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进京了
辽东很大,人口很少。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三、四十万人口。
这些人口不是居住在城里面,就是居住在城池附近。
在远离城池的地方,只有很少的一些小屯子。
这些小屯子都是满清哪个贵族老爷的庄子,这样的小庄子没有多少战斗力。
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带领自己的兄弟们,遇到这样的小屯子就干一下,歇一天。
遇到大一点的城堡,就绕道而行。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的时候,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站在了锦州城下。
哥几个抬头仰望着城头,激动的大喊大叫:“城头上的兄弟们!打开城门呐!我们是宣府、大同和陕西的边军呐!是自己人呐!”
城头上的城门将军说:“滚!”
你他娘的来的方向不对,想诈城?没门儿!投降满清的汉人,经常干这样的事儿。
王翰章从马背上跳下来,举起双手,示意自己没有坏心思,李来亨和姜晋延他们也都下了战马。
王翰章说道:“城头上的兄弟们!我是宣府镇兵营游击将军王翰章!劳烦兄弟们给通报一下。”
城头上的城门将军不鸟他,宣府的游击将军很大吗?别说不一定是真的,就是真的,你从那个方向来也不行。
姜晋延大声喊道:“我是大同边军的偏将军姜晋延,我认识你们的黄总兵!我们是执行任务迷路了,转到辽东来的。”
城头上的城门将军看了看姜晋延,说:“你真的认识我们的总兵大人?”
姜晋延说:“真的认识!我是大同姜总兵的三儿子!”
王翰章为了增加说服力,说道:“我父亲是宣府总兵!”
李来亨说,他怕城头上的人没听说过他爹,所以,李来亨说的是:“我叔爷爷是李闯王!”
城头上的城门将军说:“等着吧!”
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高高兴兴的在城下等着,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进关,到京城去了,他们三个人就更高兴了。
等啊等,等的脚丫子都快冻掉了,黄得功才上了城头。
黄得功也不问谁认识他。黄得功说道:“战马、武器留在原地。人,后退三十丈!”
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乖乖照做。
锦州城的城门打开了,黄得功麾下的大将穆云带着一千名骑兵出来,把两千多匹战马赶进了锦州城。
把李来亨他们一千多人也押进了锦州城。
锦州总兵府的后院大堂,黄得功哈哈大笑,实名羡慕,“英雄出自少年啊!三位贤侄从草原大漠跑到了辽东,远征三千里,可喜可贺!”
这样极寒的天气,能跑出去三千里地还活着,就很不容易了,何况还杀人立功,缴获了许多战利品呢!
能得到黄得功这样百战将军的认可,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都觉得很自豪。
姜晋延说道:“侯爷,承蒙您老人家盛情招待。小侄三人不胜感激!”
黄得功笑笑,等着姜晋延继续往下说。
姜晋延说:“侯爷,我们打算一会儿就继续出发!争取能在年前赶到京城。”
黄得功摆了一下手,“不差在这半天,你们今天晚上好好休息一晚,明天早上本侯爷给你们派几个人,把你们一路送进山海关。
不然你们过一关就验证一下身份,等你们赶到京城,正月十五都过去了。”
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大喜,“多谢侯爷成全!”
可惜没有什么礼物送给黄得功,表示一下感激之情。
有了黄得功的帮助,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就跑的飞快,过了广宁卫、过了山海关、过了永平府、过了通州,在腊月二十八的傍晚,赶到了北京城。
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站在高大巍峨的北京城前,心潮澎湃、此起彼伏。
他们以前都到过京城,不过那种感觉不一样。
他们以前是一个过客,看看新奇,激动一下就完事儿了。
现在,他们觉得这里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哈、哈、哈、哈!三位小将军在这里做什么呢?”
怎么没见过京城?懵逼了?不能吧?
资料上显示,姜晋延是大同总兵姜镶的三儿子。还是大同边军的偏将军,那肯定是得进京来履行任职手续的。
这个王翰章,是宣府总兵王承胤的儿子,是镇兵营的游击将军,那也肯定是进过京的。
还有这个李来亨,就不用提了,他叔爷爷李自成当年打进北京城,他爹可是主力,他能没跟着来?
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三个人,听到有人哈哈,就缓过了神,就看见在自己前面的不远处,站着几个人。
站在中间的是一名四十多岁的官员,穿着绯色的官服。剩下的人都是随从打扮。
李来亨他们都下了马,拱手问道:“敢问这位大人是……”
沈博文笑笑:“老夫兵部郎中沈博文。”
李来亨等人赶紧行礼,“见过沈郎中!”
兵部郎中品级不是很高,但是权力可不小,就是总兵和督师一级的将军、官员,在他们面前都不敢太过放肆。
兵部郎中出京督军,就是蓟辽总督在他们面前都不好使。
沈博文说道:“三位小将军快进城吧!一会儿城门就关闭了。”
李来亨等人跟随沈博文进了城,他们的兵马自然有人接管。
兵部衙门灯火通明,平时这个时间他们都已经闭衙下班了。
进了兵部衙门,沈博文说道:“三位小将军,请随老夫来。”
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偷偷的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
这是怎么回事儿?有些不敢当啊!
不敢当的还多着呢!
他们三个人居然还得到了兵部尚书的招待。
“末将拜见兵部大人!”
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一起抱拳躬身行礼。
兵部尚书上下打量了李来亨他们几个人一下,这大棉帽子、大皮袄,还有脚上的大棉鞋,以及那冻裂了口子的紫色的脸蛋子,都在显示他们经历的风霜。
兵部尚书哈哈大笑:“不错!少年有为!姜镶和王承胤养了一个好儿子啊!”
至于李来亨,兵部尚书说:“你也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