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我可以融合万物! > 第101章 显得分外肃穆

第101章 显得分外肃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贾东旭,还不赶紧感谢班长的救命之恩?要是他晚一秒钟,你就失去双手了。”

    “对呀! 贾东旭,你是在工作还是在睡梦行走啊?”

    “据我了解,他家里有一位貌美的妻子,估计是夜里熬夜过多没好好休息吧。”

    “哈哈,很有可能嘛!”

    本是一片庄重氛围下的现场突然因此话语轻松了一些,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然而贾东旭却笑不出。

    疼痛和震惊之下,听见大家的讨论,回过头想想之前的自己确实有点冒失。

    此刻在同一时间,

    研发部办公室。

    万兴邦接待了来自军事机构的重要访客。

    “同学们注意哦,现在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杨将军,”

    “杨将军,这便是研发了新型穿甲炮弹的工程师——万兴邦,同时也是我们的轧钢厂技术研发部门的主任”

    团队领导为双方做了介绍。

    令万兴邦吃惊的是来人竟是位将军,大约五十来岁样子硬朗,仅微有白发不易察觉。

    他行了个庄严军礼!

    杨将军为万兴邦致以正式的敬意:

    \"万主任,非常感佩您研发的新武器对于增强军事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杨将军神情肃穆庄重。

    “杨将军,这一切都是分内之事!”

    即便未曾经过正规培训,万兴邦仍旧回了个标准程度不高的军礼以表尊敬之意;尽管不算专业却满含认真态度。

    “万主任,有个关于您的研究的问题我一直感到疑惑。”

    “您的这种穿甲弹,据演示,最大有效射程可以达三公里之遥,并且可以在演示下精准地击中该范围内目标;可是当兵士实际应用射击时,精确度就会大幅度地下降无法做到准确定标靶。我想请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于杨将军的这个问题很是困扰他的心结。

    精狙是一种需要极其精确瞄准的武器,打击的目标极为精确,如果没有精准命中,其威力再大也无济于事。“杨将军,在回答您的问题前,我想要先问您一个问题:精狙  的飞行是否需要时间呢?” 万兴邦开始提问。

    “那当然需要时间!”杨将军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直接回答道。

    对于如此简单明了的问题来说,哪还需要去深入考虑。无论精狙  的速度有多快,从扣动扳机发射  到最终命中标记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个极短的飞行时间。

    “接着我还有个问题想要问你: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射击的距离各是多远?也就是说,精狙和普通  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呢?”

    “近距  武器比如这种  通常的射击距离可能只有几米到十几米甚至数十米之内;相对而言,普通的精狙射程要更远一些,一般在一两百米之内。”

    “这两种  的出膛初速度各是多少呢?”

    \"  弹的初速大概是三、四百米每秒,而精狙弹初速较高,大约是五、六百乃至六七百米每秒。\"

    杨将军不清楚万兴邦为什么要问这些基础问题,不过他仍然配合给出答案。

    “因为  弹的初速度为三至四百米每秒,并且是在数米乃至数十米的距离  击。  飞行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了。可以说  是在沿直线飞行的。”

    “精狙的出膛速六七百米,即使是在一二百米的射距内,这样的飞行时间段影响同样不大,也可以认为它在沿一条直线射击。” 万兴邦归纳总结。

    其他的人包括杨将军也同意这种观点。人们常说即便是仙人,也不可能避开那道疾驰的流火光芒。这正是  弹之极速的写照:只要你一见到枪响火光,就已经太晚,无法及时闪避。

    \"但我设计的精狙和情况不同。\"

    “精狙  初速九百左右, 对于一个相距三公里的目标来说,  至少也需要三秒才能飞越这样的距离。”

    \"而且在这同时还会受到诸如重力、风吹以及大气湿度等多个方面的影响,都可改变其轨迹。“

    \"以我们最熟悉地球重力来说,如果将一个物体松开手放任自由落下,让我们来看一看,仅三秒钟之后它的掉落距离究竟有多少。这个时候,精狙所走的就是一段曲线路线。”

    \"如果你依然还是依据之前的笔直路线标准,怎么能够确保准确性?”\"距离越长,用这条规则就会使得偏差愈大。”

    接着, 万兴邦进行解释。

    当其他  理解了他的道理后却也开始【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手册里的内容,分开来看他都认得,不过就是文字,加上一些符号,但凑在一起就看不懂了。

    “「你看得懂吗?」”

    杨将军将手册递给了旁边的人。

    旁边的人看了一会,摇了摇头,又传给了下一个人。

    三分钟后。

    手册重新回到了杨将军的手上。

    没有人能够看得懂。

    “万主任,可以解说下手册的内容吗?”

