向,在创作此篇文章之前,由于己之功力尚浅,眼拙心呆无法辨清前方去向,但在此篇文章完成之后,自认为可以摸石过河以手试之,于是灵感突至,便迅速的提醒自己何不将这一思索过程用笔墨记录下来为自己枯燥的生活境况增添几许喜人之色。

    探索之始,不妨用一些篇幅来回忆一番自己近六年多以来阅读课外名着的习惯是怎样的一番情况。六年以前,印象中的我鲜有阅读的习惯更不必谈阅读大部头名着的习惯了,所有平时一切一切的阅读皆出于升学的压力所致,范围极窄,仅限于国文课本中的篇章,谈起来简直羞煞旁人,本人于十八岁高龄之时尚未通读古典四大名着,印象中只是有一些国文课本中节选部分的极其零碎的记忆,由于阅读的极度匮乏,清晰的记得曾经在一次国文测试中竟然将红楼梦中所描述的金玉良缘楞是答成了贾宝玉与林黛玉,弄得贻笑大方,羞煞全班。依然清晰的记得,高中时代的国文课本收录了很多古典文言文篇章,那时间每阅读一遍文章便甚感头疼难耐,忽忽悠悠便至瞌睡混沌之态,因为应试必考内容所以无奈至极苦不堪言,大考之后便极速将其丢至九霄云外,发誓以后再也不触碰它们一下。这样糟糕的境况似乎在吾进入大学时代之后有了有所好转,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卸掉了升学的压力之后突然空余时间多了起来,加之大学修习商科,又加之老师们在给我们灌输所谓的公司经营和经济管理之道,于是在自己渴望成功渴望出人头地的扭曲动机之下开始了课外阅读的历程。十元钱,在一个校外大门旁的书摊前买了一本红楼梦,因为老师们说在中国要想做生意成功一定要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于是痴心想着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仔细阅读必定能得其精髓成为高管出人头地,于是就在这样一种邪恶动机的驱动之下在大学的四年中阅读了很多课外名着,从中华名着中去体会经营管理之道,譬如跟唐僧跟宋江跟刘备学习用人之道啦诸如此类的东西,痴想着为自己将来从商打下坚实的管理基础,吾不否认很多古典名着中所蕴含的经营管理以及用人之道,但请注意明清时代的古典名着的创作背景是极其抑商的重农时代,作品是创作者们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的沉淀总和,所谓的管理以及用人之道完全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后人硬套死逼为其套上的经营管理名着的帽子而已。当然除去古典名着之外,亦阅读了大量的茅奖作品以及现当代作家的散文作品,但无论有多大的阅读量全是病态、不健康的阅读动机使然。

