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小官僚的自我修养 > 第86章 第一次北京之行

第86章 第一次北京之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八十六章

    陆自明的笔头很快,三天加了两个夜班起草出了集团改革方案的初稿。自己又花了两天的工夫,思考完善,打磨修改,第六天就交到了刘积仁的手里。刘积仁很满意他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但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什么,只是把稿子放在一旁,轻轻说道:“我看过之后再商量吧。”

    周五的时候,陆自明接到刘积仁的指示,下周一随他和杨滨去北京出差,为荷园小区创建评奖的事做对接。陆自明听后很激动,马上让徐若瑾去票务中心预定了周一上午10点飞北京的航班。首都北京,那是个神圣的地方,渴慕已久,从未去过。而且自己也从未坐过飞机,这都是人生的第一遭。

    此次出差是专程拜访全国建协的副会长徐宇澄,他是全国住宅小区示范金奖评委会的主委。上次陪同钱副部长来深州调研,刘积仁与他建立了联系。建设部的有关司局,孙昭贤已经亲自带班前去拜访过两次。孙主任专门指示房产集团,要在评委的经办层面上下足功夫,做好沟通,必须全力以赴拿下示范金奖。前段时间,荷园小区的创建资料省里初审通过,已经上报建设部。刘积仁这段时间与徐宇澄做了多次联系,这次去主要是请他邀约有关评委专家一起碰头。刘积仁让陆自明准备了六份羊绒衫和六条真丝睡衣,都是深州市的土特产。陆自明还专门去财务科领取了三万元的备用金。这也是他第一次带这么大笔现金在身上,总感觉心里有点惴惴不安。

    周一早上六点半,李师傅开车先到陆自明宿舍门口接他。然后再到杨滨家小区门口,最后接上刘积仁,直奔江南省城机场。陆自明坐在副驾驶,两位领导坐在后座。因为是出差,坐在车里的气氛很宽松,两位领导聊着轻松的话题,陆自明偶尔插一两句话。自上次刘积仁把杨滨的分工与王荣坤对调之后,杨滨感恩戴德,从情感上已经投靠到刘积仁的阵营。王荣坤在班子里的声势进一步式微。刘积仁也渐渐把他当做了自己圈子里的人看待。两人在后座天马行空地随意聊着。

    刘积仁问道:“杨总,上次跟你聊的关于建筑板块的改革思路你考虑得怎么样?”

    杨滨恭敬地答道:“刘总,你上次的思路我是完全赞同的,建筑板块本来就是开发板块的延伸,我们集团有天然的优势。不利用好这个资源,这一块不做起来太可惜了。”

    “嗯,我也是这么考虑的。与其把钱投资到完全陌生的领域,不如做好产业链的延伸,这样不仅风险可控,而且利润可以极化。过去把建筑业务外包到外面去,都是成本,如果我们自己建筑公司可以做起来,那不仅现金流可以并表,而且产生的利润也还是在集团内部。我的设想,如果今后几年全国房改政策彻底施行,全面走向商品房开发道路的话,集团房地产开发的业务量会有一个井喷式的暴增,那么融资将成为一个大问题。到那时建筑公司平台还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一举几得。”刘积仁淡淡地说道。

    “是的是的。”

    陆自明坐在前排副驾驶静静地听两位领导的谈话,对刘积仁佩服万分,这才是领导者的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总是想的很远。他天马行空地想到一九三五年,当我们党在瑞金的苏维埃政权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开始了艰难的长征。遵义会议产生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是党的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在那样深沉的夜幕里,一切希望之光都湮没在黑暗之中。那些信念坚定,心中有光,坚信黎明一定到来的人们是何等智慧而伟大啊!当整个队伍弥漫着失败、沮丧、灰暗的阴云,找不到方向时,正是在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确立了北上抗日,进发陕北延安的路线。一举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领导人的眼光和睿智就是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在陆自明心里,刘积仁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可谓目光如炬,洞若观火,他总是站的比别人高,看得也更远。

    刘积仁谈兴甚浓,继续说道:“喏,前段时间,我让小陆搞了一个改革方案的草稿。小伙子对建筑板块的改革目标提的很高,要争创一流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等级两年上一个台阶,五年达到一级建筑企业的标准。哈哈哈,初生牛犊,后生可畏啊!”

    杨滨陪笑道:“小陆这个目标提的还是很给力的,做事情么就是需要有年轻人这股子劲!敢想敢干!”

