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幕僚
黄安泰对赵令武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行为,十分的气愤。
你说你都敲诈成功一次了,为什么就不能继续下去呢?你是多么的信不过我老黄啊!
唉!黄安泰叹气了。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黄安泰派了他的大儿子黄鼎良迅速的划拉了五十条运输船,加入了赵令武返回山东的船队。
黄鼎良自从加入了船队以后,就每天变着法的到赵令武的船上,和赵令武套近乎。
把水军大都督郑满秋给郁闷的不行,但是他没有黄鼎良会白话,只能干着急、干瞅着。
船队越大,在运河上航行的就速度越慢。
赵令武的船队遇到顺风顺水、河面宽阔的时候,一天能走六十多里地。
遇到水面狭窄、货船拥挤的时候,一天只能走个四十多里地。
还有的时候需要原地等待,船需要排队通过狭窄的水道。
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船队才艰难的走到了运河和黄河的交接处。
黄河水面宽阔,而且几乎没有货船在这一片水域航行。
赵令武的船队升起风帆,“嗖”的一下就到达了长清县的小码头。
浩浩荡荡的一百六十多条运输船组成的大船队,樯帆林立,蔚为壮观。
长清县城的老百姓得到消息,就扶老携幼,倾巢出动,都跑到黄河边上来看热闹了。
赵世昌把赵令德和赵令仁留在了县城看家,自己和张氏老早的就在河岸上搭起了一个大棚子,率领赵小六和赵小七在那里等着看热闹。
张氏远远的就看见了站在第一条大船上的赵令武,身材是那么的高大!形象是那么的伟岸!我儿子呀!
张氏使劲挥手:“五子!五子!娘在这里了!”
赵小六和赵小七直蹦高:“五哥!五哥!娘在这里了!”
为张氏造势!
赵令武站在船头,一眼看见了在岸上挥手的张氏和赵小六、赵小七。
船靠上码头,赵令武就从船上下来了,直奔张氏而来。
“娘!怎么样!你儿子厉害不!”
“厉害,厉害!”
张氏连声夸赞!太厉害了!能弄回来这么老多的东西。
赵世昌走过来,拍拍赵令武的肩膀:“小五,遇到危险了吗?”
“没有!你儿子出马一个顶俩,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东西都是人家送给我的。”
张氏在旁边笑眯眯:“真的呀?还有那样的好人?”她怎么从来就没遇着过呢!
“当然有了!”
赵令武指着船上的黄鼎良,说:“娘,你看见那个人了吗?他家老有钱了。花不完。他爹给我送东西,我不要,他爹都哭了。”
张氏笑的肩膀直颤颤,世界上哪里会有那样的人呐!她觉得她老儿子是在瞎白话。
一百六十条大船,光指望着辎重营,没有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卸完的。
于是,流民新村的民兵和壮劳力,都被发动起来了。用肩膀扛、用担子挑、用小车推。
七、八千人,用了十天的时间,终于把一百六十条大船给卸完了。
船队回去了。黄鼎良却留下来了。和他一起留下来的,还有他带来的大批量的工匠和四个黄家的子弟,他们都是有了秀才功名的读书人。
黄安泰这把下的赌注很大。
黄鼎良说:“大人!我父亲让我留下来,给你做一个幕僚。”
赵令武挺高兴,他这一路上和黄鼎良相处的还是比较融洽的。
黄鼎良这个人,有学问、善于接人待物,在民政方面懂得也很多。
赵令武说:“欢迎,欢迎!不怕屈才,你就留下吧!”
黄鼎良表示,不屈才,将来你能给我一个大官做做就可以了!
黄鼎良看到了卸船的场景,看到了老百姓对赵令武的态度,看到了民心所向,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
黄鼎良还看见了田野上那绿油油的一片庄稼。这是丰收的景象。
黄鼎良还看见了大片的地瓜和土豆,这两种农作物,已经传入大明有几十年了,只是一直没有在北方推广开来。
原因就是:第一,推广新的农作物,需要极大的勇气。
第二,大明朝的官员们不作为!
在一片腐烂的大明朝,只有这里出现了一抹新绿!
黄鼎良作为一个幕僚是合格的,对待工作是热情的。
他每天都拉着赵令武,在长清县的土地上奔波。
第一座砖窑建立起来了,长清县城的内部改造就开始了。流民们的安居工程,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第一座纺织作坊建立起来了,给闲置的妇女们找到了活计。
第一座日用品作坊建立起来了。
第一座大规模的民用铁匠作坊建立起来了。
第一座集体化养殖场建立起来了,有养猪的、养鸡的、还有养羊的。
长清县的经济快要搞活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当然,主意都是赵令武出的,黄鼎良还没有那个见识。
黄鼎良在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拼命的工作,这个不能给抹杀了。不然都对不起人家黄鼎良自带干粮来参加革命的热情。
现在就等着一个大丰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