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兴师问罪
小燕子:“皇阿玛,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您有意让我成为下一任皇后,还让皇后娘娘和令妃娘娘亲自教导我,我不能让您失望,更不能给您丢脸啊!”皇上微微一怔,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之情
皇上:“小燕子,你能够这样去想,皇阿玛很是欣慰,你与紫薇是皇阿玛最喜欢的女儿,皇阿玛希望你们能够过得幸福”小燕子用力点头道
小燕子:“皇阿玛,我知道您对我的期望很高。而且永琪将会成为下一任皇上,我不想永远躲在皇阿玛的保护之下
我想要变得强大起来,成为一个能够配得上永琪、能够站在永琪身边的人,我不想因为我自己的原因,让永琪受到他人的指点。”皇上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皇上:“小燕子,自从你举行笄礼之后,真的长大了不少啊!朕非常高兴看到你的成长和进步,希望你能一直保持下去。”
小燕子感激地看着皇上,眼中闪烁着泪光。
她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她会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不辜负皇阿玛的期望。
永琪:“小燕子,我不需要你太懂事,你身后有我,不管出了何事,我都会护着你的。”他温柔地看着她,眼中充满了爱意和坚定。
小燕子感动得眼眶微红,轻声说道
小燕子:“永琪,这些都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就在这时,明月彩霞走了进来,恭敬地行礼道
明月,彩霞:“皇上,早膳已经备妥,可以用膳了。”皇上微笑着点头
皇上:“好,都走吧,陪朕一同吃一些。”众人便跟着皇上一起前往用膳之地。用过饭后,小燕子突然开口道
小燕子:“皇阿玛,我想出宫去看看柳青,柳红他们”皇上欣然应允
皇上:“好啊,去吧,记得早些回来。”永琪也请求道
永琪:“皇阿玛,小燕子的阿玛,额娘日后要定居在京城,儿臣想趁此机会出去挑选一处合适的府宅,最好要离皇宫近一些的,方便他们日后进宫,就当作儿臣这个做女婿的给岳父,岳母送的见面礼。”皇上满意地点头
皇上:“嗯,不错,哈哈哈哈,还是永琪想得周到啊。若是需要银两的话可以去国库提取。”永琪连忙摇头
永琪:“不用了,皇阿玛,既然是孝敬岳父,岳母的,那必须得儿臣自己出银两才显得有诚意。请皇阿玛放心,儿臣定会找出一个合适的府宅供岳父,岳母住的”皇上欣慰地笑了
尔康:“紫薇如今也是岳父、岳母的女儿,这个府宅我也出一半银子!”他一脸认真地说道。皇上笑着点了点头
皇上:“好,不愧是朕喜欢的御前侍卫啊!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二人了”小燕子和紫薇齐声说道
小燕子,紫薇:“多谢皇阿玛!”她们脸上洋溢着感激之情。皇上挥挥手说
皇上:“好了,不是还要出宫去吗?你们早去早回,记得黄昏前回来,小燕子,紫薇,明日早课可不要迟到了”众人纷纷回应道
众人:“是,皇阿玛(皇上)。”随后,他们带着金锁一同离开了皇宫。路上,紫薇问道
紫薇:“我们先去找府宅还是先去会宾楼呢?”她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小燕子兴奋地回答
小燕子:“先去给阿玛、额娘找府宅,然后再去会宾楼吃午饭可好?”小燕子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另一边,皇上来到了坤宁宫,并邀请皇后一同前往景仁宫。当皇上到达时,太监高声喊道
太监:“皇上到——皇后娘娘到——”皇贵妃听到声音后,紧张地对身边的容嬷嬷说
皇贵妃:“容嬷嬷,快给本宫看看,本宫的面色如何?”容嬷嬷微笑着安慰道
容嬷嬷:“娘娘美得不得了。”就在这时,皇上和皇后走进了房间。
皇贵妃:“臣妾参见皇上,皇后娘娘。”然而,皇上连看都没有看皇贵妃一眼,径直带着皇后走进宫殿内,直接坐在主座上,而皇后则看了一眼皇上后,才转头看向皇贵妃说道。
皇后:“皇贵妃起来吧,不必多礼了。”皇贵妃听后,冷漠地向皇后道了声谢。
皇贵妃:“谢皇后娘娘。”这时,皇上盯着皇贵妃,突然开口道
皇上:“皇贵妃,你可知罪?”皇贵妃听到这句话,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她瞪大双眼看着皇上,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
皇贵妃:“皇上,臣妾何罪之有?您一大早便带着皇后娘娘大张旗鼓地来到臣妾的景仁宫,难道就是为了质问臣妾的罪责吗?”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委屈和不解。皇上的脸色阴沉,他怒视着皇贵妃,声音低沉而严厉
皇上:“你还敢问朕你有何罪责?昨天小燕子和紫薇的笄礼上,你究竟做了什么?那两个平民百姓,你真的以为朕不知道他们是被你带入宫中的吗?你觉得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但实际上朕早就知道了一切!”
皇贵妃的脸色变得苍白,她瞪大了眼睛,似乎无法相信皇上已经知道了真相。皇后紧接着说道
皇后:“皇贵妃,如果你对紫薇的身世有所怀疑,可以等到笄礼结束后再带他们二人入宫对峙。但是你不应该在昨天的宴会上让皇上难堪
这可是给皇室抹黑啊。如果紫薇真的是皇上的亲生女儿,那也就罢了,但要是她并非皇上的血脉,那你岂不是让皇上颜面扫地?你怎么能如此糊涂呢?”
皇贵妃:“我糊涂?臣妾身为大清的皇贵妃,辅助皇后娘娘掌管后宫,这其中的艰辛和压力只有臣妾自己知道。
皇后娘娘身体虚弱,无法承担过重的负担,所以后宫中的大小事务都落在了臣妾的肩上。臣妾一直尽心尽力地管理着后宫,不敢有丝毫懈怠。
可皇上却突然认下两位来历不明的格格,而且还是在没有任何调查的情况下。这件事情已经引起了满朝文武百官的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