    一年多之前,步出大学校门之后开始了职业生涯,酸甜苦辣也尝了一些生活之滋为人之味,工作短短旬月,便从内心深处猛然发现自己的阅读动机有了很大转变,感觉如果再将成为高管能够出人头地作为自己的阅读动机一意孤行下去必定会走火入魔,最终落下一个悲惨结局,于是本人坦言自己这一年多以来,阅读的功利之心极低,很多古典名着,尤其是明清时代的古典名着都是一读二读再读,总感觉在读完两遍之后若不以朗读的方式读第三遍加深记忆便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后来又挤出一些时间将以往中学时代曾经修习的古典文言文篇章整理出来高声朗诵一番,慢慢的发现自己太痴迷于文字了,尤其是用古色古香的白话文所表达出的文字,感觉那是一种古典的美,美的十分流畅极其悠扬,自己亦喜欢用古色古香的白话文来创作文章,感觉纯白话过于老土,很多想要表达出的东西用古色古香的白话文表达出之后,阅读起来会流畅很多清爽很多,喜欢笔尖触纸刷刷的感觉,并且极度享受创作完成之后双手捧起己之作品时的满足与欣喜在有过一段时间的创作经历之后,慢慢的摸索到了自己今后可能的创作方向,虽说这一方向不十分清晰,自己亦没有十成的把握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但是至少自己的阅读积累会有所侧重,自己的创作风格会有所侧重。下面就不妨用一些文墨来详细的记述一下自己的创作方向是如何发现如何确定的,为何为此非彼,为何为古非今,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很好的阅读积淀以及创作积淀很难发现这样的创作方向,会错误的认为自己擅长各类体裁文学作品的创作,并且个人绝对不相信在文学在创作上有任何人可以是多变超人,可以随意的创作各类型的篇章,如果在创作过程中忽东忽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会让自己的创作风格不伦不类,没有聚焦,便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为本人对小说和散文两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比较偏爱,那么就不妨先谈谈对于一些小说作品的感悟,次谈散文,近一年以来,因为深深的知道创作小说作品需要极强的功力并且会消耗极大的精力,所以只是在一些文章中略作蜻蜓点水式的逗漏一点小说的行文手法,远没有铺陈开放手去创作,加之受余秋雨先生中国文脉一书的启发,那么不妨以自身阅读的切身体验为基础用文脉式的方法,斗胆对明清以降至现当代的我国小说发展历程做一番描述,虽说自身水平与秋雨大师相去甚远,但也可以鼓起勇气稍稍的评论一下以作娱乐之资。明末古典四大奇书加之清代的《红楼梦》以及《儒林外史》,艺术造诣登峰造极自不必多谈,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作品,在此略加引用一点文豪鲁迅对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的评价,称其“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称“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由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极其精准。中华书局曾经出版过一套明清古典小说集,在书中的序言部分曾经有这样一种观点,我国文学史上在《水浒传》之后有最好的江湖侠义小说-《说岳全传》,在《西游记》之后有最好的神怪小说-《封神演义》,在《三国演义》之后有最好的历史演义小说-《隋唐演义》。个人认为《封神演义》和《隋唐演义》的艺术造诣颇高,但与古典五大奇书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可以归于第二流的古典文学作品之列,但是对于《说岳全传》一书,个人却不敢苟同,个人认为其只能归入像《说唐全传》那种三流水平的古典文学行列之中。本人有这样的一番评论绝非妄谈,那么便斗胆冒犯钱先人就事论事谈论一番。首先从创作者对语言的驾驭水平上来看,实在一般,阅读起来明显的感觉到不能与封神和隋唐演义归于同一水准,更不能和古典五大名着相提并论,通过精读文本我们可以轻易发现,作者的文学功底一般,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够细致入微,原本岳飞的形象对国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小说文本中创作者却没有有效的传递这样一种讯息,使得岳飞的形象模糊不清,很多涉及到岳飞的篇章的描写都是略略大观而已,很多本应该施加重墨的地方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反而觉得对岳飞家将牛皋一人的形象的刻画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却有喧宾夺主之感,因此个人觉得整体艺术水平不高,但是此部作品竟然也作为古典文学名着流传开来,个人认为与该部小说的岳飞抗金题材有极大的干系,同时在《说唐全传》中对主人公秦叔宝的描写亦有像对岳飞的描写有相似之弊。当然除去上述着作之外,像三言两拍等亦可以归入二流的古典文学作品,但是像说唐全传,说岳全传这样的古典小说则必须只能纳入三流的古典小说行列之中,绝非个人有意贬低,实乃事实的确如此。任何时代文人的创作水平都必定是参差不齐的,尽管本人对明清时代的古典文学作品做出了级别划分,但是吾对上述所列举的古典小说都十分钟爱,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们都是古典小说,行文如行云流水一般,古色古香,仅此一点就另在下十分着迷,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步古人后尘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部行文亦是古色古香的小说作品,于是一直在努力大量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希望能够为自己古色古香,行云流水一般的文笔修炼做些积淀准备。

