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大结局
原本只以为修筑城墙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可是这一待便是两年。
冬天一过,外藩见强攻不下,居然用了阴招,让染了瘟病的人混在战场中,导致大批的将士染病倒下。
为了寻找救治的办法又不将瘟病传到别的地方,整个豁林关封死,若非城墙防御修建好了,只怕都等不到他们找到救治的办法。
王秋丹收到消息的时候才想起原书里确实有过这么一个情节描述,不过那是男女主的视角,每日里忙碌的,王秋丹早就记不起了。
原本以为用不上的粮食在瘟病爆发后,王秋丹亲自带人送到了北地,因为不能进去,母子二人只能遥遥相望。
瘟病爆发发现的时候是五月,等消息传到朝廷的时候已经五月半,而王秋丹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五月末,收集了大批的草药物资千里迢迢到了北地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中。
随后在距离豁林关最近的地方买了座小院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一年。
这一年里王秋丹并没有闲着,买了大片的田地让人耕种,知道豁林关物资匮乏,圈地养牲畜,为了让食物耐存放,腌制好的各类肉食,咸鸡蛋鸭蛋一车车的往豁林关送。
本来是修窑烧砖,没想到意外的烧制出了琉璃,王秋丹入不敷出的钱袋子才再次丰裕起来。
因为王秋丹的善举与慈母之心,皇帝特别赐了王秋丹善仁夫人的称号,大批的琉璃进献到了宫中,也无人敢窥视琉璃这一门生意。
“娘~”
如往常一样,每个月的十五王秋丹都会随着送东西的队伍到豁林关外远远的眺望一眼。
她才下马车,却突然听到了一声呼喊,一匹快马与一名少年立在不远处,高高瘦瘦的,王秋丹第一眼都没能认出来。
“娘,儿子亲自来见您了,儿子不孝,让您担心了这么久,为儿奔波劳累。”
少年到了变声期,可是那一声又一声的娘,王秋丹的心不由颤抖,眼眶顿时红了起来。
“平安就好,高了这么多,黑了,不过看着精神。”
“娘。”
唐毅双膝跪下给王秋丹磕头,王秋丹连忙伸手将人扶了起来。
“怎么就你一人出来了?沐老与你先生他们可还好?”
“师父跟先生他们都好,如今瘟病已经完全祛除了,豁林关定在明日解封,但是娘亲每个月都是这个时候来,大将军特许我出来迎接娘亲入豁林关,这些日子里娘亲送来了那么多的东西,军中还有城内的百姓都很感激娘亲。”
王秋丹进城没想到就有惊喜,来了一大波人的迎接。
“王姨!”
“姑姑!”
“王娘子别来无恙。”
……
看到一个个相熟的人都好,王秋丹也是高兴。
镇南侯还让人摆了宴。
热热闹闹的一天,随着第二天豁林关的城门打开,却又迎来了离别。
“姑姑,你帮我跟我爹娘说,我这里一切都好,等什么时候将外藩打服了,我就回去给爹娘请罪。”
“王姨,你一定要想我,我好舍不得你。”
沐嫣然拉着王秋丹的手,昨日才见面,今日却又要离开了。
王秋丹没有错过某个人的目光一直在沐嫣然身上,剧情的力量还真是强大,男女主还是走到了一起,不过好在她的毅儿的人生轨迹已经改变。
“王姨也舍不得你,要不你跟王姨回京城?”
王秋丹的话一出,某个男人的手不由紧握。
“王姨,等不打仗了我就回去了,虽然舍不得你跟小师弟,可是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好,要记得唐府永远都是你的家,王姨随时欢迎你回家。”
沐老丁瑜几人都决定留在豁林关,太子是要回京的,而唐毅也要回京赶考,再晚就又要再等三年才能赶上大考了。
而五柳先生身为太子太傅自然也是要一路回京的。
太子回京的消息传得热热闹闹,唐毅母子二人回府,满府上下也是喜庆,不过知道小公子要考试,所有人都静悄悄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自从王秋丹被封了夫人后,唐家老宅那边再也不敢闹腾了,唐老爷子仿佛也认清了现实,知晓唐毅回来了,还让人过来问了问。
唯独章氏如今瘫在床上只能靠人伺候,想死死不了,分外的折磨。
又是一年春,唐毅再次进入考场,他不是考场里年纪最小的,但是却是一路以第一案首之名考到了秀才。
唐家洒了喜钱,只请了亲近的人庆贺了一番,唐毅又继续埋头苦读。
李安安来串门,提着她新作的点心。
“王姨,你尝一尝,这是桂花糕,我爹院子里有一株早开的桂花,我打了不少下来,也给唐毅哥哥准备了一碟。”
“那你唐毅哥哥有口福了,将这桂花糕给毅儿送去,让他别只顾着读书了,也起来活动活动。”
“唐毅哥哥本就有天赋还这么努力,我哥说京城里最近不少文人学子举办各种雅诗集会,我都跟着哥哥去参加了好几场,唐毅哥哥一场都没去过。”
“他不喜热闹,雅诗集会可好玩?”
“倒是挺热闹的,不过我不太喜欢。”
规矩太多了,还不如在小厨房里琢磨琢磨点心。
两人聊了好一会,婢女送来了煮好的奶茶,刚好就着桂花糕品尝起来。
唐毅怀里抱着糖白迈步进门,李安安嘴里正咬着糕点。
“娘,李家妹妹好。”
李安安张嘴想要说话,结果忘了嘴里的桂花糕,被碎屑呛得咳了起来,好不容易喝了水顺了气,脸也红透了。
“唐毅哥哥好。”
丢脸丢大发了,李安安心里唾弃着自己。
“谢谢李家妹妹送的桂花糕。”
“不客气,祝愿唐毅哥哥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不枉她将爹爹最喜爱的桂花树给薅了个干净。
少年慕艾,王秋丹在一旁看个乐趣,她不会插手,既定的命运已经改变,享受着现下的时光静好便可。
肃穆的考场,少年奋笔疾书。
当喜报再一次送到唐家,少年沉稳的接待着众人的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