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 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只是如我般来人间走个过场

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只是如我般来人间走个过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每年春节期间,是很多人自我灵魂拷问的时候。

    大多数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会回顾一下自己这一年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有多少时间浪费掉了,银行卡的余额多了多少,自己今年的目标实现了多少……

    亲戚朋友一聚会,相互之间询问的也是工作如何,工资咋样?但自己却总是无法去用语言来组织回答这些,因为一年盼一年,自己总是在原地踏步,上不得上,下不得下,车房就不说了,攀比之心人皆有之。

    曾经以为好好上班便也能买房买车,也能实现银行卡余额上涨,但到目前为止,除了解决了基本温饱,所剩无几,很难想象未来的某一天,面对父母老去后就医养老,小孩结婚生子的诸多事情时,我又该如何应对?

    每个维度的考量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一件事:如何挣更多的钱。如何回答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躬身入局去探索。

    之前听过一句话:人生的幸福时刻,不一定都和钱有关,但人生的痛苦来源,肯定离不开金钱。

    某种程度上,我们手里掌握的工具越多,我们就越接近自由。

    今天这篇文章,就让我们好好聊聊普通人如何改变命运,文章很长,但耐心看完,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01

    别让工资只是在卡里走一遭

    打工人背井离乡,就是为了多挣一些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但是从我的观察来看,大多数打工人,虽然工资还算高,但是除去房贷,车贷,吃饭,日常消费,每个月手里几乎是存不下多少钱的。

    这是很多人的现状,每个月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发工资那天,但是工资一到账,马上要分段“转移”到各种贷款或者房租,或者父母的账户上。

    这样看起来,工资其实并不是“放”进了我们的兜里,而是像流水一样从我们的工资卡里“流一遍”而已。

    而且每个月发完工资之后的那段时间,我们的心情会随着工资余额的一天一天减少而日渐焦虑,焦虑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期望着再一次发薪日的到来,借此缓解我们内心的焦虑。

    以工资为生的人,几乎每年都在重复这样的生活,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看似在挣钱拿工资,其实是被这种挣钱模式给困住了,于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束手束脚,平时不敢有额外的花费,不敢有其他多余的想法,更不敢花钱投资自己的爱好,比如摄影,打高尔夫。

    总结起来就是:既离不开这份工资,又没办法靠这份工资活得更好。

    唯一的指望就是等待升职加薪,但是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职场上的层级是金字塔结构,能持续往上走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很难挤上晋升的阶梯。

    而且职场晋升完全不可能只有“工作能力”这个评判标准,很多努力工作,工作绩效第一的员工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晋升机会,相反,那些会来事,懂得和领导绑定利益关系的人,也许业绩并不突出,但依旧可以得到晋升的资格。

    这就是职场的现实。

    所以,我们不能只是依赖工资这一种单一的收入模式,这样就是把人生的主动权交由到别人手里。当生活的风险袭来的时候,我们很难拥有应对的能力。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如何让自己的收入更高?

    下面我将为你介绍三种工具,它们分别是“第三时间”,“四象限时间管理”和“商业模式选择”。相信这三种工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世界和看清自己。

    02

    “第三时间”

    时间是一种奢侈的东西,大多数人的商业模式,就是用自己的时间换金钱,因此就算24小时都扑在工作上,也很难得到足够的工资。

    所以,要想摆脱这样的现状,一定得想方设法给自己创造“第三时间”。

    第三时间是指独立于上班和生活之外,用于打造事业的时间。

    大多数人在没有自己的事业之前,需要通过工作,即一次性贩卖自己的时间给公司,用以得到一份报酬,这是很正常的阶段。

    但是每一个想要追求更好生活的人,应该不满足于这样的收入,因为生活处处需要支出,只有当收入远远大于支出时,我们才能活得更加从容。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第三时间”,这是人生突围的关键。

    从这个概念出发,你有多少属于自己的“第三时间”?一般来说,我们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处理生活琐事需要两三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如果用来刷剧看视频,那么我们的第三时间就是零。

    大多数人没有第三时间的概念,他们虽然一年到头看起来很忙,但是一到年底你会发现,他们居然没有多少用于改变人生的“第三时间”,所以才会年复一年地维持着并不满意的生活现状。

    如果一个人在下班后积极阅读与思考,努力做副业,投入足够多的第三时间,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那么他们的人生可能就会在一两年内发生改变。

    “第三时间”这个概念是我在去年的时候顿悟出来的,2022的上半年,我的工作很忙,同时自己的状态也很松懈,所以总会安慰自己:工作都这么累了,干嘛还要看书,还要去链接更重要的人脉呢?