    陆自明连忙扭头说道:“刘总,杨总,我这个方案草稿还很粗浅,许多提法考虑不够成熟,还需要斟酌修改。”

    “嗯,杨总说的对,做事情还是要年轻人的劲头。集团改革,就需要小老虎式的干部,不要扭扭捏捏、瞻前顾后,那样怎么推进改革发展呢?”刘积仁没有接陆自明的话茬,继续说道:“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我们常说要敢想敢干,想是干的第一步嘛,连想都不敢想,那还怎么干?目标应该提得高一点,做就要一步一步来踏实干。这就是‘眼要远看,脚要近迈’的道理。”

    杨滨频频点头,说道:“刘总,知易行难哟!目标是提出来了,但做事还得靠人。就这个发展思路,我看那班老人思维只怕是跟不上啊。像小陆这样的年轻人,有思路、肯实干,你要么忍痛割爱放到我条线上来吧?哈哈哈。”

    陆自明听到杨滨这样说,不敢插白,只得扭过头不说话。

    刘积仁笑道:“杨总啊,你怎么挖墙脚挖到我头上来啦?哈哈哈。”

    “哪里啊,刘总,挖啥墙脚?你是大家长,整个房子都是你的!人挪来挪去还不都是在你的屋子里?”

    “哈哈哈。”

    汽车飞驰,八点四十五到达了省城机场航站楼。李师傅把三人的行李物品从后备箱取出后就返程了。陆自明拿着自己的行李背包,双手拎着六份土特产,走进机场大厅。刘积仁推过一个行李车,说道:“小陆,你把东西放在推车上。”“哦哦,好的。”陆自明从未见过这种行李车,把行李和物品放上去,轻松地推着走。跟随两位领导值机、安检,来到候机厅登机口等候登机。

    刘积仁和杨滨在机场的商店内闲逛,陆自明守着行李物件。他把双肩包背在胸前,里面装着三万元的备用金,这是一笔巨款,陆自明不敢有丝毫马虎。过了半小时,刘积仁和杨滨返回。杨滨空手而返,刘积仁买了一本书。陆自明看看是一本周国平的哲学着作《尼采与形而上学》。刘积仁随口跟陆自明说道:“周国平的书还是蛮值得一读的。”陆自明暗暗记下。其实他这次出门,也随身带了一本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飞机没有晚点,准时登机。踏上飞机的登机楼走道,陆自明心情无比激动。迎面是四位漂亮的空姐,彬彬有礼地在舱门处迎接他们。“欢迎登机!”杨滨随手从舱门处报纸堆里拿了两份报纸。三人放好行李,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飞机是小型客机,只有两列座位,每列座位有两个,一个靠窗,一个靠过道。陆自明的座位靠着窗,刘总在他旁边靠过道,杨滨在同一排刘积仁的左手边靠过道的位置。陆自明把土特产放进行李架上,把登山包放在自己的脚下,他不放心,一刻也不能让包离开自己的视线。刘积仁看了笑笑,也没有点穿。

    很快飞机开始滑行,陆自明好奇地望着窗外,心中兴奋地等待着腾空而起的那一刹那。他从未坐过飞机,对于这种能够翱翔在高空的人类先进的机器,总有一种神秘感,甚至他有时忍不住会疑问,真的能飞起来?真的能飞那么高?今天,他终于能够亲身体验这一刻了。飞机滑行到预定跑道,停了下来。陆自明很好奇地感受着一切。突然,一阵巨大轰鸣声响起,发动机全部开足,飞机在跑道上开始快速滑行。陆自明的心也随着飞机滑行越跳越快。最终,飞机头向上扬起,人在座位上往后仰起,飞机离开地面,腾空了!陆自明放在地板上的双脚都不自禁勾了起来,真的飞起来了,他在心中紧张而兴奋地想道:我终于坐上了人类高度科技文明的发展成果!少年时曾多少次仰望划过蓝天的飞机,那碧空中留下的一道壮丽的云柱曾带给自己多少想象和梦幻。今天终于坐上了飞机,总觉得自己还在做梦一样。随着高度迅速爬升,飞机渐渐回归到水平的飞行状态。陆自明把两手从座椅上松开,才发觉两只手心里已全部是汗。

    杨滨坐在对面过道旁,随意地翻着报纸;刘积仁正聚精会神地读着刚刚买的新书,他们压根没有注意到陆自明的激动不安。陆自明透过小小的窗口望去,一望无际的碧空浮云,云朵像一团团棉絮似的布满空中,如崇山峻岭。看了一会,无甚变化,百无聊赖,于是轻轻从背包外侧口袋里抽出余华的小说来读。过了一会,两名空姐推着餐车来过来,轻声询问客人需要什么饮料。陆自明心里有点忐忑,现在口有点渴正想喝点水,但是又不知道飞机上一杯水需要多少钱。只见刘积仁点了一杯咖啡,空姐又礼貌地询问他需要什么?陆自明一时想不好,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我不需要。”

    刘积仁略带惊讶地看着他,问道:“小陆,你不渴么,不喝点东西?”

