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身世之谜2
说也奇怪,自从太子妃母女搬到静宜宫后,太子的病便不治而愈。这下本来对这事还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全都笃信不疑,那女娃儿就是天生的国母。
身世之谜解了大半,可是诺颜心中却更加糊涂。追问道:“为什么要把我关在静宜宫不许出去呢?”难道不让她跟太子培养培养感情吗?
“那是夫人的意思,我也不知道那是为什么。夫人不说,我们做奴婢的不敢多问。我只知道自你们娘俩搬进静宜宫后,夫人自己也是连大门都未迈出一步,直到逃难的那次。每个月固定的一天,皇上都会派人送一封信给夫人,夫人看了总是摇头,然后接连几天都闷闷不乐。”
“那些信呢?”
“逃难前的那天晚上,夫人把它们全都烧了。”
“哦。”诺颜心中满是失望。
“芸姨,我娘可曾对你说过,我爹是谁,我是在哪出生的?”
芸姨摇了摇头:“夫人从来不曾提起过。有一次有个小宫女随口问过,但是夫人立刻变了脸色,告诫我们以后不许再问这类问题。夫人平时待我们很好的,可是那次她的口气很严厉。以后再没有人敢谈及相关的话题。”
诺颜心中的疑虑越来越深,这事处处透着诡异,她的身世似乎越来越复杂了。摸出胸口的玉坠问:“你说我是衔玉而生,是这块玉吗?”
芸姨凑到面前细瞧了瞧,点头道:“没错,是这块玉。”
“可是娘却对我说这是我爹留给我的。”
芸姨皱着眉头想了好半天,终于说道:“衔玉而生只是传言,夫人从未亲口证实过,但是她也从未否认过,我不知道真相如何。逃难的那天,到处兵荒马乱的,夫人大概是怕自己有什么闪失,嘱咐我们,如果她遭遇变故,要我们无论如何要好好照料你。她还说了一些很奇怪的话,我听不明白,大概是说这玉坠里藏着一个什么大秘密。”
“大秘密?”
“好像是吧。那时忙着逃难,人心惶惶,再加上夫人的话实在难懂,我实在弄不明白。”
“她的原话是什么,你还记得吗?”
芸姨使劲敲敲自己的脑袋,痛苦地说:“听夫人当时的口气,那是件很重要的事,可是我事后怎么回想也想不起来。”
见她面上痛苦的神情,诺颜于心不忍,劝道:“想不起来就算了,以后我慢慢想办法查。”
可是芸姨痛苦的表情却丝毫未减,甚至越来越严重。她的脸色苍白,五官都皱在了一起,额头上也布满了豆大的汗珠。
诺颜情知不对,问道:“芸姨,你怎么了?你病了吗?我这就去找大夫。”
芸姨却死死地抓住她的手:“诺颜小姐,我这是老毛病了。当年逃难的时候,我与夫人失散了,又不小心跑错了方向,没能逃出宫外。幸好也没有遇到危险,侥幸活了下来。我日日守在这宫中,每次发病都咬牙挺了过来,为的就是等待你们的消息。我总算等到这一天了,我要去侍奉夫人了,我早就该去了。”
“芸姨,你别说傻话,我马上找御医来为你诊治。”
“别去,”芸姨抓住诺颜的手说什么也不肯松开,“我这病是治不好的。我还有几句话要对你说,再不说来不及了。”
诺颜无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心中说不出的害怕,她刚刚找到的一个亲人,难道又要离她而去?
芸姨喘了几大口气,费力地说:“我怀疑你的身世不简单,可能有个大阴谋在里面。刺王攻破皇宫的那天,皇上本来想带你们母女同太子一道逃走,但是夫人不肯,她趁乱带我们从另一条道逃跑。我听见她边烧信边说,我被你囚禁了这些年也够了,我女儿的幸福可不能再被你葬送。什么国母的命格,全是鬼话。”
芸姨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小姐,我要去找夫人了,她在等我呢。小姐,保重啊。”
厅中静得异常,烛火一明一灭,墙壁也跟着一明一灭。到处都是黑暗,到处都是空洞,连心也是黑暗的,也是空洞的。
握着诺颜的手在慢慢变凉,诺颜低头望着芸姨已经恢复平静,不再痛苦的脸,泪水缓缓的滑过脸颊,滴落在那只冰凉的手上。
她守着芸姨坐了很久很久,直到东方发白。她怕被人瞧见她的行踪,一咬牙,抹去脸上的泪痕,将芸姨僵硬的躯体放到她的小床上,然后才回到甘泉宫。
一整天,她都关在甘泉宫琢磨这件事。身世之谜非但未解,反而越加复杂了。知道真情的人都已不在人世,她该如何调查这件事呢?义父当时只是一个朝官,根本不会知道宫廷的这些秘密。
当年为她推算命理的是国师,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又在什么地方。对了,还有太子,当年太子是逃了出去的,只是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不知他是否知道这件事的真相。
诺颜心头很是沮丧,就算他知道又如何,熠瞳的父亲曾派了无数的人找他,却始终找不到他,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找不到。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她又没有人手,该如何寻找他?
昏昏沉沉的待到晚上,到了就寝的时间,诺颜如法炮制,等众人都睡了之后,悄悄地从窗口溜出去,再次来到静宜宫。
芸姨还安静地躺在她的小床上,诺颜鼻头一酸,打了盆水为她拭净身子,替她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然后来到御花园,把她端端正正地安放在一张石凳上。
如果任她躺在静宜宫,恐怕化作白骨也不会有人知道,她又找不到借口通知别人。把她放在这儿,明早就会有人发现她,别人会以为是她晚上躺在石凳上睡觉睡过去了,然后按照宫中的规矩把她运出去安葬。
“芸姨,永别了。”
诺颜强忍着眼泪告别芸姨。
远处,有一座宫殿静静地蹲伏在黑暗中,像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诺颜知道,那是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