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礼相迎
古道马迟迟,高柳乱缠嘶。
杨束的心都在颤抖。
王尚书忠贞为国酬,历经大秦三朝帝王,辅佐金銮四十余载。
放在任何一个国,都是帝王需降阶相迎的人。
杨束与之共事多年,深知其为人。
从不以资历压人,更不以身贵为恶。
若说天底下有一等一的好人、善人,王尚书定然名列其间。
杨束接过红霓递过来的手绢,擦去嘴角鲜血,心口却还在隐隐作痛,难以自持。
“老师,那昏君已然疯魔了!咱们马上就要到燕国地界,去了燕国,我父皇一定会降阶相迎。”
“你我师徒二人,定可为王尚书复仇!”
尽管秦妙善的昏聩之举,对燕国而言乃是天大的好事。
可看到杨束一副悲痛欲绝之状,红霓忍不住心痛起来。
老师到底是为王尚书之死而悲戚愤怒,还是为秦妙善的昏聩而神伤?
抑或是二者兼有?
“莫非,老师心中还是惦念着秦妙善吗?”
红霓轻咬嘴唇,嫉妒、不甘、委屈,种种情绪,一一涌上心头。
听得此言,杨束愣了一下。
自己到底为何激动吐血?
他闭上眼睛,思虑良久。
“或许,王尚书之死乃是奸相李国忠进献谗言所致。秦妙善终究还是太过偏颇,喜听一家之言。”
红霓叹了口气。
她就知道,杨束肯定还对秦妙善心存希望。
明明如此聪明的一人,怎么在面对秦妙善的时候,反而没了主意呢?
“此事真相如何,日后老师自然清楚。但那昏君对老师的通缉,可是做不得假的。”
“老师或许还记得与她相识于微末的情谊,但那昏君可从来都没有记得老师的功劳!您,不该对她有太多奢望的。”
红霓说完之后,马车里便陷入久久的沉默。
红霓都能看出来的道理,杨束如何不知?
可,这么多年的感情,总不是说割舍就割舍的。
燕都,蓟京。
老燕帝看着女儿送回来的密信,浑浊的目光顿时变得清明起来。
“起驾!起驾!朕要去朔州!去边境!”
群臣惶恐俯首。
“陛下!您年事已高,龙体欠安,正是安心在皇宫之中养病之际,怎能轻动?”
“不知陛下有何事,竟需亲而往之?”
“臣等虽不器,愿为陛下奔走!”
燕帝因情绪过于激动而面露酡红之色,如同醉酒般,猛烈咳了几声。
但他目光烁烁,神采卓绝!
“杨束被秦妙善下令通缉追杀,君臣决裂,而今已在红霓的带领下,不日便可投奔我燕国避难!”
“此等天降救国之臣,旷古王佐之才,如非朕亲临迎接,岂不是让我燕国背上一个不尊人才的骂名?”
“让你们替朕相迎?谁又可代表朕?是那几个不成器的孽子,还是你们满朝衮衮诸公?”
此话一出,站在最前列的大皇子脸色愤懑。
却又不敢反驳。
燕帝膝下子嗣,虽性格敦厚温良,却没有一个可用之材,这才让年纪轻轻的红霓领兵出战。
后来红霓拜杨束为师,燕秦两国虽少了战争,但每年却需要缴纳大量的“岁币”,换取和平。
燕帝本指望着红霓学成归来,带领燕国再次走向富强的,没想到红霓反倒给自己请来了一尊大神!
群臣心头巨震!
前些年,大秦和大燕之间战争无休,燕国群臣都被杨束给彻底打服了!
若是此等猛人原以为大燕效力,相信用不了几年,大燕便可朝着七国魁首的位置伸伸手了!
“臣等这就去准备车架!”
“陛下,以何礼相迎?可需要准备三牲?百官要跟您同去吗?”
看着群臣们着急忙慌的样子,燕帝捋着花白的胡子。
“准备好三牲五畜,以国君之礼相迎!百官随朕同行!见了杨束之后皆称杨师!”
“若将来红霓即位成为大燕女帝,杨束者,天子之师也!尔等称一声杨师倒也不过分!”
当下,燕帝朝政也不管了,带着朝堂百官朝着朔州进发,仪仗队、侍从,连绵数十里!
可惜他们来得还是有些太早了,到了朔州之后才得知,杨束得在第二天才能抵达。
燕帝倒也不着急,安排人直接在边境线上了搭建了行帐,在帐中苦等一夜!
翌日清晨。
远处突然传来了阵阵马蹄声。
燕帝急忙步履蹒跚地走出帐外,眺望远方。
可眼前的这一幕,却让他呆立在原地!
只见一道车水马龙,绵延成线,足足盘亘了几十里路,宛如大军一般,阵列前行!
如果不是领头的马车,打着“杨”的旗号,燕帝还以为是敌国派兵攻打他们燕国了!
“陛下!恐怕有诈啊!”
“杨束既然被秦妙善通缉,理应偷偷摸摸逃到我燕国来才对,怎么会如此明目张胆,带着这么多人一块来?”
“说不定是打算赚开咱的城门,意欲发动战争啊!”
群臣十分惶恐。
他们早就已经被杨束给打怕了,而今看到杨束带着如此多人前来燕国边关,焉有不惧之理?
“慌什么?你们没看到这些车驾都拖家带口吗?甚至还有不少妇孺老幼,怎么可能是来打仗的?”
“勿要多言,备好三牲五畜,随我一同迎接杨束!”
燕帝也不坐马车,在几名太监的搀扶下徒步而行,直至来到杨束的马车前。
红霓先从马车上走了下来,眼眶泛红地看着自家父皇。
她离开燕国也有几年的时间了,想不到父皇已然苍老至这般模样。
可没想到,燕帝开口的第一句话竟不是关心她,而是急切地询问道:
“杨师可在?”
只见一位面色苍白,神情俊朗的男子,走下了马车。
他笑着朝燕帝拱了拱手。
“陛下,当不得您一句杨师。”
“承蒙陛下在此久候,奈何秦国之中不少百姓愿意随我一同前来,拖家带口之下,路上行程难免耽搁了许久。还请陛下勿怪。”
杨束向他解释道。
燕帝和群臣,这才反应过来马车后跟着的长长队伍是怎么回事。
他们一脸钦佩地看着杨束。
天下竟有人能得民心到这种地步,足以见得杨束在大秦之中多行仁政,早已博得百姓的认可!
“备三牲,奏钟鼓,迎杨师!”
燕帝一脸兴奋地说道。
“吾等参见杨师!”
百官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