    陆自明答道:“我不不渴。”

    刘积仁看见他手里的书,问道:“你读的什么书呀?”

    陆自明把书的封面给他看一下,答道:“哦,刘总,是余华的小说。”

    “嗯,余华的小说很不错。《活着》、《在细雨中呼喊》我都读过,文笔轻松幽默,故事引人思考,是个大作家。”刘积仁说道。

    “是的,刘总,我也是读完《活着》之后,才去借的这本书。听说是他的新书,写得依然是很精彩。”

    “嗯,我有种预感,余华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哈哈哈!”

    两人略闲聊了一会读书,陆自明正感到轻松惬意,飞机陡然剧烈摇晃起来。他吓得脸色大变,不知所措。刘积仁笑着说道:“小陆,不要紧张,这是气流影响,一会就好了。你是第一次坐飞机吧?”

    陆自明略显腼腆地答道:“是的,刘总。我原来从没坐过飞机。”

    这时飞机的广播也响起空姐温柔的声音:“飞机前方遇气流发生颠簸,请乘客们不要随意走动,留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卫生间暂停使用。谢谢您的配合!”

    过了一会儿,飞机恢复平静。午餐时间,飞机上提供的竟然是肯德基的鸡腿汉堡套餐,还有一份餐后水果。这一切对陆自明来说都是新奇而印象深刻的。一个农民的孩子,居然坐上了飞机,奔赴北京出差,实在是太令人自豪了。今天的体验必将令自己终身难忘。

    飞机落地后,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目的地。等到宾馆安顿下来已是下午四点了。

    刘积仁电话联系了徐宇澄:“徐会长,我们已经到北京了。晚餐您看怎么安排?”

    “哦哦,刘总啊,那就到我家附近的小饭店用餐吧。我这边其他叫了四个专家,一共五个人。”徐宇澄操着一口纯正的京腔说道。

    “好的好的,那你把饭店的地址和名字发我,我们先去定个包厢。”

    “这样,包房我已经预定好了,你们直接过去就成,等会这里下班了我们过来碰头。”

    “好的好的。”刘积仁用笔记下饭店的地址和名称。

    三人出门叫了一辆出租车,赶去饭店。

    这是在胡同里的一家不起眼的小饭店,挂着一张古色古香的牌匾“天泽园饭庄”。牌匾是一位京城书家写的,落款是爱新觉罗,陆自明斜挎着小背包,手拎着几份土特产,仔细观摩打量,想象着书家每一笔起笔、结字的整个书写过程,感觉龙飞凤舞,哗众取宠,其实书法水平不过尔尔。整个作品气韵、章法、结字虚张声势,笔力绵软,乏善可陈,难入方家之眼。陆自明摇头笑笑,走进去规模不大,大厅里没有几张桌子。一位服务生见他们走进来,满面堆笑恭敬地说道:“各位领导好!你们用餐吗,有没有预订?”

    刘积仁看看,这个服务员长得蛮机灵的,一看就是八面玲珑的主,答道:“徐会长预订的包厢!”

    “哦哦,好的好的,里边请!菜是徐会长配好的,你们看需不需要改一下菜单?”服务生问道。

    “那不必了,就按他的口味来!”刘积仁说道。

    三人走进包厢。包房不大,正中挂着一盏仿制的古典宫廷吊灯,下方摆着一张八仙桌,放着十张红木椅子,墙上张挂着一幅宋代山水的劣质仿制品,档次不高,印刷得比较粗糙。陆自明看看这个环境,不要说与预想的京城大饭店的印象大相径庭,即使和深州市的中档酒店相比也逊色不少。确实是一家普通的小饭馆。杨滨笑道:“徐会长还是蛮客气的,安排这么个地儿,替咱们省钱了!”刘积仁和陆自明都笑起来。

    等了个把钟头,徐宇澄等五人陆续来到饭店包厢。客人依次落座,服务生进来问道:“各位领导,你们喝什么酒?”

    刘积仁客气道:“喝好点的酒吧!”

    徐宇澄笑道:“既然刘总这么客气,那就上点好酒。”

    “我们这里除了外面销售的各类酒水,还有自家做的人参鹿茸虎骨酒,按照同仁堂的配方泡制,十全大补,很滋补养生的,各位领导要不要试试?”

    刘积仁望望徐宇澄,等待他的指示。徐宇澄点头道:“既然是十全大补,那咱们也喝点吧!”

    “好嘞!那我通知上菜了!”服务员应答着退出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