    这问题让杨将军更加头疼。

    “手册中记述的都是一些射击的基本知识,再加上几种常见的计算式。”

    “计算项目包括如何受地心引力、风速、湿度的影响及其它会对飞行轨迹产生的变化。”

    “学会之后,提前做好计算,即使目标位于三千米外也能准确命中。”

    万兴邦解释说。

    听完解说,杨将军苦笑着点点头。

    现在正值六十年代初,新中国尚未进行全面教育,社会整体文化程度较低,

    士兵当中也有类似情况。

    多数士兵恐怕无法看懂数学方程式。

    于是杨将军将实际情况说明了下。

    \"这是我考虑欠周了!\"

    这让万兴邦顿悟到了。

    他自己来自于更为发达的时代,那时候的任务需求有基本文化水平,

    更有不少大学生加入军队的经历。

    书写手册时,他忽略了此时的文化状况,才导致写出手册大部分人都不易懂。

    \"杨将军别着急,我思考一下。必定会有解决方案的。“

    “我有了主意,两个解决方案可供参考。”

    \"一种方式是设立培训班。”

    \"手册里的公式数量不多,只需要举办一个简单的临时培训班,让战士掌握使用技巧,不必深究原理。”

    \"我估计大约半个月内,战士们就能初步学会计算。”

    这就是万兴邦的提案。

    \"半个月就可以学成?\"

    \"非常不错!\"

    \"这个时程并不冗长。”

    杨将军稍稍放宽心些。

    \"另外一种办法是什么\"

    杨将军发问。

    “另一个选择则是增设人员岗位,以两人为单位行动,一位负责射击,另一位专职观察外部因素。“

    \"让善于射击者担任射击任务。”

    \"计算部分则由较缺乏此长技的人担任。”

    以上即是万兴邦提出的第二个建议方案。

    \"对于第一种方案是否要进行培训班取决于选择性, 对于第二种方案则是必要选项,因为必须保证两人小组协同。”

    \"射手射击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瞄准镜,范围有限。”

    \"这意味着其观察区域狭窄容易忽略周边环境。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有人作为观测人员负责广角的环境勘查。”

    \"所以两人组,即一个射手搭配一个观测者,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再次,万兴邦强调这个第二方案的重要性。

    听完这些后,沉思片刻的杨将军郑重其事地点了头。

    他曾经体验使用过由万兴邦发明的, 的确很容易在透过瞄准镜聚焦目标时忽略周围的状况。

    如果他在专心致志地追逐目标时,周围没人与他搭档,那万一被敌人悄无声息地逼近该怎么办?

    “将军,我认为万组长的意见很正确。学习班可以开展或取消,但特训人员绝对需要两人组合,并且要配置观瞄员!”

    “我也表示支持。”

    “我同样同意。”

    六十年代培养出来的人员,不少都有真正的战场历练。

    当万兴邦给出另一项处理提案后,他们在参考先前的实际作战经验时,即刻得出结论:这提案基本上具备实行的可能!

    “万组长,找上你果然是找对人了。”

    杨将领长吁一口气。

    问题迎刃而解。

    “等待我们训练了一批顶尖射击手,再加上你所设计的新型装备,搭配破甲  ,在超过三公里的距离中实现百发百中。”

    “无论遇到敌人的装甲单位,堡垒,或者其他防守设施,他们都只能如纸糊的老虎一样脆弱。”

    这些话让杨将领显得异常振奋。

    “万组长,我亲自来到炼钢厂拜访,既是出于寻求协助的目的,同时也代表国家来赞扬你的卓越奉献。”

    说到这里,杨将领的脸庞显得分外肃穆。

    同时,

    一位同行者把一只盒子递过来摆在桌子上,然后打开了它。

    盒内装满各式东西:有新型军备,有荣耀勋章,有钱币,有证书。塞了满满当当的一大箱子。

    “万兴邦先生,非常感激您为我军设计制作的新兵器,现在,我代表  公开授予您荣誉与奖项。”

    “万兴邦同志,您勤奋钻研开发出了数种新式的兵器,极大地增强了国防实力以及军方的整体战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