    近现代以来,由于新文化运动兴起并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改变了整个中国,也彻底改变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自从文豪鲁迅在新青年发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至今已经百余年,在一百年之中,我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小说家,历史小说,言情小说,都市小说,武侠小说,神怪小说等领域都有大师级的人物,像路遥、霍达、凌力、张爱玲、金庸、熊召政、莫言等等都是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他们的很多作品自己都有反复多次的阅读过品味过,十分钟爱,但是像金庸、凌力、熊召政他们的作品,自己则更是喜爱,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吾极其痴迷他们的小说当中的古色古香的行文,行文虽不能说字字珠玑,但可以说对语言的驾驭水平极高,行文十分优美十分令人沉醉,后来总结原因发现应该是自己在大学时代的有很多古典小说阅读积淀的缘故,尽管那时的阅读动机是功利的,但是后来发现正是那时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大量涉猎使得我在内心深处植入了一颗古色古香的种子,这粒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竟然慢慢发芽生根,最后竟在内心最中央根深蒂固了,于是用古色古香的白话文创作古典历史小说便很自然的成为吾今后创作生涯中的创作方向,自己将会在这一方向之上不断探索,争取有所收获。

    然后再谈谈散文,关于散文本人不想谈论太多,原因就像散文本身的特点那样过于散,以致无法整理出脉络出来,个人认为古代的诗词歌赋与现当代的散文作品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审视现当代很多散文大家可以发现有古典辞赋遗风的极少,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背影,鲁迅笔下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毕淑敏的提醒幸福,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上上之作,但是感觉自己无法对以上各位散文大家的作品产生深度共鸣,总感觉他们各位的散文过于家长里短,过于小家子气。后来自己偶然有幸知道一位名为余秋雨的散文大家,改变了我对散文的一些看法,秋雨先生的的文化大散文切入点极高,行文古色古香,阅读起来朗朗上口,整篇文章文化气息浓厚宜人,且有宋朝东坡遗风,绝对是古典派大师级的人物,像莫高窟、都江堰、宁古塔、抱愧山西等散文至今记忆犹新。总之,本人对秋雨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产生了深度共鸣,秋雨先生本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走向世界亦作出了卓越的特殊贡献。猛然间发现,那不就是自己所向往的散文文学创作之路吗,不就是自己所向往的文学创作境界吗,但是谈到一个大字,绝非轻易可以做到,大是一种大境界,大视野,大格局,大高度,大责任,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以及强烈的文化责任心是不可能创作出秋雨那样的文化大散文的,绝不是自己想大便可以大的起来,除去文学之外,就像我们看到很多美术大家,三笔五笔便可以勾勒出一幅画作的庞大之势,凌厉之态,这简单的三五笔看似简单,实则是创作者极深内功的体现,绝非易事,绝非一朝一夕便可一就,往往需要毕生的努力与探索方能至此境界。

    除去痴迷于古色古香的文字之外,可能是由于爱屋及乌的缘由,自己对所有古典的东西都十分喜爱,痴迷于古典音乐,以致在吾创作之时必须播放古典十大名曲,否则行文便有阻滞之感;痴迷于古典画作,以致自己平时在打理公司网络店铺时总想着用某副古典画作作为店铺整体背景,但是自己必须坦言,自己对古典音乐和古典美术仅仅停留在欣赏阶段,创作的皮毛之功尚不具备,但是尽管如此,却无法阻挡对它们的痴迷。一次下班之后,办公室仅我一人,电脑在循环播放古典十大名曲之一的渔舟唱晚,自己则正在创作一篇古色古香的文章,乐曲古意盎然、玄妙无比,突然时空变化,斗转星移。在一片浓密的竹林深处,一个古色古香的小竹屋之中安然端坐着一位面色儒雅的男士,身着长衫,长发飘然而下随风而动,手握胡琏小楷行笔悠然,放佛在创作什么,许久之后,一串悠扬的琴声飘然而起,响彻整个竹林,惊起一群野雀直窜向高空,透过时空法眼,发现竹桌之上放置着一篇已经完稿的文章,定睛猛然一看,文章的题目竟然是“古色古香口齿芬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