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施州城下:红巾军的绝妙计策(3)
韩娥又问起了土司覃川隆的情况。谭仲友回答说:“向绍荣一贯歧视少数民族,处处削弱土司的实力。因此,覃土司早就心怀不满。”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向绍荣政策的不满和对土司的同情。
韩娥听后十分高兴,她知道这些信息对红巾军来说价值连城。她令人好生优待谭仲友,她的心中已经开始筹划着如何利用这些情报,为红巾军的胜利铺平道路。
韩娥骑上了她那匹乌骓马,这匹马毛色光亮,步伐矫健,是她战场上的忠实伙伴。马蹄急促地敲打在泥土上,掀起了一阵阵尘土,韩娥快马加鞭,向着元帅明三的营帐奔去,她的心中充满了急切和期待。
到达营帐后,韩娥向明三详细报告了谭仲友提供的情报,以及向绍荣粮草库的具体位置。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她的认真和负责。明三的面容坚毅,听到韩娥的报告后,他十分高兴,褒奖了韩娥一番之后,令她将谭仲友带来,他要亲自询问落实。
不久,谭仲友在韩娥的陪同下被带到都元帅府。他的身影略显紧张,但在韩娥的鼓励下,他稳定了情绪,又将其所知详细说了一遍。明三听着谭仲友的话,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是在心中筹划着对策。
随后,明三定下了分化瓦解施州军队的策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决断和智慧。对韩娥如此这般地密授了他的瓦解之策,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信任和期待。韩娥听着明三的计划,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的重要性。
韩娥奉明三帅令,拿着明玉珍任命覃川隆为恩施土司、宣抚使的任命文书和印信,在谭仲友的陪同下,带着小梅、何黑牛来到了土司府徐家寨。
徐家寨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寨门古朴而庄重,寨墙由巨石砌成,显得坚固而威严。韩娥的到来,无疑将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希望和变化。
青龙山的怀抱中,坐落着一座颇具特色的山寨,它仿佛是大自然的宠儿,被群山温柔地环抱。山寨的建筑是典型的吊脚楼,它们巧妙地依着一块巨大而倾斜的石板而建,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五道溪流从铁甲山顶的龙洞潺潺流出,清澈见底,宛如五条白玉链,优雅地从寨子两侧流过,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在这片宁静而美丽的地方,覃川隆以土司的身份,十分友好地接待了谭仲友和韩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真诚与热情,拿出了土家油茶汤来招待他们,这是一种传统的土家族饮品,香气四溢,让人感受到土家人的热情与好客。
韩娥的面容清秀,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首先肯定了覃土司保境安民的政策,接着详细介绍了大宋陇蜀王废除元朝民族歧视政策,实行所有民族一律平等的举措;废除元朝苛捐杂税,定赋税为十取一,取消劳役等政策。她的声音温和而有力,每一句话都透露着对新政策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期待。
覃川隆听了韩娥的介绍,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对这些政策十分赞同。他坚定地表示愿意归顺陇蜀王,将土司兵交给明三元帅调遣,同时高兴地接受了大宋陇蜀王明玉珍发布的任命文书和印信。他的面容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土司地区未来的繁荣与和谐。
收服了覃川隆后,韩娥将注意力转向了招降谭登。她带着谭仲友在陇蜀王管辖的部分地方走了一遍,让谭仲友亲身了解到了明玉珍所实行的利民政策,以及受到百姓拥戴的真实情况。谭仲友的眼中逐渐充满了敬佩与认同,他的心灵被这片土地上的新气象所触动。
随后,韩娥来见明三,禀报了瓦解策略的实施情况,并谈了下一步的打算。她请求明三给谭登写一封劝降信。明三在亲笔信中,言辞恳切,他说陇蜀王希望谭登能够深明大义,献城投诚,化干戈为玉帛;接受恩施宣抚使司都元帅府的官职,乃是施州百姓之福等语。他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一笔都透露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统一的坚定信念。
韩娥随即释放了谭仲友,希望他把亲身见闻讲给谭登听,同时转交明三给谭登的亲笔信。谭仲友全部应允,他的眼中闪烁着感激与期待,高兴而去。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路的尽头,带着新的希望和使命,走向未知的未来。
在施州城的阴影下,副元帅谭登心怀不满,他的面容刚毅,眼神中却隐藏着一丝忧虑。因为对芝麻李的俘获分配不公,他托病没有进城,心中对向绍荣的不满如同暗流涌动。向绍荣要求覃川隆派人前往徐家寨联络谭登,命令他出兵,从后方袭扰明三的军队。同时,他命令谭登率一千人驻守清江码头,保卫粮草,同时看押芝麻李等被俘官兵。
明玉珍的招降条件,谭登是知道的。他的内心,其实早已渴望归顺大宋,只是慑于向绍荣的权威而不敢表露。向绍荣的阴险为人和强势排挤,让谭登早就心生反意,想去投奔明玉珍,但时机未成,所以他一直隐忍不发。
谭登深知守卫粮草的责任重大,一旦有失,不仅会动摇全军,自己的人头也将不保。更让他头痛的是,芝麻李那二千多人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叛乱。向绍荣的居心叵测,谭登心知肚明,但又不敢违抗帅令,只好硬着头皮前往粮草库。
在清江码头,谭登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他站在码头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这意味着要面对巨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