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大脑很累,身体很疲惫?
比恋爱脑更内耗的,是“工作脑”
恋爱脑大家都知道吧,就是指一个人在爱情关系当中毫无理智,自我浪费的一种精神状态。
这种情况非常内耗,且往往不会有好结果。
但是据我观察,我发现身边大多数人对待工作也有类似的感觉:拖拉厌恶,胡搅蛮缠,明明可以理智解决的事情,到最后非弄得两败俱伤。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共同点:内耗。
我把这种工作状态称之为“工作脑”。
在我们的生命里,工作几乎占据了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加班成为了这个社会的“标配”。
好像只有加班,一个人才能通过职场的及格线,一个公司才不会有倒闭的危险。
但加班真的因为工作完不成吗?
其实不是,拖延症、懒癌间隙发作、重度手机依赖症……等等,这些才是影响我们工作效率的罪魁祸首。
01
学会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我们大多数人,常常在睡前会拿起手机。
心里面想的是:刷十分钟短视频就睡觉。结果下一次抬头看时间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两个小时。
然后在第二天死亡闹钟的铃声中,迷迷糊糊地醒来,开启身体疲累精神更累的一天。
试想,这样的生活状态,能支持我们在工作时高效解决问题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因此白天低效率的工作,也就造成了加班的必然。
我相信很多人加班完回家之后,一定很不想动,就想赶紧洗个澡然后钻进被窝里看看剧,刷刷视频。
身体的疲累带来下班后行为上的放纵,其实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意改变,而是生活的惯性让我们习惯于延续同一种生活,不管这种生活是否健康高效。
它就像是一个尺寸合适的齿轮,按着一定的惯性轮转下去。
要想改变,我们就必须从中破坏,建立新的运转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走,然后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就能享受正向复利带来的价值。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史蒂芬科维指出一个重要观点:真正高效的人,一定得学会要事第一。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要事第一?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会在一天的每时每刻都充满充沛的精力。
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我们拥有的并不是完整的时间。
因为人不是机器,人不能像工厂里的设备一样每天无差别工作24小时。我们拥有的仅仅是我们的精力,我们只能用有限的精力,去投入产出最大的价值。
02
改变认知,才能改变行动
我们都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经历:
立下健身的flag,做完第一天就因手脚酸痛而不再继续,想要读书精进自己,却因为频繁想回复信息而不能完整读完一本,确定了跑步的目标,可能正逢下雨就不再出门。
这些常见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思想层面不够明确,我们没有用思维去指导行动。
比如工作,当我们只是把工作当成是换算成金钱的手段时,那么就很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的心理。
常常是像挤牙膏式地去完成工作,或者是只有上级去给我们布置任务,等到最终交差期限的时候,再慌不择路地去完成。
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工作完不成,效率低下,就是一个很正常的结果了。
就像无数个正确的行动最后产生一个正向的结果一样,它也只是无数个不情不愿的行动所集合成的一个与你事与愿违的现状。
要想改变加班的困境,唯有从思想上改变。
我们的认知思维应该转化成:
我能从我的工作里得到什么成长,我要经过这份工作的积累,为我下一份工作,或者是自主创业积累什么样的资源。
一旦如此去思考,我们眼里看到的,也许就不是一项又一项枯燥的工作,而是一个又一个成长的机会,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为了积累自身的势能。
03
高效协同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着名畅销书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提到:
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人类学会了大规模的协同合作。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一个最聪明的人肯定斗不过一头嘴凶悍的狮子。
但是人类懂得协作,懂得集合他人的力量,来制作精妙的武器,去对抗世界上无数凶狠的物种。
我们在工作中也如此。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
只有当我们调动起更多人的力量之时,我们才能对一件事物的内容进行拆解,从而集合聪明的人力对此进行合作,继而攻破难题。
比如我们身处一个团队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也许这位同事对画图方面的巧思更有天赋,也许这位同事对文案这块的把握更有自己的优势。
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学会去和这些团队中的长板协同,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开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精进自己的同时,也能完美地和组织契合。
个人的力量固然珍贵,但个人的能力更像一颗打磨完备的齿轮。
只有这颗齿轮完美地契合到一个机器组织当中时,这个工厂才能高效地产出成果。
否则,个人能力再强,也只是一套完备流程中的一个未被契合的部分。
举个例子,如果你有过健身的想法,你大概率知道帕梅拉。
宇宙健身网红帕梅拉个人拥有相当完备的健身知识,本身也懂得内容传播与营销。
早在她高中的时候,她就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在油管上积累了接近50万的粉丝。
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帕梅拉成绩相当不错,申请一些国内顶尖的大学与专业都没有问题。
在这个时候,她面临人生的一个大选择:
是继续选择攻读大学,还是乘着时代的红利,顺势抓住风口去创业,打造自己的商业品牌。
经过几天的思考之后帕梅拉选择了后者,于是她开始在互联网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并且在家人的帮助下,将内容进行垂直化产出。
帕梅拉的家人形成了一个小团队,哥哥负责摄影,爸爸妈妈负责剪辑和构思,而帕梅拉本人进行内容的拍摄以及平台的运营。
正是这样的协同,让帕梅拉在没有专业团队的事业前期,依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所以,个人能力有限,只有当个人与组织深度结合(家人也可以是我们深度合作的对象),事情的效率才能提高,才更容易产出成果。
04
专注自身,依附心流,深化自我意识
你是否听说过“心流”的概念?
心流,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某者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某者在此状态时,通常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
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举个简单的例子。
当我们在打游戏的时候,心无旁骛地沉浸其中,全然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达到了心流的状态。
当行为达到同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专注时,心流就会产生。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如果能培养专注的能力,让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心流状态,就能让我们享受其中,跟随着自己的自我意识思考,从而提高效率,也能让自身得到充实感。
问题在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太容易让我们习惯于碎片化了,我们常常一整天都忙的不可开交。
但是等到晚上睡前回想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其实自己没有做多少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去做那些不重要但是紧急的事情。
蔡志忠在接受采访时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一段时间,只有完整的时候才有价值,如果把一段时间比成一段长绳,那么它就是完整的价值,如果把时间一分为二,那么价值就只剩原来的一半,如果把时间碎尸万段,那么价值等于零。
要形成专注的条件,首先我们要训练不容易被外界打扰的能力。
我们要学会将自己的时间回收,那些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都可以将其的做事顺序靠后。
我们要用有限的精力,配合完整的时间,并且让自己达到专注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心流,帮助自己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随着我们越来越经常让自己保持这样的状态,我们在做事中得到的正反馈肯定会越来越多,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自我意识。
试想一下,如果你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完成,你并没有投入专注与精力,最后收获的只能是疲劳和厌倦。
长期以往,你的自我意识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无价值,也不会有自我精进的动力。
但是当你专注完成一件事,这件事的结果让你满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了充实感的时候,你的自我意识会对自己传达奖励,你会有更强的动力去完成下一次工作挑战。
行动可以摧毁人,行动也可以改变人。就看你如何把握这个过程。
-----------------------------
搜索关注:番茄阅读,更多分享!