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转机(一)
第一百八十三章 转机(一)
最开始的时候,因为依旧不愿意两败俱伤,骆家军从驻守了数月的城镇退兵,他们退,庆元帝便命人进,一退一进之间,当时兵不血刃占下之处几乎尽数恢复原样。因为这样的做法,骆家军士气大损,虽不至于有逃兵存在,但众人心中已经都开始觉得茫然,如果折腾了近一年一切都还和原来一样的话,那么再折腾下去还有意义吗?会不会到了最后,他们依旧还是和原来一般,任人宰割?
这样的疑问,骆狰其实也有,直到避无可避,在与过去曾经的同袍于战场之上兵戎相见的时候,骆狰最开始是留了手的,因为过去的情谊,但当对方刀刀都往他致命之处走,丝毫不愿给他一点儿活路的时候,骆狰才陡然清醒过来,战场之上从来都只有敌我之分,其余任何,皆是多余。
“爹!”
“嗯,回来了?”骆狰身上的伤并不太重,让他无法释怀的,是那人临时之前的眼神,并不是刻骨仇恨,而是释然,显然他并不惧死,反而更像是求死。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骆狰想了很久,都没有能想出缘由来。
“爹,您下命吧,咱们尽早攻入京城,平定天下。”
若是对战的是番邦外敌,那么骆狰不会有任何犹豫,胆敢犯我疆土者,杀无赦!正因为同时隆熙朝之人,骆狰才有了妇人之仁,想尽可能地减小伤亡,这一点上,不论是骆铭还是楚恒,都是赞同的。毕竟他们这么做不是因为雄霸天下的野心,只是想掌握自己的生死罢了。
“怎么突然?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骆狰很快想到,骆铭是从京城而来。“父亲,咱们当时都想错了,既然走了这条路,有所牺牲是难免的。”区别只在于牺牲的是谁,战场上刀剑无眼,一旦认真对战,那便只剩下你死我活了。“拖得越久,只会将更多的人牵扯进来。”
回来的一路之上,骆铭想了很多,便是他们的犹豫不决,让庆元帝有了喘息的机会,这才有了如今的祸事,如果当时不管不顾,直接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然而现在假设什么都为时已晚,一切都要重头来过了。
事已至此,骆家军已然没有退路,便是此刻骆狰和骆铭等人引颈就戮,骆家军的一众将士只怕也难逃一死,既然如此,他们便不该有任何顾忌了。
得到骆家军‘节节败退’的消息,庆元帝高兴之余,多少是有些后悔的,后悔没有能早些想到这样让他们尽心尽力尽忠的法子,让早就本该覆灭了的骆家军又存在了这样久,差点儿就成了真正的心腹大患。
“……让他们趁胜追击,谁能取来骆家父子的项上人头,朕给他加官进爵。”然而已经不会这样的机会了。
御桌上放了一摞战报,败多胜少,败是惨败,胜是惨胜。庆元帝捂住了胸口,最近他每回动怒,心口都会闷闷地疼。待稍稍缓过来之后,庆元帝回首看向挂在身后墙壁上的隆熙朝版图,那大片疆土都是先皇出生入死打下来的,今日却要毁在他手上了不成?千百年之后,后世的人会如何评价他这位帝王?会不会说他庸碌无为,不但没有扩大先祖留下的疆土,反而连自己的皇位都保不住?
光是想想罢了,庆元帝都睚眦欲裂,这样的事,坚决不能发生在他身上,“来人!”
=======分割线=======
城墙之上,萧将军迎风而立,直至有人在他身后出了声,“将军!”“探查清楚了吗?骆家军离咱们这儿还有几日路程?”
“按照他们此刻的速度,应当还有三四天。”
“三四天啊。”萧让闭了闭眼,“行了,你下去吧。”
“属下还有一事禀告。”
“说!”
“这是圣上着人送来的,说是让将军亲启。”
“什么东西?”
“属下不知。”事实上,他是不敢知,此刻天气虽然渐凉,但总体来说依旧还是热的,而这个盒子之中散发出来的气味,让人不得不有不好的猜想。若不是这个盒子太过狭小,他都要猜测里头是否放了个人头。
多年沙场征战,萧让觉得这世上已然不会有什么事能击倒他,但这也只是他的以为罢了。任谁看到盒中之物,只怕都没法淡然处之,那是两截血淋淋的手指,大约因为被砍下的时间不算太短,血液已然不是鲜红的颜色,而是呈现一种干涸的暗红色,但血迹,气味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两截手指的主人。
——
“又在写信?也寄不出去,有这时间,不如好好休息一下。”
骆铭回过了头,身后是胡子拉碴的楚恒,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不修边幅的楚恒了。
“睡不着。”身体其实已经很是疲累,好像根本不用躺下,坐着就能睡着,但真当躺平之后,脑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很多场景,即便真睡着了,也会很快被惊醒,觉得自己不是身在安全之处,而还是处于随时可能丧命的战场之上。
“睡不着啊?我也睡得不好,这白天打仗,晚上梦里也不消停。我这手,都酸的抬不起来了,你居然还有力气写信?”原来觉得行军的时候是最累最无趣的,现在却颠倒了过来,巴不得行军的时间能长一些,再长一些。
闻言,骆铭但笑不语。骆铭不想说的是,他之所以写信,不是为了寄出去,而是为了以防万一,于战场之上,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会毫发无伤,最近面对了太多的生死离别,即便是他,也忍不住会想,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马革裹尸之人。如果是的话,他总得留下只言片语给她,这样或许,她就不会那样生他的气了?但也只是或许罢了。
“萧将军……伯父好像与他交情匪浅,这一回的战事,只怕……”
“那也得打。”
“我知道。”庆元帝的做法,逼得他们不得不兵戎相见,“就是听说萧将军性子很直,不会拐弯。”硬碰硬,便意味着更多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