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司马枭
东魏屯兵边境,皇帝决定发兵三十万与东魏决战,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大渊。
边境,关外大营。
三十万大军跋山涉水,历经半月,终于赶到了此处。
原本这座大营修建就是为了防备东魏,所以这里也驻扎了十万精锐。
如今与赶来的大军合并,共有四十万大军。
军营内,李如虎作为这次主战的统帅,正看着地图,与将士们商议该如何行军。
“东魏这次屯兵也有三十万,几乎是倾全国之力,要跟咱们拼了。”
“说来也奇怪,东魏的国力不比咱们,那司马枭为何敢如此豪赌,直接压上全部家当,赌上国运了?”
李如虎低声念叨着,在场的将士们也很不理解,想不明白。
只能望向在场唯一的军师,毒士贾诩。
“呵呵,诸位将军不必多想,原因其实也简单。”贾诩轻笑,为众人解释。
“司马枭乃武将篡位的乱臣,虽然看着武力成功夺位,但国内的读书人们定然不会信服。”
“两者间有矛盾,司马枭能用且唯一的办法就是杀!”
“但他不能杀光所有读书人,久而久之双方的冲突越来越大,他需要一个对手来转移这种矛盾。”
“只有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才能转移这种矛盾,因此他才急不可耐的进攻大渊,既能满足他开疆拓土的野心,也能暂时稳定国内的形势。”
贾诩一番解释,众人才明白过来,简单点说就是两个人有仇,想要停手的办法,那就是找一个能让两人放下成见,共同对付的敌人。
大渊成了这样的敌人。
明白其中缘由后,李如虎继续给将军们分析双方的战局。
“这次陛下给的三十万大军,大多是帝国精锐。”
“骑兵五万,步兵二十五万,在士兵的战力上,咱们要强于东魏。”
“打赢这场仗不难,可要是灭了东魏,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军队需要远赴他乡作战,地理环境咱们不熟悉,粮草供给这些都需要提前安排。”
“所以我决定,咱们也先屯军边境,与东魏士兵相望,趁着这个时间搜集情报,规划出一条完整的行军线路。”
“先保证粮道的通畅,再大举进军!”
李如虎身经百战,又颇有统帅天赋,思路无比清晰,这样的作战安排连贾诩都忍不住点头认同。
在他的吩咐下,将士们开始按计划行事。
另一边的东魏军营内。
最中心的营帐中,一众东魏将领,不下十多人整齐的坐在帐内。
帅案的位置,坐着个身形高大的中年男人,眉眼间威严逼人,腰间悬着天子剑。
毫无疑问,这位就是东魏皇帝司马枭。
他居然御驾亲征,大渊的情报并未搜集到这一点。
“陛下,根据斥候探来的情报,这次领兵的是李家兄弟,还有个叫关羽的。”
“他们都是大渊小皇帝的心腹重臣!”
司马枭看着面前的地图,听着身旁人的汇报,他低声笑道:“李二凤也真是后继无人,生的儿子都不咋样。”
“一个在牢中自戗,然后又选了个废物太子当皇帝,真是晚年昏庸了。”
对于李鼎,司马枭极其的看不上眼,早前还是东魏大将军时,他便有所耳闻。
七国中最强的大渊,太子是个昏庸无道的蠢蛋。
这样的人将来继承大统,大渊也就走到头了。
因此,他才迫不及待的出兵,想要吞并大渊。
谁知,他的话令身旁的一位将军面色凝重,低声劝道:“陛下,还是谨慎些好。”
“李二凤的威名咱们都知道,说他晚年昏庸到选个蠢蛋做皇帝,我是不太信的。”
这话出口,司马枭沉默了,确实如此。
倘若让李二凤再年轻个二十岁,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出兵侵犯大渊国土。
对于他们这一辈人而言,李二凤这个名字宛如天穹,压在所有人头上。
文治武功,乃当世第一人,别说他司马枭,就是六国的帝王加在一块都比不上。
“伯渊说的不错,是朕太过放松了,朕错了…”
因为一个人的话,司马枭当着将领们的面主动认错,这是很反常的。
之所以能让皇帝,并且是性格火暴的司马枭如此,是因为眼前的人也是当代人杰。
赵伯渊,东魏军中的二号人物,威望仅次于司马枭,能力却是远远胜过。
十五岁从军跟着司马枭,在与周边诸国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大放异彩。
曾经更是有过三千人屠灭三万人的逆天战绩。
十倍斩敌,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不言而喻。
不是真正有勇有谋的猛将,绝对做不到。
也正是有这样的属下,司马枭的军功才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最终鸠占鹊巢,成功篡位称帝。
可以说,这东魏天下有一半是属于崔伯渊的。
所以说,二人既是君臣,也是至交好友。
“那依伯渊看,这一仗咱们的胜算如何?”
崔伯渊想了下,给出了谨慎的答复:“不好说,若是换做别国,我敢断言胜算有六成。”
“但大渊国力强盛,仗没打之前,我也没多大把握。”
“毕竟那领兵的李家兄弟俩的父亲,可是大渊曾经的军神李锦绣。”
“虎父无犬子,胜负难言啊!”
听到连他都对战局结果不太明朗,其余的将军们眼中顿时多出一丝愁绪。
感觉到将军们的凝重,司马枭敲了敲桌子,朗声笑道:“哈哈哈,我的将军们这都是怎么了?”
“曾经个个意气风发,如今倒变得畏首畏尾了。”
“咱们什么硬仗没打过,难道会怕几个毛头小子吗?”
“胜负如何,打过就知道了。”
“传朕旨意,五日后大军跨过云山,全军进入大渊地界。”
“开战!”
“诺!!”将领们纷纷起身,应声道。
随着旨意下达,东魏三十万大军开始行动,将士们擦拭铠甲,兵器,为两国的第一战做着准备。
很快,五日晃眼便至,清早的阳光洒落,东魏军队开始行军,朝着云山而去。
如此声势浩大的阵仗,消息也传到了大渊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