    因此我总是在忙碌工作之后放松自己,任由自己刷手机看剧,在当时的我看来,我已经在工作上足够努力了,玩一会也未尝不可。

    可是到了下半年发生了一件事,一个最好的朋友因为买房需要用到钱,于是开口向我借,我查了查工资卡才发现,原来我这半年这么忙,但是银行卡上的余额还是捉襟见肘。

    我很抱歉地和朋友说,我实在是爱莫能助,卡里只有一小部分钱,可能帮不了你太多。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状态,强迫自己用客观的视角来审视生活中的问题,我发现自己的财务状况非常不健康,如果继续这样的状态,我不仅在当下赚不到钱,而且未来的5~10年,生活也极有可能维持现状。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必须往生活里引入第三者“变量”,用来击碎固有的生活方式,从而重构自己的人生。

    这个第三者的变量,就是“第三时间”,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我开始刻意在生活中营造这样的时刻,来帮助自己实现人生突围。

    比如我开车上下班的时候,之前我总是浪费这每天15个小时的通勤时间拿来听歌,但自从我有了第三时间的意识之后,我就开始拿这段时间来听书。

    我会提前在微信读书app里下好几本书,然后上班之前就点开,这样我既不会在车里感觉无聊,也能有所吸收和成长。

    不要小看每天一两个小时的学习和输入,如果能长期坚持,其中的好处自不必多说。

    我不再像以前一样说自己没有时间看书了,只要自己肯留心,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拥有第三时间,比如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比如工作中的午休时间,比如下班的两个小时空闲。善用这些时间,能给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03

    四象限时间管理

    我们出门的时候总习惯看导航,这样我们才会有方向,但同样的道理,我们为什么不给自己的生活安一个导航呢,我们感觉迷茫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心中没有一张“行动的地图”。

    我经常使用的一张地图,叫“四象限时间管理”,事实上,我们习惯于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将时间都花在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和第四象限(不紧急也不重要)上。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第一象限的事情基本都来自于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其实都是在解决一些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比如参加部门会议,比如解决客户投诉问题等等。

    当这些问题解决了之后,他们就会开始变得松懈,开始玩手机看电视来放松自己,这些都属于第四象限的事情,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如此循环,他们完全忽略了最重要的第二象限,没有花时间解决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就是大部分人感觉忙忙碌碌但生活依旧没有起色的本质原因。

    而有了“四象限时间管理”作为地图,再加上有“第三时间”作为工具,我们就能把生活看得很明朗: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同时也积极地为做这些事情而创造时间。

    如果你在心中谨记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你就会时不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此刻正在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上。

    虽然这样很累,也很折磨人,但成长本质上就是一个恶心自己的过程,我们前期会觉得内心煎熬,因为我们如果玩的太多,心里就会有愧疚感,而如果一下子全力追求事业,我们又会觉得压力巨大,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改变这种状态的关键就在于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当我们每天都尝试着去做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们的心境就会慢慢平静下来,从而减少刷短视频看剧的频率。

    因为我们心中有很强的目标感,在目标感的牵引下,做事就变得简单而有方向了,甚至还有可能在挑战困难中收获成就感。

    我见过很多厉害的人,他们做事的驱动力一方面是因为目标,另一方面还来源于他们在做事途中得到的一些成就感,这些感觉会比单纯的娱乐来得更加宝贵,会给他们带来宁静的快乐感。

    你想想,当你拥有清晰的目标,同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还能拥有不错的感觉,你会不会自发变得奋进?肯定会的,特别是当你发现身边的大多数人还在重复自己过去浑浑噩噩的生活时,你会更加确信自己这条路走的是正确的。

    这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坏的习惯会不断循环成更坏的毛病,好的习惯会不断循环,扩展到人生的方方面面。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看起来很优秀的人,其实你继续往深了交往,你会发现他身上还有许多你没发现的优点。因为这样的人是向好的方向去持续循环进化的。

