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踏上回程
“老四,你们觉得我想方设法来到这边,是因为什么吗?”
张寒凌略一沉吟,问了个答案很明显的问题。
“自然是因为这一路上能发掘到大量财富,同时还能顺便找到高产作物吧。”
朱棣有些疑惑,这不很简单的问题嘛。
“是也不是~!你说的这些确实是主要原因,另外一个因素是,这两块大陆上的文明发展水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一旦他们被发现,只会有灭亡一条路。”
“而随着先发文明的发展,大海的阻隔作用会大大降低,就如同我们一般,可以对世界各地进行探索和发掘。”
“而面对这样的文明发展程度低于我们的,我们会觉得毫无威胁,所以我们可以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去面对他们。”
“心理上我们就站在了制高点,同时由于这些印第安人发展的实在太落后,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有我们的帮助,他们也没法从我们这里学到太多东西,进而以此超过我们,最终来个反客为主。”
“但是,如果有的文明已经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已经发展到与我们差距并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这样的文明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或者说,在不远的将来肯定会成为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竞争者。”
喝了口水,张寒凌简单的阐述了一下高低文明之间的关系。
看着朱棣渐渐陷入思索,张寒凌趁热打铁。
“而我之所以让你们来这两块大陆,是因为我认为这里的文明在未来数百年甚至千年以内都不会成为华夏文明的威胁。”
“至于其他地区的文明,或多或少已经发展到某个阶段了,他们效仿的能力已经很强了,要是让他们现在就意识到世界的大小,将目光投向海上,那华夏文明可能就没有办法独占现有的一切了。”
“从历史上来看,他们来到我们现在所在的大陆,还需要二百年。既然大明已经有了200年的先发优势,就尽可能在这两百年里经略这些地方,彻底站稳脚跟,将那些未来可能的敌人圈在他们现有的土地上才是上策。”
“毕竟随着粮食产量增加、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数量肯定是越来越多的,为了确保未来的明人都能拥有足够多的资源,这件事必须要提前做。”
张寒凌揭露了这个世界残酷的一面,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你不占别人就会占,要想让自己人过得好,就必须提前布局,将竞争者排除在外,这个地球的竞争在未来数百年里必然都是零和游戏,绝不能有一丝的心慈手软。
“而且,不说未来的竞争者这么玄幻的事,就只说华夏文明一直以来遇到的问题。”
“大一统王朝存在的时间一般难过300年,本质原因就是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高度兼并,导致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进而让王朝陷入穷途末路。”
“但是只要你们占的地方够多,土地资源相对于人口而言几乎始终都是无限的,在中情况下,可以大大延缓土地兼并的进度,让大一统的华夏文明尽可能得以延续。当然,这对底层百姓也是最大的利好,因为地够多,亩产不够面积来凑,他们总会有粮食吃都吃不完的一天的。”
一番话下来,朱棣大受震动。
是啊,要是地够多,每个人都能分到100亩,怕是所有人都能过上富农的生活了。
更何况,就这两块大陆,大明想要完全消化,没有个百年以上想都别想。
既然如此,只能如张寒凌所说的,先占下来再说,到时候遇到竞争者也能以逸待劳。
“行了行了,总之我的意见是,其他大陆尽量不要再去了,投入不一定每次都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更何况那些竞争者基本都是刀头舔血的家伙,新大陆对他们生存空间的拓展,才是他们真正看重的东西。”
说完这些,也不能怪张寒凌想得太远,毕竟以后的欧洲的那些家伙们确实是在掠夺了全球接近三百年,才让后世的国民都能享受到极高的福利。
毕竟数百年的资源和财富积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吃完的。
“既然老师觉得我们应当先占尽先机,那我们肯定是按此来行事的。暂且先集中精力经略这一路走过的地方吧。”
“就这些地方,给我的感觉怕是有十多个大明大小,没有几百年的经营,确实是没法消化的。”
“到时候相信只要政策到位,比如每个来开拓新大陆的人分个1000亩地,应该是不会缺愿意赌一把的普通百姓的。”
朱棣也终究是醒悟过来,这个世界本就只有这么大,而目前探索的地方,财富资源的丰度已经足够消化好几百年了,没有必要打乱其他地方的历史节奏。
“好啦,暂且就先这样吧。我们这一行的目的也基本达到了,可以准备回大明了。”
“但是有个问题,我们进入北极圈应该卡在每年的5月以后,8月之前就要离开,不然我们承受不了那里的严寒的。”
“现在差不多是十一月份,回到旧金山补给站,大约也就到年底。恐怕要在那里多留一段时间才行。”
“当然,留久一点也没关系,趁此机会,直接把补给站给扩建成城市,然后争取将印第安部落纳入城市的管理,只要建成的城池有个一千人以上,也足够维持运转了。”
“也不知道图古罗那边和海参崴那边是什么情况了,父皇有没有派军过去接管呢?”
在朱棣和张寒凌的讨论中,船队终于是启航北上,终于重走来时路,踏上回程了。
————
将时间线往回拨,当张寒凌等人离开勘察加,正在白令海上于风浪搏斗之际,远在应天府的朱元璋终于是收到了镇守北疆的徐大将军的来信。
“标儿,对于信中老四和亲军都尉府的人描述的这些,你是怎么看的?”朱元璋也不说自己的想法,想看看朱标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