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指路,承情
祝瑞颖看着他的模样,知道他所说的后悔是什么。
“后悔一开始没有没有把我收归于你麾下吗?”
“是啊,后悔没有在蒋丰之前给你抛出一个诱人的橄榄枝,没有比他早一点遇见你,我第一次遇见的时候,就知道你是不可能被我说服的,所以我也没有费那个力气。”
他第一次见到祝瑞颖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威胁。
陈笙一直很注意祝瑞颖这个人,几乎是没有小瞧她的。
可是就算他再谨慎,也还是失败了,或许,在祝瑞颖跟了蒋丰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的结局了吧。
祝瑞颖不咸不淡地说:“这或许,也是我的一个遗憾。”
跟陈笙还是跟蒋丰,其实于她而言都没有什么区别,她所求不多,她的要求,这两个人其实谁都能办到,只是蒋丰的权力比较大,他办事要比陈笙容易很多。
而他们两个,若是让祝瑞颖选,其实都无所谓,两个人的脾气秉性,都不是什么善茬,若是让她选,她倒不如选手握权力较大的,办起事情来不费力的那个。
反正,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罢了。
陈笙淡淡一笑:“罢了,我只不过是突发感慨,左右,我是输了。”
“可你输的很漂亮,并非一无所有,也并非处境落魄。”
“我都已经知道了你的能力,也差不多猜到了一些结果,怎么可能把宝都压在生辰宴上面?”
“这事儿,是不是没有结束?”
祝瑞颖觉得,她们赢得太轻易了,虽说陈笙怎么着都是输,但是当天的那个局势,多少是有些碾压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因为陈笙,根本就没有将自己的全部实力拿出来,祝瑞颖目测,这人至少隐藏了一半的实力。
“或许吧。”
“你赢不了。”
“我知道,我也是,在要行动的前两天,才忽而明白过来,我与蒋丰对抗,完全是以卵击石罢了,更何况,还有你。”
陈笙不甘心的地方,不在于输给了蒋丰,而在于,这样的败类,身边竟然有能人相帮,沈飞旭和祝瑞颖,才是他最大的阻碍。
祝瑞颖却说:“我这么说,是抛开自身来分析的,若是你之后再与蒋丰对抗,我也不会掺和进去。”
现在,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她们也要搬家了。
如今已是深秋,等今年过去之后,她们就要离开花香镇,另起山头,过自己的日子,做自己的生意,她也不会再参与这些事情里。
至少,在一城二主的情况下,她不会再掺和进去这些纷争。
至于以后……
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若是有一天,为了自保,祝瑞颖也愿意做一些牺牲,换取更大的利益。
陈笙:“你这话的意思是……”
这人,难不成已经跟蒋丰离心了?
也是,现在一切都已经结束,告一段落了,蒋丰,应该也要把刀移向祝禾了。
蒋丰就是这样的人,陈笙非常清楚。
这也是他之前为什么,不愿意放权的原因。
陈笙在刚当上堂主的时候,想方设法稳固自己的地位,把自己的地界扩大,他也是到了中间,才明白这个举动的一些害处。
蒋丰是不会允许如此会揽权的人存在的,而陈笙那个时候已经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已经触碰到了蒋丰的禁区,想收手,也不可能了。
以他当时的情况,蒋丰若是要动他,也得顾忌几分,可是他若是收手,没有了权力傍身,他很快就会被蒋丰给弄死。
所以他不能。
“我可什么都没说,我最初,跟蒋丰不过是一场交易罢了,现在,我要做的事做完了,也该离开了,不然,估计会被吃掉吧。”
陈笙打量着祝瑞颖,缓缓开口:“你真的一点都不傻。”
祝瑞颖:“我过来,不过印证一下我的猜测,如今印证完了,便告辞了。”
“你帮了小千一把,我欠你个人情。”
祝瑞颖也不客气:“那我便记下了。”
她知道陈笙是什么样的人,对于这个记下人情的话,她也没有过多当真。
毕竟,陈笙从来都不是一个会顾忌恩情的人。
祝瑞颖快要跨出千山雪家门时,停下了脚步。
“北城,你是混不出什么名堂了,以后的路,要么开个山头当老大,做个土匪,要么蛰伏,等到未来,有能再次展露身手的那一天,要么……”
祝瑞颖顿了顿。
陈笙开口询问:“如何?”
“要么,便此刻,令投新主。”
“吕景平?”
“一切选择,皆在你。”
祝瑞颖点到为止,不再多说什么,离开此处。
另开山头是什么意思不必多说,蛰伏下来,是指养精蓄锐,等到最后一城一主之时,或许能得到一个再次被重用的机会,另寻新主,坛宁城一共就两个城主,北城城主这边已经没得搞了,那她说得,自然就是南城主了。
不管陈笙之前是何想法,但是祝瑞颖这话,稍有提点之意。
而且,除了前一个,后两个选项,无论他选哪个,多多少少都是要记祝瑞颖的情的。
祝瑞颖前两天给南城主吕景平写了封信,里面有提到:一位能人,或许会去投靠南城主,此人能力不错,但狡诈阴险,还望慎重。
吕景平一定会用陈笙的,任何人,只要有能力,就有敢用的人,也有用的方法。
她这么一个举动,会更让陈笙记下自己的恩。
祝瑞颖也不是需要这人对自己多么的感恩戴德,陈笙也没有那个德行。
不过,对他人增添一些恩情,以后遇到事,若是没有触碰到那人的利益的情况下,或许还能用一用这样的人脉,这总归也是件好事。
况且……
这本就是顺手的事,就算没有自己的那封信,和今日说的话,陈笙多半也还是会选那条路,而他若是选择投靠吕景平,以吕景平的为人,他是一定会把他留下的。
她不过就是把这件事情做得,像是自己有份功劳一样,再让人承一份恩情,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