    04

    选好人生的商业模式

    有了前面“第三时间”和“四象限时间管理”的铺垫,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思考一个重要命题:即个人的商业模式。

    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到底以何为生,很多人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觉得人生的轨迹就是上大学然后找工作呗,这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就沿着这样的轨迹一直走下去,直到生活的风险出现,可能才会发现这样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很努力,很勤奋,在公司的职位也很高,但始终在财务上捉襟见肘?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自己背后的商业模式。关于商业模式的探讨,我在先前的文章「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里专门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

    商业社会的个人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时间消耗型

    2)产品多次售卖型

    3)购买他人时间型

    4)投资价值决策型

    这四种商业模式决定了不同人群的收入规模。

    有些人在父母的影响下,更希望自己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或进入体制内。

    有些人从小就有创业梦,对商业世界的神奇和多变充满向往。

    有些人希望在股票交易中获得利润。

    有些人则野心更大,希望通过投资一些聪明人建立的公司,陪伴着公司成长,并且从中获益。

    每种人群都有自己的人生,每种商业模式也对应着不一样的生活。

    不管你对哪种商业模式充满向往,我还是建议你多去尝试这些路径,为自己的财富收入组合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从而规避人生的诸多风险。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一种商业模式,因为相对来说会更简单,也没有太多风险。但是就算商业模式相同,不同工作和行业之间,工资的获取速度也不一样。

    有些从知名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每个月的薪资可能还不如一个三本的学生,学习好和挣钱多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和行业之间有联系。

    比如互联网行业或者销售行业,就是比行政类的工作工资更高,但如果同处于同一种商业模式的从业者,薪资收入的差距再大也有一定的限制。

    如果把每个人的挣钱方式比作一条条管道的话,那么有些人有多条来钱的管道,而有些人只有唯一的管道:工资的收入。

    时间消耗型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出卖个体的时间与精力,由市场与企业决定个人价值。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种商业模式,从小父母教导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最好这份工作还有退休金,那么此生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这是大多数人的工作观念。

    但是从我的个人经验与社会观察来看,这种商业模式并不能给人生带来稳固的保障,相反它处处充满风险。

    拿我自己来说,我毕业后第一年的工作收入大概是月薪1万。虽然对于一个在四线城市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工资还行,但是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存款。

    因为我的收入只有一份,但我生活中的支出有无数笔,我根本不知道钱花在了什么地方。

    后来我在工作的第二年,开始尝试去做自媒体,第一个月的副业收入是1000元左右。虽然不多,但这就意味着我的收入组合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工资元+副业1000元这两条管道。

    并且在第二个月的时候,粉丝多起来了之后,又多了广告收入这一条,大概是100~500不等的广告单条报价。尽管广告收入不是很稳定,但是至少多出了一条生财之道。

    自媒体很符合第二种商业模式,即产品多次售卖型。在做自媒体的过程中,我将一份文章卖给了多人,同时也把一份广告卖给了多人,而我只需要付出一份的时间。

    也就是说,我花一份的时间做成了一份产品,把这份产品多次售卖,而且这些产品在我睡觉的时候也能产生收入。

    其实很多歌手,演员,导演,作家也都符合这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作品,并且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作品放大,让更多人能看到,链接到更多的资源,作品就会越来越值钱。

    第三种商业模式是购买他人时间,这个类型的所属人群一般是企业家与雇佣者。

    企业家通过对产品生产供应链的了解与手里握有的资源,成立了一家公司,雇佣了其他人来共同协作生产一个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

    本质上就是通过购买员工的时间来产生价值,最终收获财富。

    第四种投资价值型,这种商业模式一般有两种收入方式:

    一是某人通过投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挣取股票买入与抛出之间的差价,从而获利。

    二是投资公司经过占有股份的方式,来得到公司的利润分红。

    两者都是通过购买一家公司可能上升的价值,来得到金钱。

    你处于哪种商业模式,就相应地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及获得什么程度的收益。

    很多人努力一生也没有活成自己满意的样子,本质上不是因为个人不够优秀,而是目标和实现路径两者错开了。

    比如你想要年薪百万,但是却一辈子在追求时间消耗型的商业模式,这样实现目标的概率是很小的。

    你只有勇敢地跨出原来的商业模式舒适区,重新开发和适应新的生存模式,才很有可能成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