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伐燕
天子同辇。
公主驾车。
来到了燕国之后的杨束,受到了最顶级规格接待。
晚宴上。
燕帝举起酒杯,言辞恳切。
“杨师,朕万万没想到秦妙善竟然会对你下通缉令!”
“你的那一篇出师表,虽然已被那昏君烧毁,却也已流传七国,您为大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在是令人钦佩呀!”
杨束苦笑连连。
如果不是自己留的那一份出师表,或许还不至于让王尚书身死。
“终究是些许浮名罢了,当不得如此盛赞!”
红霓笑了一声。
“老师平时就是谦虚,若非老师独自支撑,这些年来给大秦东拼西补,以秦妙善的昏庸,恐怕秦国早就已经灭亡了!”
“那秦妙善,也早已成为亡国之君!可笑她竟如此不辨忠奸,听信朝堂传言,妄图迫害老师!”
燕帝看到自己女儿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杨束身上,心中隐约有了猜测。
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朝着杨束恭敬地行了一礼。
“杨师,我燕国虽居北疆苦寒之地,但也有包藏宇内之心,囊括四海之志!”
“我大燕儿郎,人人都是悍不畏死之士,满朝文武也都是忠贞之人,何尝不能统一七国,平定天下?”
“若是杨师愿意辅佐我大燕,朕愿意封你为一字并肩王,拜为国相!自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绝不像秦妙善那样出尔反尔!”
看着比自己大的足足几十岁的老燕帝,颤巍巍地说出这一番话,杨束心中自然无比感慨。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的能力,也都知道自己的忠心。
可偏偏秦妙善就是不知道!
罢了罢了,过眼云烟罢了。
杨束急忙上前,将燕帝搀扶起来。
“陛下何至于此?我久居庙堂之上,如今好不容易得了清闲,只想好好地休息一番。此事还是日后再说吧。”
杨束并没有立刻答应燕帝的请求,他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秦妙善会幡然醒悟吗?
她还会将自己请回去吗?
红霓看到杨束并没有直接答应父皇的招揽,神色有些黯淡。
不过她很快打起精神来,笑着替杨束解围。
“父皇,老师刚刚罹逢大难,如今好不容易来我燕国安稳下来,先让他休息一段时间吧!”
燕帝笑着拍了拍脑袋。
“此言是极!朕也是年纪大了,只顾着操心国事,倒忘记了杨师一路走来颇为辛苦,还是先带我们蓟京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
随即他立刻转过头来看向红霓。
“这段时间带着杨师在咱们国都好好地转一转,也体会一下我们燕国的风土人情。”
红霓笑着点了点头,看向杨束的眼神中带着一丝莫名的意味。
这几天,她一定要让老师从悲伤之中走出来!
…
大秦朝堂。
看着李国忠呈上来的这份情报,秦妙善将手中的奏折,撕了个粉碎。
她凤眼圆睁,双眼之中带着一抹赤红和疯狂。
“果然…他果然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朕这么多年来一直将其视为夫…视为国之柱石,以礼相待。”
“可他,竟然选择远走燕国,朕早就劝说过让他和那燕国的女弟子断了瓜葛,若是早日将那贱人诛杀,倒也省却了今日麻烦!”
她可以接受杨束去任何一个国家避难,却无法接受他前往燕国!
从大秦赶往大燕,若说期间没有红霓的帮助,秦妙善打死都不信。
一想到杨束现在正在燕国都城,和那红霓在一起煮酒烹茶,风花雪月,秦妙善差点呕出血来!
杨束!你还敢说,你只把红霓当徒学生吗!
“,立刻出兵,东征燕国!”
李国忠大喜过望!
他将杨束逃往燕国的消息告知秦妙善,就是为了将其激怒,进而大动兵戈!
唯有如此,他才能顺利将军权掌握手中。
日后,便是做那乾坤易鼎之事,也会容易许多。
“陛下圣明!以我大秦之国力,横扫六国绰绰有余!就让燕国成为我们第一个踏平的国家吧!”
李国忠立刻恭维地说道。
可其他一众大臣,却一个个大惊失色。
先前,纵然是杨束将大秦经营得国富民强,但仍不敢保证能吞并六国。
现如今,杨束已然奔赴他国。
大秦内部,一片狼藉。
谈何覆灭六国?
“陛下,万万不可!覆灭六国之语,杨束在的时候,咱们或许还可以期待一下,而今,国内无一可用之人,覆灭六国谈何容易?”
“而今我大秦局势一片狼藉!外有楚国虎视眈眈,不日就要率领大军攻伐我大秦;内有天灾不断,洪涝滂沱,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哪有国力攻打他国?”
“还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万万不可在此时空耗国力呀!”
朝堂官员们,个个都是明事理的人。
大伙纷纷跪倒在地,苦苦哀求。
祈求秦妙善,不能兴不义之兵!
可百官们的劝谏,反而让秦妙善越发愤怒。
“荒唐至极!尔等一口一个杨束,难道朕没了杨束之后,就要亡国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大秦的天下,到底是姓秦还是姓杨?我看你们真是糊涂了!传朕旨意,户部尚书准备粮草辎重,若是国库空虚就向百姓课征燕税!”
“十日之内,出兵伐燕!”
秦妙善挥舞着龙袍,语气越发地癫狂起来。
“,不知你可有举荐之人,能为朕分忧,领兵覆灭燕国?”
而今朝堂之上,除了李国忠以外,好像也没有秦妙善的可用之人了。
几乎所有的朝堂官员,都心系杨束。
丝毫不把她这个女帝放在眼里。
李国忠满面春光,他等的就是秦妙善这句话。
“陛下,大将周通,战功赫赫,威名远扬,若是以他为主帅,率领三军征伐燕国,必定能尽全功而返,将燕国皇室屠戮一空,把叛贼杨束绑回来,消解陛下心头之恨!”
李国忠拱手行礼,信心满满地说道。
周通?
秦妙善思虑良久,脑海之中对此人却并无印象。
不过此时的军中大将,绝大部分都是杨束一手带出来的,一旦上了战场,恐怕会临阵倒戈。
除了李国忠举荐之人,她已无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